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鄭偉,外科主任、小兒外科醫生。多倫多大學博士,兒研所客座教授,專注微創手術以及機器人微創手術,以及小兒泌尿疾病研究。
尿床後,驚慌難過的隻有爸媽?在濕透的被褥裡醒來的孩子,其實更加的傷心。前沿心理學調查顯示,尿床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創傷,僅次于父母離婚和吵架,位列第三。
有的孩子會遮掩自己的尿床現象,或因自卑而拒絕參加集體活動。除了苦等孩子長大後自愈,爸媽就沒别的辦法了嗎?及時對尿床進行有效幹預,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有好處的。聽聽醫生怎麼說。
孩子“尿床”,在臨床上稱為兒童遺尿症,是指5周歲以上孩子夜間不能從睡眠中醒來而發生無意識的排尿,且每周超過兩次,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遺尿症的範圍很廣,包括夜晚尿床(5~6 歲前很常見)、原發性遺尿、日間遺尿。尿床男性居多,很多到12歲左右會自愈。醫生的職責是排除那些少見的成因,因為此類少見的成因可能是一些疾病的表現。
以下是一些臨床經驗總結,寶爸媽可以參考。具體病例,應尊照相應專家的意見。
科學家庭育兒
詢問病史
科學家庭育兒
醫生詢問病史,幾乎是診療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通過詢問孩子病史,能對病因做出較為準确的預估。病史可大緻分為以下幾類。
原發性遺尿,指出生後褲子就沒幹過的大孩子。
那些白天晚上褲子都濕的孩子, 要排除腎及輸尿管重複畸形。重複的輸尿管位置不一定在膀胱裡,有可能在陰道、會陰部或其他部位,因為沒有膀胱括約肌的控制,會不斷的滲尿。開口可能很小,看不見。
有些孩子已經能夠很好地控制排尿, 但最近開始尿頻、遺尿。
對這類突發異常的孩子,在确診為普通遺尿之前,一定要做好鑒别診斷,在排除以下疾病之後,才能正常治療。
1.膀胱發炎:孩子會伴發尿痛,常常還會發燒、食欲欠佳。
2.糖尿病:孩子喝水的要求增多了,有時伴體重下降。與成人糖尿病表現類似。
3.脊髓栓系綜合征:這種病症,會使患者大小便均開始失禁。
4.病毒性脊髓炎等:臨床表現為大小便失禁,行動不便。并且,即使感染竈去除,脊髓炎得到治療,膀胱功能還是很久不能恢複。
白天排尿正常,晚上尿床,也就是寶爸媽最關心的夜尿。
科學家庭育兒
完善相應檢查
科學家庭育兒
孩子生病,需要做各項檢查,家長有時認為過于煩瑣的檢查沒必要。其實,每一項檢查都是有針對性的,隻有排除了危險疾病的可能,醫生才能放心地對症處理,任何一點松懈也許都會對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失誤。
在臨床上,對因遺尿前來就診的患兒,需要完善以下3方面檢查。
體檢
1.觀察
通過觀看孩子的談吐、舉止、行走是否正常,來判斷有沒有大腦、脊髓病症,因為大腦、脊髓病症也可損害膀胱控制能力。
通過适當的刺激,判斷孩子下肢肌肉和感覺是否正常,這也是為了排除脊髓炎、脊髓創傷、脊柱腫瘤等疾病。
2.腹部體檢
觸診腎、膀胱。檢查是否有硬塊,硬塊可能說明有腫瘤存在。
還有一種硬塊是乙狀結腸糞塊,長期便秘結成的糞塊,也可以導緻膀胱排空受阻,讓孩子尿床。
3.會陰部體檢
會陰部位的許多病變會導緻孩子尿床,例如,尿道上裂綜合征會使膀胱括約肌受影響,進而尿床。
