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一碗面!“Biángbiáng面”享譽全國,沒吃過“Biángbiáng面”的人大有人在,但不認得“Biáng”字的陝西人約摸不多!不會唱biang字歌的陝西娃更是難找!
今天就說一說這個從名字就透露着陝西人豪橫的 “Biángbiáng面”
一、豪橫,源自名字就透着的“豪爽”!
“Biángbiáng面”别名“油潑褲帶面”,是陝西關中地區的一種傳統面食。
Biángbiáng面(漢語拼音:Biángbiáng miàn)。Biáng字是一個合字,有多種寫法,均無法輸入電腦,常被代替寫為BiángBiáng面、biángbiang面或彪彪面,是陝西關中特色傳統風味面食。因為制作過程中有Biáng、Biáng的聲音而得名。(扯面時,面條摔打在面闆上發出的聲音,看官請自行腦補)
“陝西十大怪”之一“面條寬的像褲帶”說的就是這種面。
Biángbiáng面在制作工藝上屬于扯面,在擀制和拉扯的過程中會發出Biángbiáng的聲音,出鍋調味與食用過程中也會發出Biángbiáng的聲音,由此得名Biángbiáng面。
關中地區還流傳着“門簾挂個席片子,屋裡吃着Biángbiáng子”的說法,可見關中人民對這種面食的喜愛之情。直到現在,吃Biángbiáng面的桌子上還會放四個小碟子,裡面分别放上鹽、辣、醋、醬。
Biángbiáng面的Biáng字在字典中從無記載,是一個人造字,關中地區還流傳中關于此字的歌謠:
“一點戳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官朝上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點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夾了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鈎鈎挂麻糖,推着車車走鹹陽。”
如果你會陝西話,此處可以吟唱起來,那感覺絕對“撩咋咧”!
據說該字出自一個秀才之手,秀才去鹹陽城參加科考,路上盤纏被盜,因此一路沿街乞讨,走了八天八夜才到鹹陽城,剛好看到一家面館,這家面館雖然在當地很有名,但是沒有牌匾,原因是誰都不會寫Biáng這個字,秀才靈機一動,跟老闆說自己可否一試?老闆欣然答應,秀才想到自己一路的辛酸,一氣呵成,做成此字,小店的老闆大喜,便請秀才吃面,還預言秀才一定能中狀元。科考揭榜,秀才果然高中狀元,此面也因此流傳下來。
還有一種說法,該字是形容的秦朝時期鹹陽古道上賣面的車夫的形态,相傳古時賣面的車夫都是推着一種名叫狗脊梁車的獨輪車,帶着草帽,車旁挂着麻花,走起路來左搖右晃。關于Biángbiáng這個字的讀音一般讀作“BiángBiang”。
二、豪橫,源自陝西人吃面時的那份“自得”!
近年來有很多陝西籍的演員、描寫陝西的故事活躍在各種屏幕中,來來來,先感受一下這些“豪橫”的畫面!
隔着屏幕都覺得香
吃面,拼的就是速度
拿出吃奶的勁在吃面
蹲着、圪蹴着,吃面才叫香
武林高手就是這麼練成的!
如此“豪橫”的場面,不僅僅出現在影視作品中,高手永遠在民間!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點餓了,還等什麼?豪橫起來吧!
如何制作一碗正宗的BiángBiang面?
Biángbiáng面選用上等面粉精制而成,富含脂肪、維生素B、鈣、磷、鐵等多種營養素。食用時加入特制的臊子或者是油潑辣子,呈現香辣味。那麼想要做出一碗地道的Biángbiáng面都需要哪些食材呢?
1.将面粉放入盆中,從中間倒入冷水,用筷子将面粉攪勻,放入食鹽後和勻。
2.将面團和到面光、盆光、不粘手即可。
3.将和好的面團蓋上一層保鮮膜,醒發30分鐘後,将面團取出,揉成長條形。
4.将醒發好的面團切成均勻的小劑子,每個小劑子30克左右即可。
5.準備一個盤子,将小劑子放入盤中,給小劑子刷上油,蓋上保鮮膜,醒發一小時。
6.将小劑子取出,擀成牛舌狀,用擀面杖在面片兩側按壓下去。
7.揪住面片兩端,扯拉面團,并不斷在案闆上摔打面片,在印痕處撕開面片。同樣方法處理剩下的小劑子。
8.将撕扯好的面片放入沸水中,煮熟,撈起裝盤,過冷水。
9.将胡蘿蔔、黑木耳、豆腐、土豆切成丁狀,鍋内放油,進行翻炒。
10.将扯面淋上生抽、陳醋,并用筷子攪勻。
11.将蔥、姜、蒜及綠豆芽,炒花生以及翻炒好的蔬菜丁備好。
12.熱鍋燒熱油,将燒好的熱油,淋在撒好的辣椒面上即可。
小貼士:
1.燒油時油溫一定要高,不然沒有焦香的味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