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瘟又名鴨病毒性腸炎,俗稱“大頭瘟”。是鴨鵝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病鴨體溫升高,兩腿麻痹,下痢,流淚,部分鴨頭頸部腫大,食道黏膜有小出血點,并有黃褐色假膜覆蓋或潰瘍,洩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腫和壞死,肝表面有大小不一 的出血點和壞死點。本病傳播迅速,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已成為危害鴨業的主要的病毒病之一。
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鴨瘟的流行特點、臨床症狀、傳播途徑和防治方案。
病鴨兩腿麻痹,癱瘓
1、流行特點
鴨瘟四季均可發生,春秋季節最為嚴重,鴨群感染鴨瘟後,一般3~7天有零星的鴨子出現病狀, 再過3~5天陸續出現大批病鴨,接着進入流行發展期和流行盛期。如果鴨群有免疫過,可延長至2~3個月。本病和禽霍亂并發或繼發時,死亡率會更高。
2、臨床症狀
病鴨精神委頓、頭頸縮起、羽毛松亂、翅膀下垂、兩腳麻痹無力,癱瘓不願意移動。病鴨初期眼角有漿液性分泌物,後期變黏稠和膿樣。眼睑周圍羽毛被分泌物打濕,造成上下眼睑粘連、水腫,甚至外翻,個别鴨子眼結膜處有少許幹酪物覆蓋。病鴨排綠色或白色糞便,糊肛,肝門腫脹。部分鴨頭和頸部發生不同程度的腫脹,俗稱“大頭瘟”。
病鴨,鴨頭頸腫大
3、傳播途徑
鴨瘟的傳播以消化道傳播為主,也可經過交配、眼結膜和呼吸道傳染。傳播的主要媒介有病鴨的排洩物、用具、飼料等病鴨接觸過的東西。
來自鴨界的魔鬼--鴨瘟
4、防治方案
來自鴨界的魔鬼--鴨瘟
如果您有什麼養殖問題,可私信我,回複“在”即可獲得免費的技術指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