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叉尾鮰池塘養殖及病害防治技術
_劉輝、張衛芳
斑點叉尾鮰( Ietalurus Punetaus )俗稱美國鮰魚,它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肌間刺少,适合老人、小孩食用,備受消費者青睐。 随着市場需求量的增加,人工養殖規模也逐步擴大。 近幾年,通過對養殖戶在斑點叉尾鮰養殖過程中的技術指導,探索出了一些經驗。現将斑點叉尾鮰池塘養殖及病害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1 池塘養殖技術
1.1 養殖條件
池塘面積選擇 5336~8000 m 2 , 水深要求 2 m 以上,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進排水系配套,進出水口加設攔污、攔魚鐵絲網,每口池塘配 1 台 3 kW葉輪式增氧機。 池塘在魚種投放前進行改造和清塘,保留底泥 20 cm 并進行翻耕曝曬,加水至水深 50 cm ,然後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徹底清塘消毒, 用量1800 kg/hm 2 。
清塘後第 2 d ,白天開始加水,保持水深 1 m ,少量多次加水,确保水溫穩定。 放養前 3 d 用益生菌(光合細菌、芽孢杆菌、 EM 菌)進行調水,保持池水綠色或黃綠色。
1.2 放養密度
池塘主養斑點叉尾鮰可以放養規格 50~100 g/ 尾的斑點叉尾鮰魚種 , 投放密度 2.25 萬尾 /hm 2 ,同時投放規格為 250~500 g/ 尾的斑點叉尾鮰大規格魚種 , 放養密度 2.25 萬尾 /hm 2 ,合計 4.5 萬尾 /hm 2 。 放養兩種規格的魚種, 養殖到 7 、 8 月份可上市一批斑點叉尾鮰成魚 。 池 塘 套 養 白 鲢 450~750 尾 /hm 2 , 鳙 魚 1500~3000 尾 /hm 2 ,規格 100~250 g/ 尾。
1.3 飼料投喂
投喂斑點叉尾鮰全價配合飼料,一日 3 次,早上7∶30 投喂,占全天投喂料 25% ;中午 12∶00 投喂,占全天投喂量 40% ;下午 4∶30 投喂,占全天投喂量 35% 。 晴天,正常投料;陰天,晚餐減半或不投喂;雨天,停料。投餌率參照表如下,并依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喂八成飽原則。
1.4 日常管理
飼料投餌率參考表
1.4.1 加水
每 5~7 d 加水 1 次,每次加 15~20 cm, 選擇晴天白天,晚上不能加水,保持水質肥、活、嫩、爽。
1.4.2 科學使用增氧機
晴天中午 12∶00 到下午 14∶00 開增氧機, 保持水溶氧量 5 mg/L 以上,最高不超過 20 mg/L ,晚上巡塘發現浮頭,打開葉輪增氧機,一定要太陽出來之後再關增氧機。 陰天、雨天,葉輪增氧機全天開。
1.4.3 巡塘
每天早、晚巡塘,觀察魚池水質變化和魚攝食、活動情況,發現病害要及時治療和清除,填寫生産日志,做好養殖和用藥記錄。
2 病害防治
2.1 預防
斑點叉尾鮰病害防治要貫徹“預防為主、防重于治、防治結合”的原則。 采取措施為: 斑點叉尾鮰魚種在投放到池塘以前必須進行消毒, 一般用食鹽水3%~5% 的濃度浸泡到 5~10 min ;苗種下塘 15 d 後,用漂白粉全池潑灑消毒, 7~9 月份每 20 d 用碘制劑全池潑灑,預防細菌性疾病的發生;在高溫季節,用大蒜加工到飼料中投喂,或拌飼投喂,每天 2 次,連喂 3~5 d ,同時加入适量食鹽。 寄生蟲流行季節,要用治蟲藥物全池潑灑預防, 病魚池中使用過的漁具要浸洗消毒。
