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雞白鳳丸和什麼搭配效果好?喧鬧的春節長假,嘴累、胃累、腿累、心累,健康大大透支,一年之計在于春,從現在開始要為健康再做儲蓄,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烏雞白鳳丸和什麼搭配效果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喧鬧的春節長假,嘴累、胃累、腿累、心累,健康大大透支,一年之計在于春,從現在開始要為健康再做儲蓄。
【早春養生第一方案】
無論男女用烏雞白鳳丸
有些人一到春天會發現,前些日子睡得特别好,現在突然睡不着了。中醫專家樊正倫教授說,這就是因為春天的時候氣血是從内髒向外走了,人的陽氣白天行于外,晚上歸于内,歸于肝。人睡着時陽氣回去了,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陰陽調和就能睡着。如果氣血不足,陽氣回不去,就會老睜着眼睛睡不着。
所以,早春第一補,重在補肝。樊正倫建議,春天無論男人或是女人,多少吃點烏雞白鳳丸,“那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子,起碼經過上百年的實踐。”他說。
吃烏雞白鳳丸,不少男人可能會心裡犯嘀咕:那是婦科聖藥為什麼讓我們吃?對此,樊教授說,其實不是的,烏雞白鳳丸可以補氣血,女人以血為主,所以使用烏雞白鳳丸多一些,而男人春天的時候也容易肝陰不足,同樣會出現疲勞的狀況,也是可以吃點烏雞白鳳丸來補肝的。
一寸黃豆芽 營養最給力
說到早春第一吃,中國保健協會食品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樹俠推薦了黃豆芽。他說,黃豆芽的微量元素含量優于綠豆芽和其它芽類蔬菜,可謂是早春第一菜了。
黃豆芽位居“活體蔬菜”之冠。典籍中,黃豆芽列為益壽食物的第一名,而綠豆芽則位居第六。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這樣描述:唯此豆芽白美獨異,食後清心養身,具有“解酒毒、熱毒,利三焦”之功。
特别是對于正在生長發育的孩子,早春這個時候,蔬菜品種還不多,多補充些豆芽,可以提供豐富的營養,尤其成倍增加的葉酸、核黃素等物質正是孩子成長所必需的。而對于成年人,多吃些黃豆芽也可減少體内酸性物質的堆積,有助于消除身體疲勞,喝豆漿會産生腹脹的人,也更适合吃黃豆芽。
做個走班族 輕松易控制
過完春節,你仔細瞅瞅會發現,健身房基本上是空的,在馬路上卯足勁蹬自行車的人也很少,更多的人,還是喜歡通過不疾不慢緩緩而行的方式來活動身體。北京師範大學體育運動學院副教授趙紀生說:“這就對了。”
早春的這個時候,天氣還比較寒冷,運動方式最好還是選擇“輕緩娛樂型的”,這種運動最合适。不劇烈,容易控制,比較輕松和愉快,也能達到健身的目的。
趙紀生說,身邊的朋友,在早春的這段時間裡,很多人都選擇了走着去上班,到單位的時候,正好微微出汗,剛剛好。走路時一些小細節也要注意,要走得稍微快一點,如果不喘氣,運動強度就是正好的。
屋裡發發呆 大腦靜下來
要說這早春第一樂,其實就是換個好心情。北京電視台《養生堂》特約專家沈雁英建議,發發呆。
喧鬧的春節長假,身心俱疲,當生活言歸正傳後,首當其沖的就是讓腦子安靜下來,讓心安靜下來。每天找個安靜的地方,讓自己發發呆,半小時就能讓你重整心情。
沈雁英還推薦,每天在屋裡發完呆後,最好再到屋外曬曬太陽。陽光可以補鈣,殺菌,還可以撫平人的焦慮。如果說,發呆是清理心靈垃圾,那麼曬太陽就是給心靈補鈣、充電。早春第一樂,就是要發發呆、曬曬太陽。
【春天泡腳提升陽氣】
