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清水拂心,今天老秘網公文課堂由我與大家一起文字交流《讓寫材料變得“輕松”起來(三)》。
轉眼間,《讓寫材料變得“輕松”起來》系列課程已講到第三課了。
第一課重點講了“為什麼寫材料不輕松”,主要從寫材料的曆程、情形、場合三個維度,分析了寫材料“不輕松”的原因。
第二課重點講了讓寫材料變得輕松起來、變得可操作化的具體技巧——“六步寫作法”(列出寫作原則清單—列出可借鑒資料清單—列出寫作提綱—逐步剖析形成初稿—列出修改清單全面修改—檢查低級錯誤形成定稿),主要講了“六步寫作法”的概念及作用和具體環節要求,由于時間原因,來不及講實行“六步寫作法”的相關補充說明。
在本次課程裡,主要着重講解個人從寫作實踐中思索總結的公文寫作“三至”論,即大道至簡、規律至上、思維至美。
(一)
大道至簡
主要講解三個觀點:大道至簡是一種哲學智慧;大道至簡是公文寫作基本原則;公文寫作應堅持大道至簡原則。
1.大道至簡是一種哲學智慧。
圍繞這一觀點,重點解讀四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大道至簡?
(1)從說文解字、探根究源的角度來看,“大道至簡”,是中華道家哲學,出自老子《道德經》:“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道”,在中國哲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表示“終極真理”。“大道至簡”,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
(2)從辯證思維、正反比較的角度來看,大道至簡的反面是博大精深,大道至簡意味着“少而精”,博大精深意味着“多而廣”,大道至簡與博大精深是一對矛盾,是一體的兩面。大道至簡與博大精深是可以轉化的,大道至簡往往要博采衆長,與其他專業融會貫通。僅僅融會貫通又會造成新的“博大精深”,融貫中西、博采衆長隻是基礎,還不是大道至簡,大道至簡必須再整合創新,跳出原來的框框,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剔除那些無效的、可有可無的、非本質的東西,融合成少而精的東西。所謂“為學日增,為道日減”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個問題:有哪些闡述大道至簡的名句?
(1)古代的名句,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大道至簡,悟在天成”;“大道至簡,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愛無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成若缺”;“大道至簡,知易行難,知行合一,得到功成”。
(2)現代的名句,如“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把聽得懂的話往聽不懂說,把簡單的道理往複雜裡說的,都是騙子。”(鄭淵潔);“大道至簡,實幹為要”。
(3)關于思維定律的名句。拉哥思維:簡單就是豐富。費米思維:最簡單的最合理。奧卡姆思維:直接才接近本質。
第三個問題:有哪些闡述大道至簡的實例?
(1)喬布斯的例子。蘋果公司的前CEO喬布斯,他就是一個極緻簡約的人,喬布斯家裡,隻有一張愛因斯坦照片,一盞tiffany桌燈,一把椅子和一張床,他說:我喜歡極簡生活。同時他也把這種極簡帶到了工作中,1997年,他回到蘋果公司,一上任就迅速砍掉了70%的項目,随即又砍掉了90%沒有特色的産品,隻專注于iMac、iPod、iphone、ipad。發明iphone4時,他隻有一個要求:“把最複雜最強大的功能最簡單化。”我們很多人也使用過極簡的iphone4,這也開創了全球智能手機時代,火爆了全球市場,也把蘋果公司推向世界超級大公司的行列。
(2)人生貴在至簡。最好的交往,至簡至真,沒有目的性、功利性。“費了心思的交往,叫周旋,累;耍了心機的交往,叫算計,陰。”人與人的關系,太遠會淡,太近會鹹,适度最好,簡單最好。選擇簡單,是一種大徹大悟、大智大慧。人生要過“萬重山”,事業要過“山萬重”,都需要輕裝上陣。
(3)其它例子。一門技術或學問弄得很深奧是因為沒有認清實質,搞的很複雜是因為沒有抓住關鍵,沒有認清實質、沒有抓住關鍵,反而陶醉在自我制造的紛繁複雜中不能自拔;在搏擊較量中,出招過多就是多餘無效的招數太多,有效的招數少,武術高手在搏擊時總是一招制敵,擊中要害,絕對不會大戰300回合才擊倒對手;醫生開的藥方越多,就越是把握不好方法,用那些判斷不準的藥來試,高明的醫生總是一針見血,藥到病除,絕對不會開亂七八糟的藥物騙錢。
第四個問題:如何辯證理解大道至簡?大道至簡,富含辯證思維。隻有辯證理解,才能精準理解。重點是處理好簡與繁(簡單與複雜)的關系,删繁就簡,化繁為簡。
