如果把宇宙中所有的星球都比喻成沙子,那麼地球可能連一粒小小的沙子都算不上,但是正是在這顆藍色的小點上,奇迹般的誕生了生命,并且頑強的一直持續了40億年。
更可貴的是還誕生了人類這樣的智能物種,就是人類這樣毫不起眼的文明,卻通過研究宇宙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算出了宇宙的年齡是138億年,并且誤差不超過2000萬年,從這點來說,人類即使渺小的,也是偉大的,我們很難相信人類是宇宙中的唯一文明,你不能自大的認為我們是宇宙中的第一批文明。
宇宙在138億年的時間裡,有極大的可能,誕生又毀滅了無數個文明,人類存在的時間隻相當于整個宇宙的百分之0.000015。
如果存在其他的外星文明,那麼在99.99985%的時間裡又會誕生多少的文明,某些文明如果經過的1億,甚至是十億年的發展,它們會是什麼樣子?他們是否已經發展到了我們完全無法想象的狀态?
卡爾達肖夫指數
卡爾達肖夫
1964年,一名叫做尼古拉.卡爾達肖夫的前蘇聯天體物理學家,在觀測的内心體CTA- 102後提出了一個假想,他認為,宇宙中的一些文明,可能比我們要領先數百萬年或者是數十億年,他創建了一個分類體系,認為一個文明作為一個整體,主要取決于兩樣東西,能源和科技,而能源是科技獲得發展的前提,一個文明産生的能源越多,他們的科技就越發達,所有的文明發展都需要利用能源,那麼根據能源消耗,可以用來假設和衡量潛在的文明水平,這個就叫做卡爾達肖夫指數。
卡爾達肖夫最初隻定義了三級文明,但是後續的研究人員根據這個模型,把這個等級擴充到了七級。
0級文明
0級文明就是使用使用所在行星的天然資源。像是樹木,煤,石油和天然氣來獲得能源,這種文明的标志性特征就是任何火箭都依賴于化學燃料推進,在文明等級中,這類文明相當于嬰幼兒階段,隻能爬行還不能站立行走。
就像是被禁锢在母行星上的文明,不幸的是,人類目前就處于0級文明,因為卡爾達肖夫提出了“文明每秒産生多少能量”的标準,根據他的說法,第一級文明大概每秒需要産生10的16次方瓦特的能量,而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卡爾薩根建議使用中間值建立一個公式來計算文明的等級。
卡爾薩根
他計算出人類文明指數在1973年的時候是0.7左右,因為1973年整個人類使用了十太瓦的電力,而到了2015年,全世界總能源的消耗為550艾焦,人類到達了0.72級文明,每升0.1級所利用的能量的總和之前的10倍。所以,從0.72到1還是相當困難。
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加來道雄認為,人類要達到一級穩定,還需要一百到二兩百年的時間,而達到一級文明。如果要完全依靠地球的自然資源,也許等到等到資源耗盡也達不到。而這其中的關鍵不是如何開采更多的石化資源,因為這些總有耗盡的一天,而是兩個方向。
第一就是如何更好的利用核能,比如說前段時間很火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因為,人類可以制造核武器,不代表人類可以将其轉化為能源。人類目前的核電廠隻是非常初級的核裂變技術,而要核聚變産生能源,則要往前跨一大步,隻有人類真正掌握了核聚變技術。并将其轉化為清潔的能源,人類才能快速跨越到一級文明。
第二是如何更好的利用太陽能,是太陽能是太陽内部或者表面的黑子連續不斷核聚變反應産生的能量,盡管太陽輻射到地球大氣層的能量僅為其總輻射能量的22億分之一,但是太陽每秒鐘釋放到地球上的能量總和,相當于目前全世界一年能一年能消耗的3.5萬倍,但是太陽能光熱,光電和光化學的直接轉換是個問題。而且太陽能的能量密度低,如何收集和存儲也是一個問題,所以大幅度提高太陽能的使用率,也是跨越到一級穩定的關鍵。
1級文明
一級文明就是行星文明,就是可以使用和存儲所在星行上的所有可用能源。包括風能,水能,太陽能以及一切在行星上可以獲取能量,當然,這種并不是把行星的所有資源都耗盡,而是使用行星上一切資源的能夠達到的能量值一直,就是能否達到每秒産生10的16次方瓦特的能量,這一季文明能夠利用他們母行星上的所有可用資源,巧妙的駕馭整個世界能量輸出。
要達到一級文明至少要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能夠高效的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清潔能源,并且普及這些能源技術,可以在深海地球内部和近地軌道自由活動,可以人為控制地質活動、大氣活動、海洋活動、生物圈等自然存在對微觀領域的認識也必須更進一步。