還可通過肛門指檢,檢查孩子的肛門括約肌。另外,檢查骶骨尖,看是否患有脊柱裂和骶骨發育不全,也是一項重要的排除手段。
通過以上描述,大家可以發現,醫生親自見到病人十分重要。即使是簡單的觀察,也可以為診斷提供依據。所以在給孩子看病的時候,盡最大可能讓孩子一同前往。
一般檢查
通常,一些簡單的、非侵入性的或侵入性小的檢驗,也可得到很好的診斷依據。
1.尿常規。一張普通的化驗結果,也能給醫生提供不少線索,數據會提示孩子患病情況,如膀胱炎、糖尿病,都有各自獨特的數據表現。
2.飲水排尿日記。找一個周末,讓家長幫忙記錄孩子飲水的量和頻次,以及排尿的量和頻次。這是非常有效的診斷參考。
3.B超。結果能顯示很多重要線索。腎的構造異常,如雙重腎、雙重輸尿管、輸尿管出口異位等。膀胱的異常,如神經元膀胱導緻的膀胱壁增厚,造成遺尿。測量排空後膀胱殘餘尿量,來評價膀胱功能。發現盆腔内的腫瘤等。通過B超,醫生能夠做出更可靠的診斷。
特殊檢查
以下特殊檢查,隻在需要的情況下才做,一般不會涉及。
1.膀胱動力學檢查。這包括膀胱側壓、容量、造影、排尿速度的測量,膀胱漏尿時的壓力等,較常見的疾病為膀胱過度活躍症等,較少見的疾病有神經源膀胱。
2.腎的MRI等。
科學家庭育兒
尿床的治療方法
科學家庭育兒
尿床的治療方法因診斷不同而各有區别:如果是尿路發炎,普遍應用抗生素治療;如果是糖尿病,則應到内分泌科酌情治療;如果是重腎畸形,就要通過外科手術尋求幫助。
對于最常見的尿床,建議處理方法如下。
1.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2.身為父母,要同情孩子,不要一味責怪孩子。如果孩子有一晚沒尿床,應該加以鼓勵,讓孩子樹立信心。
3.飲水習慣要注意,睡覺前兩小時不要喝水。
4.臨睡前,去廁所排尿。鼓勵孩子隔5分鐘後再去一次。
5.尿床鬧鐘很有效。但在大城市擁擠的居住環境中,鬧鐘會把全家都吵醒。在香港效應不大,而在澳洲,一些孩子有自己的睡房,可行性高一些。
6.在香港,膀胱反饋訓練可以幫助一些孩子,但這需要特别的器械和專業人員。
7.一些孩子遺尿是因為抗利尿激素水平低。 我們可以用一些激素來控制尿量,常用的有去氨加壓素。弊端是這類藥的費用較高。此類藥用于減少夜間排尿量,很有效,特别是對那些準備參加夏令營等團體活動的孩子。
可見,很簡單的病症,病因也可以十分複雜。每個孩子的治療都應該個性化。
科學家庭育兒
幾點相關疑問的解答
科學家庭育兒
大人一般晚上很少上廁所,為什麼孩子晚上卻容易尿床?
晚上睡覺時除了飲水少之外, 身體還會分泌抗利尿激素,尿量會減少。孩子的膀胱容積相對小,神經控制仍不成熟,尿床的概率大一些。
尿床的孩子智商低、性格不成熟,是嗎?
一些腦癱的患兒會大小便失禁。但一般尿床的孩子不是腦癱,不能混為一談。尿床的孩子的性格,不在于尿床本身,而在于家長如何看待尿床兒童。應以鼓勵為主,避免指責。這隻是成長中的一個小插曲。
ps:尿床不是任何人的錯,收拾殘局之前,請先安撫不安的寶寶~
無段子不小編
“兒子,你怎麼也跪着?”
“我尿床了,你呢?”
“原來是你這臭小子,勞資藏在你床下的錢,就是你媽在洗床單時發現的!”
笑了,記得去給小編點個“”哦!
-END-
科學家庭育兒微信平家約稿,沒有平台授權謝絕轉載。本文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喜歡就點贊哦~接下來想看什麼,請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