(1)簡單是高級形式的複雜,越是高級的東西越是簡單,簡到極緻,便是大智。簡到極緻,便是大美。厲害的人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而不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
(2)世上的事情難就難在簡單,簡單不是敷衍了事,也不是單純幼稚,而是最高級别的智慧,是成熟睿智的表現。完美的常常是簡單的。簡單就是真理,簡單就是聰明,簡單是厚積薄發的力量。學會了簡單,其實真不簡單。
(3)再大的事情,“一分為二”就很簡單了,再難的事情從簡單入手,循序漸進就能做成。因此,複雜的事情要簡單去做,簡單的事情要重複去做,重複做的事情要用心去做,長期堅持下去,這樣世界上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大道至簡。越是簡單的,越是有效,越是長久。
2.大道至簡是公文寫作基本原則。
大道至簡是一種哲學智慧,能夠應用于自然、社會、思維等各個領域,應用于學習、工作、生活等各種場合,應用于為人、做事、處世等各種情形,是普遍之真理。公文寫作,作為一種思維活動,要把大道至簡作為一種基本原則貫穿始終、堅持到底。
下面,我圍繞“大道至簡是公文寫作基本原則”這一觀點,重點講解一個問題:公文的“大道至簡”體現在何處?(或者說文風之“簡”體現在何處?)
(1)從公文形式的角度來看,“大道至簡”體現在“短”字上。具體來說,就是寫短文、用短句、拟制短标題。
所謂寫短文,就是篇幅要短(或者說篇章、段落要短)。具體到實際公文寫作中,就是能用一句話說完的,絕不用兩句話;能用兩個字表達的,絕不用三個字,做到要言不煩、意盡言止,力戒繁詞冗句、啰嗦拖沓、前後反複。就是“能夠三言兩語說清楚的事絕不拖泥帶水,能夠用短小篇幅闡明的道理絕不繞彎子。”
關于寫短文,個人認為,要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是寫短文不影響公文的“輔政”功能,短文章照樣能部署詳細的工作、介紹具體的方法。寫短文與部署工作并不矛盾,甚至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文章太長了,受衆聽得昏昏然,即使把工作講得再透,也是徒然。
二是寫短文更能鍛煉和彰顯寫作能力。從某種程度講,越短的文章,花費的功夫越多,因為要細細地歸納、概括、提煉、錘煉。寫短文,是對公文寫作能力的一種考量。我們要把寫短文作為鍛煉和提升公文寫作能力的契機,主動為之,孜孜以求。
所謂用短句,就是要多運用短句式(或者說字詞、句子要短)。這裡,簡單普及一下現代漢語知識,講一講長句與短句的區别。顧名思義,長句和短句從直觀上可認為長的句子為長句,短的句子是短句。可是,從專業角度看,長句和短句要從修飾詞語的多寡、句子結構的雜簡來區分。長句之所以從外觀上看起來比短句長,主要原因就是所使用的修飾詞語較多,主謂賓三個主要成分的前綴詞多,定狀補的成分長;聯合成分較多;某一成分結構較複雜;分句中結構層次較多。反推之,運用短句式,就是要力戒無必要的、冗繁的修飾語,力戒繁複的句子結構、少用複句甚至複句套複句。概括來說,就是“多用單句 必要的修飾語”。具體到實際公文寫作中,特别是起草領導講話稿,鑒于口語表達的需要,一定要多種短句式;一些長句子,能用标點斷開的盡量斷開,最好每句話不超過十個字。否則,很長的句子,領導講起來費勁,受衆聽起來也費勁,效果會大打折扣。
所謂拟制短标題,就是所用的标題(或者說觀點)要盡量簡短、鮮明、直接。标題長,能精準表達觀點。标題短,具有幹脆利落、鮮明直接、易于記誦等優點。若能将兩者結合起來的标題,當是最佳标題。因此,我們要盡量使用短标題,所使用的短标題必須兼顧簡短、鮮明、直接三個特征,不可為短而短。
回過頭來看,寫短文、用短句、拟制短标題畢竟隻是形式上的要求。在實際公文寫作中,還是要堅持形式服務内容,宜短則短,宜長則長。除非萬不得已要寫長篇、用長句、拟制長标題,一定要有意識地去寫短文、用短句、拟制短标題。
(2)從公文實質的角度來看,“大道至簡”體現在“清、準、實、精”四字上。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簡而清、簡而準(簡而适)、簡而實(簡而樸、簡而真)、簡而精(簡而豐、簡而新、簡而銳)。
所謂簡而清,就是層次清晰、表意清楚。公文,最講究層次清晰、邏輯嚴密。至簡,則清晰;清晰,則嚴密。簡短與清晰,往往是綁在一起的。我們評價某個人“文字幹淨”,指的就是語句簡潔精煉、層次清晰明了。雖然簡短意味着直接清晰,但也不盡然,有時太簡短了反而看起來模糊、混亂。因此,公文的簡短,還必須建立在保證清晰的基礎上,做到先清而後才簡。
所謂簡而準(簡而适),就是表述精準、貼切适當。公文語言,最講究精準性。寫公文,固然要求短,但要在絕對精準的前提下求短。
所謂簡而實(簡而樸、簡而真),就是内容實在、真實樸實。
所謂簡而精(簡而豐、簡而新、簡而銳),就是簡練精煉、言簡義豐、幹脆有力。并不是掌握的東西越少就能寫的越短,而是掌握的越多、越詳細,才能簡練,因為掌握的越多越詳細,才能更好地選擇和取舍。在厚積前提下的薄發,才是真正的簡練精煉。具體到實際公文寫作中,就是要用最少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内涵、最完備的思想、最深刻的哲理,傳達出最大、最全的信息量,力求文字簡短而思想深刻、系統完備,做到大義微言、要言不煩;要注重創新,善于講前人沒有講過的話,講角度新、材料新、語言表達新的話,講富有個性、特色鮮明、生動活潑的話,做到有特點、有新意;要精心推敲字詞,确保文字表述有力度、有銳度、有氣勢、有氣度。因此,公文的簡短,還必須是蘊含着精煉、深刻、創新、銳度之意的簡短。