一級文明已經不再需要化石燃料,因為它們是有限和不可持續的,取而代之的是行星上正在進行的自然過程,如陽光,風和潮汐。特别是對太陽能的獲取,比如NASA提出的天基太陽(SBSP) 的想法,就是将巨大的太陽能收集器放置到地球軌道,這裡沒有地球大氣的擴散利用效率成倍增加,也不是要夜晚的影響,隻要獲得高效轉化太陽能為電能的方法,這個時候或許能量就像或許氧氣一樣簡單。
一級文明的火箭不再使用化學燃料,因為化學燃料火箭存在極限速度,如果不借助引力彈弓,甚至連第三宇宙速度都無法突破,沖出太陽系更不可能,所以一級文明不再可能使用這種效率低下的推進器,取而代之的是锂離子推進器,正電子催化核聚變推進器,光子火箭發動機,這樣就可以輕松超越第三宇宙速度。
但是能量的獲取隻是達到一級文明的一種表現,這個時候,文明從零級文明的亞全球化進化到了真正的全球化,全世界将擁有一種通用語言,這種語言将被當做官方語言在全世界推廣,而本國語言則變成了一種方言,目前看來,英語和中文都有這一種可能,就要看未來世界格局的發展和變化。會出現一種通用貨币,而目前的加密貨币則是這個領域的一種嘗試。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級文明還能控制全球的天氣,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這個話題将會被終結。甚至還能避免進入到下一次的冰河期,而且還極為精準的設定天氣。
天氣預報将變得如節目預告一樣精準而全球會更好地協調雨水,包括在幹旱地區多下雨和潮濕地區少下雨,未來可能會制定一整年的天氣,你可以未來一年,做好各種規劃,包括購買衣物。這也許會成為一種常态,人類要達到一級文明就能控制整個地球的能量輸出,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天氣,河流,土地,生物和海洋,甚至地殼内物質的變化興衰,人類治愈了大部分疾病,壽命将會進一步提升,達到自然壽命的極限,也就是150歲左右。
人類還将在天空海洋地下建造各種居住設施,人類的足迹也将踏遍太陽系的各大行星及衛星。以及對火星及金星進行改造,使之成為地球之外适合人類居住的行星,人類在這個階段開始正式接觸外星文明,公開來到地球的所有外星文明,并和他們建立初步的外交關系,并且開始了解到宇宙中存在着邪惡的外星文明,基于對這些邪惡文明的恐 懼,這個時候的旅行者号還會沖出太陽引力範圍,人類将會使用更為先進的探測器,追上旅行者号,并将其摧毀,同時也不再主動向深空發射無限電信号。
加來道雄認為,人類要達到一級文明的全部科技水平,預計還需要3000年的時間。
二級文明
二級文明就是恒星文明,它可以控制所在恒星的總能量。我們知道,核心就是所在星系的最大能量來源,而當一級文明所在的星球,甚至是所有的行星衛星都不能滿足其文明進展所需的能源時,恒星就成了他們下一步的能量來源。
1959年,美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曾是愛因斯坦的副手的弗裡曼 . 戴森認為,任何技術文明對于能量的需求都是穩步增長的,如果人類文明能夠延續足夠長的時間,就必然有一天對能量的需求會膨脹到利用其母“恒星”全部的能量輸出,他認為就有必要建立能夠攔截和收集母恒星發出的所有能量的軌道結構,這個就叫戴森球。
戴森球就是利用人造巨型結構完全包裹住恒星并獲取其大部分或者是全部的能量輸出,球體直徑将超過2億公裡,戴森認為,這樣的結構是在宇宙中長期存在,并且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的文明的邏輯必然,但這樣做顯然是不合邏輯的。
首先,就算耗費掉整個太陽系的物質,也建造不出這樣一個這樣的戴森球,因為這個戴森球首先會比太陽還大,而太陽系占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另一方面,太陽面巨大的引力并不允許這種結構的球體存在。
所以實際的戴森球有三種方案,一種叫做戴森環,是使用一系列恒星收集器排成一個圓環,軌道半徑為一個天文單位,收集器中心圍繞圓形軌道分隔3度均勻分布,這樣的結構可以利用恒星能量的1%,要知道這個能量數值也是非常驚人的。
第二種方案叫戴森雲,由數目巨大的密集環繞恒星運行的獨立結構組成,獨立結構全部由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産,這些結構即使一個恒星能量收集器,又是一個小型城市直接提供完美的居住環境,同時還有取之不盡的能源。
第三種方案叫戴森泡,就像是一個虛拟網絡。此方案,此方案不是用環繞軌道的方法,而是通過巨大的承受光壓的太陽帆來抵消太陽的引力,這種方法實踐起來仍存在問題,但是對于二級文明來說有潛力達到。環繞母恒星的太陽帆衛星。需要一個總密度為0.78克每平方米的帆,這相當于小行星智神星的質量。
