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贲門隆起吃什麼

贲門隆起吃什麼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8 22:11:28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身在生活豐富多彩,愛吃愛耍享受安逸的四川人民,“吃”早已成為了人生的一件大事。奈何胃隻有一個,一旦“火熱”過了頭,它還要鬧脾氣!反酸,燒心都是家常便飯,要是吞不下飯,簡直讓人頭大。

最近的一年時間裡,41歲的張先生出現了進食後吞咽困難的問題,同時還伴有反酸、嗳氣、燒心等不适。尤其是在進食油膩食物之後,這些問題會更加明顯。

依據症狀在網上搜索,差點把張先生吓暈過去——難道自己是患上了食道癌?!到就近的醫院做胃鏡檢查後,沒有發現食道癌的迹象,隻提示為“慢性胃炎”。而後,即針對反酸、燒心等症狀,開始了胃食管反流病方面的治療。

雖然排除了癌症的可能,反酸等症狀也有所緩解,但依舊食不能咽。“吃東西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享受,對我來說簡直是‘酷刑’,啥子都吞不下去。”因為這個問題,張先生的體重一跌再跌,至少瘦了近20斤,生活質量也降到了谷底。

找到問題根源——贲門失弛緩症

到了最近三個月,張先生的吞咽功能更差了,咽不下的食物隻能又吐出來。來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後,消化内科團隊為其安排了“食管高分辨率測壓”檢查,綜合分析後明确診斷為“贲門失弛緩症II型”。進一步完善的鋇餐,也證實了贲門失弛緩症的診斷。

也就是說,這一年來折騰張先生的“元兇”,就是〖贲門失弛緩症〗。那麼這到底是一個什麼病?成都市三醫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醫師王瓊醫生介紹說,贲門失弛緩症是一種原發性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由于食管下括約肌松弛不良及食管蠕動缺失導緻食物潴留。

正常情況下,食物吞咽進入食管上段後,食管下括約肌會開始依次協調性蠕動及松弛,為推進食團的下行入胃作好準備。

對于贲門失弛緩症患者來說,因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就類似是設置了“通行禁令”,贲門無法松弛導緻食團下行入胃遇到阻礙,因此會有明顯的吞咽梗阻感。

沒有切口的治療

破除贲門“緊箍咒”

怎麼解決這個困擾張先生已久的問題呢?依據他的具體病情,消化團隊給出了〖經口内鏡下肌切開術〗的治療建議。

王瓊醫生介紹說,顧名思義,該治療就是通過内鏡在患者的食管中建立一個“隧道”,再通過粘膜切開刀将患者過于緊縮贲門環形肌層切開,從而破除這個部位的“緊箍咒”,最大限度地恢複食管的生理功能并減少手術的并發症。

手術後恢複飲食時張先生驚訝地發現,喝粥、吃蒸蛋都很順暢,沒有再出現之前的梗阻感了,“現在終于可以順暢吃東西,幸福感飙升!”

科普時間

贲門失弛緩症常見表現

贲門隆起吃什麼(健康科普食難下咽)1

患者常表現為吞咽困難,可伴有反流、胸痛及體重減輕等臨床症狀。但是有些其他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假性失弛緩症、彌漫性食管痙攣等也可以有上述類似的表現。

疾病原因

贲門失弛緩症多見于40-60歲人群,但發生機制目前仍不明,可能與感染、自身免疫及遺傳因素相關。

疾病診斷

在出現間歇性的吞咽困難、食物反流、胸骨後疼痛等典型臨床症狀時,建議盡快至醫院就診。

食管高分辨率測壓是目前對該疾病診斷公認的“金标準”,使用測壓導管評估食管壓力和收縮功能,醫生可直觀地了解食管動力功能,對其進行診斷和分型。此外,胃鏡可排查其他消化道狹窄或其他機械性因素導緻的吞咽困難。

疾病治療

内鏡治療:經口内鏡下肌切開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治療贲門失弛緩症的代表性微創技術。手術無皮膚切口,通過内鏡下建立粘膜下隧道,行食管中下段環肌及贲門全層肌切開,最大限度地恢複了贲門的生理功能。

外科治療:贲門肌層切開術,是治療贲門失弛緩的外科标準術式。即分離食管下括約肌的環形肌纖維,後在傳統手術的基礎上又改良并附加了各種抗胃食管反流術。可經胸或經腹手術,也可在腔鏡下完成。

藥物治療:總體上臨床療效有限,作用短暫,副作用較多,且并不能阻斷疾病的進程。所以不能作為長期治療的手段,一般僅用于無法耐受外科和内鏡治療的患者或作為進一步治療的過渡手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