3.公文寫作應堅持大道至簡原則。
圍繞這一觀點,重點講解一個問題:公文寫作如何做到“大道至簡”?總的原則是把握“短、清、準、實、精”五字要求,具體來說做到以下幾點:
(1)堅持“一文一事、一段一事、一句話一層意思”的原則。無論是句段,還是篇章,都要把握“主題鮮明、集中”的要求,以說清、說透一件事情為标準,切忌多個主題、多件事情雜糅在一起,千萬不要貪多貪豐。我們平常說“學精比學雜更重要”,講的也是這個道理。當然,一層意思,并非隻能簡單地闡明一個小點,而是可以包含多個要素、多個小點。比如,公文的某句話“以……的力度抓好……,實現了……。”,就同時兼有思想認識、工作措施、工作成效等要素,這就是“以最少的語言表達出最豐富的内涵”。
(2)注重開門見山、直入主題。在實際公文寫作中,除了必要的背景介紹、場景導入外,一般來說,應盡量開門見山、直入主題。公文的實用性也決定了,它不講究繞山繞水、東繞西繞,不講究“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猶未盡。不僅文章的開頭要開門見山,文中的各個段落層次都要注重開門見山、直入主題,如此才能“短起來”。當然,在闡述工作内容之前,有時為了體現工作内容的重要性,或者表明寫作者自己對這項工作的認識,會插入一些必要的“段首導入語”。
(3)注重精心雕琢、反複修改。關于公文修改的重要性,大家應已形成共識,這裡不需贅言。從某種角度講,公文修改,其實就是剔除多餘、删繁就簡的過程,就是捋順層次、化繁為簡的過程。做到“大道至簡”,必須在精心雕琢、反複修改上下功夫。有人主張公文修改占公文寫作的十分之二,有人主張占十分之三。不論如何,總之要投入時間精力去修改,甚至是大刀闊斧地修改。魯迅先生說過,文章寫完至少看兩遍,竭力将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我們要以嚴實、嚴謹、嚴密的科學态度,竭力删除一切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段和無關主題、無關緊要的内容,竭力理清理順那些相互混淆、重複、疊架的内容。
(4)力戒“冗、假、大、空”。“冗”,就是冗長,像老太婆的裹腳布,文字或語言冗雜繁長,行文疊床架屋、重複累贅,讓人無法忍受,就是有意無意地将文章、講話添枝加葉,短話長說,看似面面俱到,實則離題萬裡。這樣的講話有數量無質量,有長度無力度;這樣的講話彙集的書,有價格無價值,有厚度無深度。講到這裡,說個笑話。有句話說:“關門閉戶掩柴扉,一個孤人獨自歸。”這話念起來上口,聽起來順耳,造句巧妙,用意幽默,但僅僅說明了兩個意思:“關門”、“一個”。這句話是專門諷刺那些行文冗長、重複累贅的。“假”,就是虛假,就是誇大其詞,言不由衷,虛與委蛇,文過飾非。不顧客觀情況,刻意掩蓋存在的問題,誇大其詞,歌功頌德。堆砌辭藻,詞語生澀,讓人聽不懂、看不懂。“大”,就是大話連篇、不着邊際,就是不顧實際、講大道理、故作高深,所寫的講話盡是“正确的廢話”,“放之四海而皆準”。“空”,就是空話、套話多。照抄照搬、移花接木,面孔大同小異,語言上下雷同,沒有針對性,既不觸及實際問題,也不回答群衆關切,如同鏡中之花,沒味、沒用。在實際公文寫作中,我們要努力避免這幾種情況,堅持求簡向短、求真務實、以小見大。
(二)規律至上
這裡,主要講三個觀點: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公文寫作規律包含工作規律和寫作規律;公文寫作應遵循規律至上原則。
1.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圍繞這一觀點,重點解讀四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規律的定義是什麼?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理解規律的定義。
一是從XX思主義哲學的角度理解“規律”一詞,如果說簡單是一種哲學智慧,那麼規律則直接就是一種哲學觀點。XX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決定着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向。鑒于此,我們可以将規律等同于本質或真相。關于“規律=本質”。規律是客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規律和本質是同等程度的概念。關于“規律=真理”。規律具有客觀性,它是客觀的,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不管人們承認不承認,規律總是以其鐵的必然性起着作用;這個世界任何物質都受規律約束。