理論上,如果造出并圍繞恒星部署了足夠數量的太陽帆衛星,那麼就能組成一個非固定的戴森球,這種結構既沒有受到巨大壓力影響的缺點,也不必達到固定結構的戴森球所需要的超大質量,同時可以吸收到恒星的大部分能量。但缺點是,這種殼體有着跟固定結構的戴森球一樣的光學和熱力學特性,可以被其他宇宙文明通過類似方法偵測到,因為太陽能收集器會吸收和再輻射恒星的能量,收集器輻射出的波長取決于他們的溫度以及材料的發射光譜,由于收集器最有可能由重元素制造而成,而這在恒星的光譜中并不常見,因此該恒星系統可能輻射出不和常規的光譜類型,就會被其他文明觀測到。
2009年,隻在搜尋地外行星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升空,使用淩日法對覆蓋天鵝座和天琴座。超過15萬顆恒星亮度進行精确監測,在2015年九月,一顆編号為k IC 8462852,距離地球1400光年,位于天鵝座的恒星出現了一些難以解釋的行為,一名美國女天文學家卡薩比 . 博雅金對此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發表了詳細的研究論文,因此這顆不同尋常的恒星也被稱為塔比星。
如圖所示,當正常的行星從恒星表面經過時,恒星亮度出現下降,光度曲線上出現一個對稱而光滑的下降曲線,一般行星星星時恒星時,恒星的亮度下降會在1%以内,比如木星這種最大的行星,經過太陽時,也隻會造成太陽亮度下下降1%。
而這個塔比星第一次被觀察就下降了15%的亮度,而第二次被觀察則下降了22%的亮度,這表示這并不是一顆行星在遮擋恒星的光,而是某一寬度相當于塔比星一半的物體,而科學家想第三次觀察這個塔比星的亮度變化時,開普特望遠鏡突然出現了轉向故障。之後一直修不好,就隻好退役了。
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有塵埃說,宇宙彗星群說和巨大小行星撞擊說。最新的解釋是,通過反推法,如果要造成這種亮度變化,就說明這個塔比星周圍有一個半徑是木星五倍的行星,但有一個小行星群組成的光環,這樣在通過恒星的時候會造成亮度下降22%之多,但是這樣還是不能解釋恒星的亮度一直變化,而且目前并沒有在宇宙中觀察到此類狀态的行星,所以這就不得不讓人聯想到了戴森球的存在,有人在宇宙沙盒軟件中模拟了這一景象,如果塔比星亮度被遮擋住22%,那麼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物體,這個東西特别像科幻電影降臨中的那個巨大的行星,而塔比星的亮度變化不一緻說明。這個巨大的物體有可能可以随意改變位置進行不同能量等級的回收,如果這真的是戴森球,那麼這個距離地球1400光年以外的天鵝座塔比星系,應該出現了一個二級文明,領先人類至少十萬年以上。
而人類達到二級文明以後,整個地球會逐漸統一為一個整體,不再有國家和地域的限制,種族概念也逐漸消失,這個時候隻有一種人,那就是地球人。
加來道雄認為,人類将在10萬到100萬年内達到二級文明,三級文明就是星系文明,可以控制和開發整個所在星系的能源,三級文明可能會使用二級文明所使用的相同技術。但已經有能力把這種技術複制到整個星系的恒星。同時,在每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一個巨大的黑洞,而星系有可能就是圍繞着這個黑洞旋轉。
因此,這個超大質量黑洞也會成為三級文明的能源來源。那麼如果黑洞的另一頭是白洞,那麼理論上,三級文明還可以通過收集向外推進的物質來提供大量能量。而三級文明可能早已掌握了反重力推進器,量子推進器,星際沖壓發動機。和超空間發動機這些我們目前還處于想象階段的技術,空間跳躍已經實現,本星系的旅行已經變成了可能,由于這個階段的文明飛行器仍未超過光速,因此星際旅行仍然要耗費的大量的時間。
這個文明已經完全治愈了所有的疾病,并且通過各種方式尋求永生的可能,意識轉移,生化軀體,記憶儲存,可以說能獲得到無限的生命,但是死亡在這一文明階段依然無法完全避免。
比如記憶備份被摧毀,三級文明已經有能力建立某種星際連接的網絡,在星系中作為空間跳躍的支點,也獲知了本星系中所有文明的存在,但由于星系擴張,難免和其他文明産生沖突,所以星際戰争在這一級文明中極有可能上演,這一級文明會加入星系聯盟的一份子,遵循相關的規定。
比如不主動接觸某個仍處于0級文明的星球,或者在一定條件的限制下,對其進行觀察,屆時,星際中的每個0級文明都将設立一個保護區,三級文明也有責任去保護這些區域的文明,三級文明也達到了卡爾達肖夫所認為的極限。他認為,文明達到三級以後就不可能再繼續了,沒有任何文明将超越三級文明,那問題是,如果三級文明就是最終的文明,我們這個宇宙又是從何而來的?
所以,下次我們接着聊4到7級文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