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方面 ,北京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曾經的“睡城”昌平天通苑、回龍觀地區,如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漸變成了宜居的超大社區治理典範。201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也是從這一年起,回天地區社區治理正式啟航,前後兩輪計劃在八年間推動着這個85萬人口的超大型社區步步向前。到了當下,昔日的“睡城”已醒,回天早已破繭蝶變。
2020年5月31日,龍澤地鐵站附近,市民在自行車專用路上騎自行車。資料圖片/李凱祥 攝
三年計劃 超大型社區治理工作從這裡開始
2018年以前,回天地區的通勤者在每個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時段,都持續着一場進與出的拉鋸。彼時,唯一連接回龍觀與中心城區的林萃路尚有斷點,未全線通行,銜接京藏高速唯一入口的北郊農場橋也還未拓寬,地鐵站永遠排着烏泱泱的人群。
同時,就醫的便利,就學的順利,曾都不屬于回天地區。這裡的規劃學校不多,醫療資源短缺,回天居民的生活和早晚困在圍城内外,也隻有睡眠才真正屬于這裡。
2018年8月,基于日趨嚴重的交通擁堵、公共服務配套不足等問題,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計劃用三年時間,有效滿足地區新增入園入學需求,基本補齊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短闆,使交通嚴重擁堵現象得到緩解,市政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成為大型居住區治理示範。
這個三年計劃,是回天地區超大型社區治理工作的開始。第一輪回天計劃包含117個項目,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交通在内,完整覆蓋了民生領域各個方面。
到了2021年7月,随着《深入推進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提升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向社會發布,新一輪回天行動計劃啟動,在此後五年計劃重點實施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綠化文體、交通、市政、社會管理等102個項目,進一步推進回天地區蝶變。
五環之外 居民見證荒蕪之地蝶變宜居之城
首輪回天計劃早已兌現了曾經的承諾。林萃路終于一路暢通,900餘米的斷點不複存在,北郊農場橋機動車道拓寬為四車道,順暢通行已經成為這裡的常态。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也在2021年年中正式上線,在持續完善路網的同時大大縮短着回天居民的出行體驗和出行時間。
同時,首輪計劃完成三年時,回天地區建成17所幼兒園及學校,新增學位近7000個;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二期擴建、清華長庚醫院二期等工程建設也在持續推進。
住在回龍觀龍域北街附近,居民張軍回想起自己搬入回龍觀的時間還是6年前。那是2016年,她記憶中的社區周邊還是一片荒蕪之地,“很多樓都還沒有蓋起來,家門口沒有特别近的公交站,剛搬來時,買個掃帚還要跑到很遠之外。”
張軍不是北京人,但她熟悉北京,更熟悉這城北五環外大大小小的角落。2003年開始,她來京的次數要比去家鄉西安鐘樓的次數更多。正式退休前,她每日穿梭在上地與回龍觀之間。“回龍觀距離當時的工作單位很近,兒子工作在北京,我當初選定這裡買房,家人并不同意,覺得這裡是五環外,生活非常不方便。”
而最近幾年間,張軍明顯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環境的變化,“小公園多了,樓宇多了,好學校也來了,路也不堵了,積水潭醫院的新龍澤院區幾乎就在家門口。”快70歲了,張軍還是最愛距離社區不遠的那條“網紅”自行車專用路,每天得空的時候,總要去自行車道兩旁的行人步道上走走,“親眼看到這些變化,記得原來的樣子,看得到它現在的樣子,改變可真大。我的家鄉不在這裡,也依然覺得親切。”
八年巨變 是治理樣本也是幸福新家園
從首輪“回天計劃”啟動,到持續至2025年的新一輪計劃,回天蝶變之路将由過去貫穿至未來。截至今年6月,兩輪行動計劃共實施醫療養老類項目20個,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建成。同時,兩輪行動計劃共實施教育類項目40個,截至目前,共建成23所幼兒園及學校,新增學位近萬個。
交通方面,在過去五年,回天地區“一縱一橫”“五通五暢”的主幹路網骨骼脈絡初步搭建,次支幹路毛細血管不斷暢通,公共交通體系也得到優化完善。
人居環境方面,公園化城市街區初見雛形。兩輪行動計劃園林綠化類項目共15個,截至目前,投用天通藝園、賀新公園、回龍觀街區公園等10項,公園綠地增加到629公頃,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遠超全市平均水平。
此外,還值得關注的是,在取得的所有成效背後,回天地區的“城市大腦”也為城市治理提供着數據支撐。昌平區回天地區專項治理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緩解道路擁堵,提升通行效率,高效辦理“接訴即辦”,都離不開回天城市大腦整體的布局和建設。
智能算法調整信号燈時長,聯通企業數據調動區域單車,汛期第一時間了解城市積水點位,這些都離不開城市大腦的支撐。在未來,數據将為回天行動計劃在基層治理、社區管理、交通出行、疫情防控、産業活力、綜合檢察執法等方面繼續賦能,提升基層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系統和數據安全措施。
未來的回天地區将是怎樣的面貌?根據新一輪的回天計劃,到2025年,回天地區城市治理和優化提升取得顯著成果,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服務品質更加貼近群衆需求,城市組織運行更加高效,與周邊區域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多方參與共建美好家園意識不斷增強,初步建成與首都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這也意味着,回天地區的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不斷增強、産業發展活力得到顯著提升,公共服務設施和社區治理水平更能使居民擁有幸福感與獲得感。
大事記
2018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标志着回天地區這一超大型社區治理工作正式開始。
2021年1月,“回天行動計劃”實施近三年,回天地區已建成17所幼兒園及學校,新增7000個學位。
2021年7月,新一輪回天行動計劃啟動,《深入推進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提升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向社會發布,計劃到2025年,将回天地區初步建成與首都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2022年底,根據北京市發改委發布的《深入推進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提升發展2022年工作計劃》,回天地區2022年重點項目在教育、交通、衛生養老、文體綠化、市政基礎設施、社會管理基礎上,新增城市更新類80個項目。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趙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