同時,XXX主義哲學還立足于唯物論,揭示了事物發展的三大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又稱矛盾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了事物變化的狀态),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二是從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的角度理解“規律”一詞,我們可以将規律等同于法則、效應、定律、定理、管理法等,比如說南風法則、末尾淘汰法則,鲶魚效應、蝴蝶效應,木桶定律、墨菲定律,韋奇定理、藍柏格定理,倒金字塔管理法、水庫式經營法,等等。這些法則、效應、定律、定理、管理法等,都是對事物運動發展本質聯系的科學概括和揭示,都是經過實踐反複驗證、并且能夠廣泛指導實踐的科學理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永恒不變之規律。
三是從成功學的角度理解“規律”一詞,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個人如果找到了某個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就會主動地去順應事物發展趨勢,适應事物變化規律,從而獲得成功。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是符合客觀發展規律的,如果違背了客觀規律,即使暫時獲得成功,最終也逃脫不了失敗的結果。因此,成功的途徑在于找到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找到了規律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有句話叫,“掌握信息不如掌握趨勢,掌握趨勢不如掌握規律。”講的也是規律在成功學領域的應用。
四是從周易的角度理解“規律”一詞,關于周易,有多種說法,比如,“易,是世界變化的規律 ”;“《易經》是研究天地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的,揭示了宇宙的總規律”;“《易經》是研究普遍規律的高深哲學”,等等。因此,我們可以将規律等同于易。周易與XX思主義哲學,一中國一西方、一古代一現代,都是研究規律的學問。周易中的六十四卦變化之理,與XXX主義哲學中的量變質變規律,有異曲同工之妙、殊途同歸之處。甚至于,在揭示事物發展變化規律上,周易比XXX主義哲學更透徹、更精準。這裡,簡單普及一些周易知識。周易主要有“三易”或者說三大原則,就是簡易、變易和不易。“簡易”,就是簡單的易理,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抓住要點(主要矛盾)解決問題。周易統籌宇宙萬事萬物,以簡馭繁,看似“簡易”,卻是大智慧。“變易”,就是變化的易理。易就是變,周易就是講萬事萬物的變化之道,就是一門尋找變化規律的學問。“不易”,就是不變的易理,即在宇宙萬事萬物皆變的前提下,還有唯一不變的東西存在,這就是“能變出萬象的那個東西”,即“規律”是不變的。在這三大原則中,其中“簡易”,講的是“大道至簡”的道理;“變易”與“不易”,講的是事物現象與規律的辯證關系,現象千變萬化,而規律永恒不變。關于“不變的規律”,宗教叫它“上帝”或“神”、“佛”,哲學叫它“本體”,科學家叫它“功能”,我們常說“萬變不離其宗(宗:宗旨、本質、目的)”“運用規律,以不變應萬變”,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五是從“X事求是”的X想路線角度理解“規律”一詞。XX規定,我X的思XX線是解放思想、X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對于其中的“X事求是”一詞,我們一般理解為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但若深究起來,從說文解字的角度來理解,“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就是研究;“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内部聯系,即規律性。“X事求是”,就是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内部聯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遵循“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是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辦事,就是按規律辦事。X事求是,不僅是XXX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也是我們X的科學态度、工作方法和優良傳統。中XX校的校訓,就是“X事求是”四個大字。
