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随着天氣逐漸炎熱,各地兒童安全事故頻發。近日,在重慶、廣州接連發生兩起兒童安全事故,造成10名兒童身亡。
溺水事故高發季,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孩子?還有哪些安全隐患需要提高警惕?兒童安全教育又該如何落實?思客為您一一解答。
溺水,夏季孩子的“奪命殺手”炎熱高溫下,孩子總愛戲水,安全隐患也常常藏匿于此。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在中國,溺水是導緻1-14歲青少年兒童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嚴重威脅着孩子的生命安全。
據報道,意外溺水死亡事件占兒童意外死亡事件的57%,而0至14歲兒童溺水死亡占全部溺水死亡的56.04%。
家長和老師們每到夏季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防溺水安全教育,很多孩子卻依然存在對溺水的認識誤區。
誤區一:溺水後都會大聲呼喊?
在人們的想象或影視劇中,溺水者往往驚慌失措,雙手撲騰,大聲呼救。
但實際上,真正的溺水是沒有聲音的,更多地是安靜、無聲地在水中站着不動,或者仿佛在水中爬梯子。
溺水者鼻子嘴巴時浮時沉,很難呼吸。尤其是溺水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更無法大聲呼喊,所以容易被人忽視。
誤區二:會遊泳就不會溺水?
有很多人認為隻要會遊泳,在水裡就很安全,就不會發生危險,從而放松警惕。
其實從近年來發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數孩子都會遊泳。但水下的世界充滿不可預測的危險,特别是水庫、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水草可能纏住你的腳、碎石可能劃破你的腳、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腳。任何一種情況發生,都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并且腿部抽筋、身體疲勞、空腹等情況也會讓會遊泳的人無法正常遊泳,導緻溺水。
誤區三: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嗎?
手拉手救溺水者是很難救援成功的,特别是對孩子來說。因為手拉手結成“人鍊”後,一旦其中有人因體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會讓更多人都落入水中,從而造成連環溺水的悲劇。
不得不防的其他安全隐患其實除了溺水,還存在諸多威脅青少年兒童安全的隐患。
道路交通傷害是全球5至14歲兒童第一大殺手;在我國,道路交通傷害是1-14歲未成年人的第二大死因,我國每年有2.2萬名0~17歲未成年人因道路交通事故緻死、緻傷。
密閉車内緻命的高溫不得不防。對于15歲以下的孩子,除去車禍外,車内中暑已經成為車輛相關死亡事件的第二緻死原因。
相關實驗表明,不論車輛是否在陽光下暴曬,即使開窗車内也能在二十分鐘後達到50度左右的高溫,在這樣的環境下人體将很快出現中暑窒息等危險情況。
頻頻發生的兒童墜亡事故更是不再少數。孩子年齡越小,越難察覺到高度可能帶來的危險。而意外跌落往往發生在孩子獨自在家的情況下。
根據《世界預防兒童傷害報告》統計,在1-4歲的人群中,有超過80%的墜樓都是發生在窗戶或者是陽台。
傷害,可以預防!沒有“偶然的”事故,隻有可預防的傷害!
每年新聞報道中的未成年兒童安全事故不在少數,與上述悲劇類似的事件也不止一起。歸根結底,還是要抓牢未成年兒童和監護人的安全教育。
兒童安全教育到底該如何做?
對于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答案其實都在明處。比如,家長作為孩子第一順序監護人,要盡到監管之責,明确劃出安全與危險行為的分界線,并做好安全與自救常識的認識與引導。
安全教育不是小事,更不是簡單的事,而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必修課。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目前的一個現狀是,很多家長覺得安全教育固然重要,但實際上卻認為危險的發生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我們往往能看到這種現象:數學、英語、詩詞鑒賞等相關講座家長争相參加,但安全教育類的公益講座卻常常門可羅雀。在兒童安全領域中,我認為最重要的角色正是家長。
除此之外,兒童安全教育需要兒童視角。
未成年兒童需要真正管用、有收獲的安全教育知識,而不隻是老師發通知、家長填回執,老生常談、刻闆單一的内容。
日本高知縣伊野中學的“交通安全教育課程” ,采用專業演員 真實車輛還原真實交通事故。來源:NHK
在一些發達國家,十分重視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相關課程内容十分豐富,且注重案例教學、現場教學,讓學生在十分接近現實危險的模拟環境中獲得教育,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
多上心,才會少傷心!加強安全教育,别讓我們的孩子遊走在危險的邊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