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千古詞史上的第一位有名的女性詞人,李清照在北宋詞史乃至整個曆史上真可謂是熠熠生輝的存在了。其實我國古代有名的才女并不在少數,可李清照偏偏就是那個最耀眼的女子。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是一個真真實實以女子視角寫閨怨詞的女子,後人将她的詞編輯成《漱玉詞》,其詞風婉轉清麗,強調格調韻律,善用白描手法,情調惆怅感傷,能詩能詞。
她自幼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喜歡藏書,家中典籍甚多,這也讓年幼時的李清照得到了很好的學習條件,小小年紀便能作詞。她前期的詩詞還多記錄她在家時的悠閑生活,閑情惬意;後期身世凄涼,遭遇甚多,其詩詞情調難免感傷。
二、和羞走,倚門回首
李清照的早年生活還是很悠閑惬意的,她是書香門第家的小姐,不用幹些什麼粗活,像其他官家小姐一樣,整天便讀讀書,做做女紅,承歡父母膝下,天真俏麗。
就如同李清照的這首《點绛唇》一樣,詞句之中充滿少女天真無憂之感,語氣裡也透着少女的小竊喜。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剛剛蕩完秋千,慵懶的搓搓纖細的手,露水正濃,在花枝上晶瑩,花枝細弱。少女打完秋千後的薄汗把輕紗衣服浸透,字裡行間,可以看到少女的天真活潑,慵懶可愛。
詞人不寫少女玩秋千時的情景,單單寫從秋千上下來後少女的狀态,足以讓人看出少女玩秋千時的活潑天真。後又描寫了花,以花喻人。嬌弱花枝上有露珠就仿佛此時薄汗浸透輕紗的少女,靜中寫動,手法妙哉。
下片寫少女忽見來客的情景,她剛打完秋千,來不急整理衣衫、穿上鞋子,正巧在此時遇見客人,于是急忙回避,穿着襪子走路,連頭上的金钗也滑落鬓間,将少女此時的情感和小動作僅用幾句就描寫出來。
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少女“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以傳神的語句将少女想見來客但又不敢見的心理和動作刻畫出來,表現了少女的嬌羞、可愛、好奇和小欣喜。
有人說,這是李清照初見丈夫趙明誠時的所做的詞,正因為見到自己喜歡的人所以才表現如此。這首詞也因其細緻入微的描寫,精妙的詞句而被人們認為是李清照早期的代表作。
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少年時代與父親生活在汴京,汴京即開封,是北宋的都城。都城之繁華,景色之秀麗也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在此時期她作了很多好詞,漸漸在詞壇嶄露頭角,名揚京師。
特别是李清照的《如夢令》,此詞一經問世,便轟動整個京師,文人墨客相互皆見傳讀,皆稱贊其文采之精妙。對于此詞,《堯山堂外紀》曾有記載:“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足以見此詞之絕妙。
此時李清照還寫出了和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兩首詩,此詩總結了安史之亂前後興亡盛衰的曆史教訓,借諷唐皇告誡宋朝統治者以史為鑒。筆勢強勁,縱談古今,一個初知世事的少女,能以如此筆觸表達對國家政事的關心和擔憂,又敢于寫出此詩,不能不引世人稱贊刮目。
四、薄霧濃雲愁永晝
李清照如願以償的和趙明誠成了婚,趙明誠亦和李清照一樣,喜歡文字和金石文人字畫,兩人更是不惜花重金購買,故其二人生活總是清貧。能與和自己心意性格喜好一樣的人在一起實屬幸事,李清照就是如此,雖然婚後生活清貧,但安靜和諧,高雅有情緻,他們的生活倒也是幸福喜樂。
但是其婚後的幸福并沒能持續多少時光,不久朝廷新舊黨争四起,父親李格非亦受牽連,不僅被革去官職,還受非議。而李清照亦受牽連,與趙明誠被迫分開,李清照在汴京又無立錐之地,隻好回到原籍,投奔家人,過上了颠沛流離的生活。後來李家被平反,但政治災難又降臨在了趙家,趙家沒落。
其艱難生活了十幾年,金人又在此時大舉入侵宋朝,史稱“靖康之亂”,北宋朝廷岌岌可危,李清照又開始了逃離戰亂的颠沛生活。兩年後,丈夫趙明誠疾病去世,隻剩她一人将字畫書籍搬運至杭州。
李清照走投無路被迫嫁給張汝州,但是張汝舟隻是貪圖李清照手中的收藏,結婚後發現李清照手中并未有什麼值錢之物便對她大打出手,拳腳相向。
後來李清照與張汝舟離婚,雖然經曆諸多災難,但李清照也創作了很多傳世的詩詞,有我們從小就背過的《武陵春》、《聲聲慢》等。
晚年的她也常常寫詞,隻不過詞中也總是透出身體疲累、人也遲暮之感,語句之中也再沒了如少女的那般悸動和欣喜。
也許真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吧,不然怎麼會“欲語淚先流”呢?
李清照輾轉了半生,流離了半世,最後還是孤身一人,徒留風雨凄凄。風住塵香花已盡,再沒了與夫君的兩處閑愁,自己也早已是人比黃花瘦,再不堪梧桐細雨。
參考書籍:《李清照詞傳:半生煙雨,半世桃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