六是從規律與規則比較分析的角度理解“規律”一詞,規則是人們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二者性質不同,規則是人們制定的,可以修改、補充或廢除,它是主觀的;規律則不能被修改、補充或廢除,它是客觀的。因而,不可把二者混為一談。當然,規律與規則也不是毫無聯系,一個正确的合理的規則總是根據客觀規律指定的,是對客觀規律的反映。
第二個問題:規律有哪些類型?世界上的事物、現象千差萬别,它們都有各自的互不相同的規律。我們可以将規律分為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思維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都是客觀的物質世界的規律,它們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自然規律是在自然界各種不自覺的、盲目的動力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社會規律則必須通過人們的自覺活動表現出來。思維規律是人的主觀的思維形式對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的反映。
第三個問題:規律有哪些特征?在前面有所提及,這裡概括來說,規律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征,
一是必然性(本質性)。規律是事物的必然聯系,而不是偶然聯系。隻有事物變化發展中的确定不移的、必然如此的聯系,才能成為規律。 這裡,有必要講一下規律與現象的辯證關系。規律是本質的聯系,不是現象的聯系。規律和它的現象是密切相關的,規律是現象中穩定的、深刻的東西,它深藏在事物的内部;現象是規律的外在表現形式,規律要通過現象來表現,現象和規律統一在同類事物中。現象是人們認識規律的向導,人們隻有認識了現象,借助抽象思維才能揭示規律。
二是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列甯在《哲學筆記》中說,“規律是現象中同一的東西。” 對于同一本質的事物和現象具有普遍的支配作用,如新陳代謝、四季更替,它适用于所有的階段、社會、領域、層次等。
三是客觀性(不可抗拒性、永恒性)。規律是客觀的,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不管人們承認不承認,規律總是以其鐵的必然性起着作用。規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規律是否發揮作用,也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規律起不起作用,關鍵在于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是否存在着。當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存在時,規律就必然起作用。當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不存在時,規律就不起作用。無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不僅都按照本身固有的規律向前發展,而且規律貫穿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
第四個問題:如何看待、對待規律?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謀略家範蠡認為:時不至,不可以強生;事不究,不可以強成。就是說做事要善于審視度勢,抓住時機,時機不成熟不可以貿然行動;對于事物要研究分析透徹,找到其發展變化的趨勢和規律,不可以違背事物的本質規律而采取行動。這就是我們看待、對待規律的應有認識和态度。一個人要想在哪個方面獲得成就,首先就要研究這一領域的發展變化規律。通過分析研究,總結歸納,去僞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事物之間的内在本質聯系,從而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據此制定适應形勢發展、合乎客觀規律的措施和策略,如此才能獲得成功。從事具體行政事務如此,從事公文寫作同樣如此。世上三百六十五行,行行莫不如此。隻有奉行規律至上,才能有所成就、走向成功。
2.公文規律包含工作規律和寫作規律【限于時間原因,後面的内容留到《讓寫材料變得“輕松”起來(四)》裡講好,敬請繼續關注支持,謝謝!】
《讓寫材料變得“輕松”起來(三)》就交流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有所幫助。感謝大家的支持,謝謝!
作者:清水拂心(老秘網公文課堂主講老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