民間流傳着一種說法: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濕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濡;冬天泡腳,丹田溫灼。廣醫二院番禺院區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鄭豔華認為,單是用熱水泡腳,就能起到加速血液循環、通氣血、放松助眠的保健作用。但用藥材泡腳,看起來簡單其實有不少講究。
普通人日常保健用的泡腳方最好簡單一些,她認為一般來說在泡腳水中加一兩味就可以了,比如——
1.艾葉
艾葉特别适合一些手腳易冷,整晚腳冷難眠的陽虛人群。可取幹艾葉30~50克(根據水的多少自定,沒有嚴格标準),先用水煮開後加涼水或待降低溫度後泡腳,也可以用部分熱水浸泡艾葉20分鐘後再加水泡腳。鄭豔華提醒,容易上火的人或用艾葉泡完腳易咽痛口幹的人不要天天用艾葉泡腳,一周兩次左右就好。
2.生姜
生姜可内服也可外用。如果遇到外感風寒,怕冷怕風,周身肌肉酸痛,可取一大塊生姜,用刀拍扁或切片,再加一勺鹽煮開後泡腳。一般泡個20分鐘左右,微微出汗即可。鄭豔華提醒,用生姜泡腳,應在沒有發高燒或不是困倦無比的狀态下才行。
3.花椒
很多人喜歡用花椒泡雞爪、鴨爪等,其實它也是泡腳的好藥材。花椒泡腳可以驅濕散寒、溫中止痛。比如,在受涼後感覺肚子脹氣或是腹痛腹瀉時,可以用一小撮花椒煮水泡腳幫助去除體内寒氣,止痛止瀉。
4.當歸或紅花
這兩味藥材都具有活血的功效,泡腳時先取15~20克,用砂鍋煎煮,然後将煎好的濃縮液去渣,倒進泡腳桶裡再加适量熱水,關節痛症、痛經的人群可試試。
【早春慎寒涼,晚春慎燥熱】
春季多風,眼下又濕熱當道,從中醫的角度而言,在這樣的時節飲食起居不當,春“困”便不隻是困倦疲乏,有可能出現脾虛、肝郁、肺熱,使身心健康受困擾。如何遠離春“困”之擾?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内科藍森麟教授從飲食的角度提醒,春季應遵循“春夏養陽”“養肝為先”“助陽禦風”的食療調養原則。飲食上宜少酸增甘,養肝柔肝、健脾養胃之餘,也要“照顧”好肺,預防流感。不過,在飲食的調養上也要記住:早春慎寒涼,晚春慎燥熱。每個人根據自身的需要,可以适當多吃些疏肝升陽、健脾袪濕、清熱宣肺的食材。
宜食:蔥、姜、蒜、韭菜、茼蒿、芹菜、榆錢、竹筍、菠菜、芹菜、油菜、茭白、莴筍、香椿、四季豆、胡蘿蔔、白蘿蔔、海帶、刀豆、南瓜、扁豆、豇豆、冬瓜、番茄、豆制品、金針菇;蘋果、猕猴桃、草莓、香蕉;雞肝、豬肝、瘦肉、禽蛋、牛奶、蜂蜜;大棗、山藥、紫蘇、荠菜、馬齒苋、蒲公英、車前草、魚腥草、茵陳、菊花、核桃、栗子、枸杞、蓮子、百合、靈芝、黃芪等。
忌食:油膩、酸澀、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防寒保暖慎減衣】
初春時節應該提前了解氣溫變化,适當增減衣被,不要過早減掉冬衣。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立減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謹慎,不可驟減。一旦氣溫下降,難以适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各種疾病比如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冠心病等病會接踵而來。故在此時,老年人尤應注意防寒保暖。
青年女性不可過早地換穿裙裝,否則會導緻關節炎與多種婦科病。出汗後應及時擦去,切勿敞開胸懷讓風勁吹。春天适當捂一捂,可減少疾病,尤其是常見的呼吸系統傳染病的發生。
綜合自人民網-健康時報、廣州日報、中國中醫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