2.2 常見病害及治療
2.2.1 病毒性疾病
症狀: 斑點叉尾鮰病毒性疾病主要是出血病,病魚皮膚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脹,并有淡黃色滲出液。 鰓絲蒼白或出血,一側或雙側眼球突出。
防治: 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斑點叉尾鮰病毒性疾病的藥物,主要以預防為主。 預防措施:病毒流行季節, 可用 10% 的聚維酮碘按照 0.5~1 mL/m 3 用量全池潑灑;内服大黃、黃岑、黃柏、闆藍根和食鹽( 4∶4∶4∶4∶3.5 ) g/kg 飼料,拌飼投喂,每天 2 次,連續 7~10 d 。
2.2.2 出血性敗血症
症狀:發病初期病魚鳍條基部充血,病情嚴重時腐爛,活動呆滞,食欲下降至停食。
防治:使用 20 g/m 3 生石灰全池潑灑;内服三黃散加土黴素加維生素 C ( 10∶1∶0.5 ) g/kg 飼料,拌飼投喂,每天 2 次,連續 3~5 d 。
2.2.3 腸炎病
症狀: 肛門紅腫外突, 輕壓腹部有黃色液體流出;解剖病魚,腸道充血紅腫,腸内無食物。
防治: 内服土黴素 1 g/kg 或者三黃散 10 g/kg~12.5 g/kg ,拌飼投喂,每天 2 次,連續 3~5 d 。
2.2.4 爛鰓病
症狀:病魚鰓絲腐爛,鰓蓋骨的内表皮充血,嚴重時被腐蝕成略呈圓形的透明區域,俗稱“開天窗”。
防治:保持水體清潔和合理的放養密度;苗種放養前用 3%~5% 的食鹽水溶液浸浴 5~10 min ;用 0.35~0.4 mg/L 的二氧化氯全池潑灑,每日 1 次,連續 3 d ;内服添加氟苯尼考、大蒜素、三黃散等藥餌,連續投喂3~5 d 。
2.2.5 水黴病
水黴病是春季常見病,病原為水黴菌,主要是運輸或拉網造成魚體受傷,從而感染水黴病。 症狀:病魚身體外長出的灰白色絮狀菌絲體, 與傷口壞死組織纏繞并黏附在一起,肌肉腐爛。
防治:加強飼養管理,增加魚體免疫力,拉網、捕撈等作業時小心操作,盡量避免損傷魚體。 越冬前,根據鏡檢結果用藥物殺滅寄生蟲可有效預防此病;魚種放養前用 3%~5% 的食鹽水溶液或 10 mg/L 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魚體 5~10 min ;每天 100 kg 魚用 10 g土黴素拌餌投喂,連續 5~7 d 。
2.2.6 寄生蟲性爛鰓病
引發鰓病的寄生蟲有鰓隐鞭蟲、 斜管蟲、 車輪蟲、舌杯蟲、指環蟲、三代蟲、中華鳋、粘孢子蟲、小瓜蟲等,常見的多為車輪蟲、指環蟲、斜管蟲。 以殺蟲為主,殺蟲後注意全池消毒,同時調節水質。
治療:氯氰菊脂、阿維菌素、溴氰菊酯、伊維菌素、辛硫磷等等 ( 按使用說明的用量使用)。 另外,可以潑灑:硫酸銅加高錳酸鉀( 5∶2 ) 0.5~1.0 g/m 3 ,硫酸銅加硫酸亞鐵( 5∶2 ) 0.5~1.0 g/m 3 ,阿維菌素加硫酸亞鐵,以及植物殺蟲藥和殺滅蟲害專用 ( 比如混殺安、殺蟲精、滅孢靈 ) 的藥物,可交叉輪換連續施藥 2~3次。
在防治藥品中嚴禁使用敵百蟲、甲苯咪唑等。 因斑點叉尾鮰沒有鱗片,對殺蟲藥物敏感性較強,應多采用一些中草藥預防與治療, 但在使用時應注意中草藥的配伍禁忌。 斑點叉尾鮰用食鹽浸浴時,應嚴格控制時間和用藥劑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