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言:“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意在諷刺古時司法體制“公正”表象下隐藏的是非不公的現象。“父母官”不為民做主,不講是非公斷,隻知心向權勢富貴,這也使百姓更加向往公正廉明的“賢主”到來。今天我們要說的神獸都身份顯赫,也均能明辨是非,它們便是龍子之一的“狴犴”,司法鼻祖的“獬豸”,以及四兇之一的“窮奇”。
『“好訟龍子”——狴犴』
狴犴是龍子之一,[明]李東陽在《記龍生九子》中是這樣描述的:“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
也就是說狴犴雖為龍子,卻沒有龍子的架子,經常遊曆人間。若在街市上遇人相鬥,他不會直接以武力解決,而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若遇衙門不秉公辦理的冤假錯案,他便化身訟師,仗義執言,專為受到欺負的老百姓做主,直至官府秉公辦理,方才罷休;若官府仍不作為,惡人仍不知悔改,那狴犴變化作虎頭麒麟一般的獸形,再次找他們“理論”一番。所以說,狴犴在民間的地位相對于其他龍子也高出三分,是公認的黎民百姓的守護神。
『“司法鼻祖”——獬豸』
“獬豸”又名“神羊”,麒屬中的一員,本是先天瑞獸的他因與狴犴一樣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在民間被奉為“司法鼻祖”,也被稱作“任法獸”,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相傳獬豸形如牛(又有似“羊、鹿、麟”之說),通體黑毛,獨角。他擁有很高的智慧,不僅懂人言知人性,還能明人心辯善惡,一旦發現貪官污吏就會用角抵倒,随後吃掉。
獬豸 [明]王圻、王思義《三才圖會》
如[東漢]王充《論衡》中言:獬豸“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臯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故臯陶敬羊”。正是描述了獬豸的“執法”過程。
當然,在[東漢]楊孚《異物志》中則記載着獬豸的“辦案”過程:見人鬥,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
獬豸如果在街市上看到有人相鬥,能辯善惡的他直接就省略了“狴犴式”的講理過程,直接用角抵倒惡人;若聽到有人在争論,他也毫不客氣的一口咬住“三觀不正”的人。意在告誡世人,尋釁滋事莫有,謠言讒話少說。
獬豸 [日·正德]《和漢三才圖會》
『“善惡皆存”——窮奇』
具有不需佐證就能明辨是非的可不止獬豸自己,窮奇也是之一。有人可能會提出質疑了,窮奇不是與“混沌”、“梼杌”、“饕餮”齊名的四兇之一嗎?他怎麼也能明辨是非了?當然了,作為“懲善揚惡”的官方代表性,它若不能明辨善惡,萬一自己一不小心和獬豸一樣“懲惡揚善”了,那豈不是砸了自己“四兇”的招牌?
相傳,窮奇若在街上遇到有人相鬥,它二話不說就一口把善者給吞掉了。獬豸對待惡者也不過是觸倒或咬上一口以示警戒,而窮奇根本不給善人棄善從惡的機會,也正因如此窮奇也就落得個兇獸的惡名。
窮奇 [明]王圻、王思義《三才圖會》
可不給善人棄善從惡機會的獬豸卻在後來棄惡從善了。[春秋]左丘明在《左傳·文公十八年》中提到: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兇族混沌、窮奇、梼杌、饕餮,投諸四裔,以禦魑魅。
甚至到了漢末時期,窮奇位列“追惡兇十二神獸”,也被奉為了瑞獸。
[東漢]範晔在《後漢書·禮儀》中列出了“窮奇”在内的十二神獸:“甲作食雜,巯胃食虎,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咎,伯奇食夢,強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
所以說,窮奇“四兇”的招牌的确被他自己砸了,但後世卻仍流傳着它身為“四兇”時的惡行,真可謂是:流芳百世難,遺臭萬年易。
(你好妖怪工作室原創 文:花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