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骨質疏松症的病因症狀及治療措施

骨質疏松症的病因症狀及治療措施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9-10 02:58:38

骨質疏松症的病因症狀及治療措施(有關骨質疏松症)1

導讀:骨質疏松症的字面意思是骨骼出現多孔性,單位體積的骨骼質量減少,從而促發人體骨折發生的危險性增加。《全科醫學》對骨質疏松症的診斷和治療等内容作了詳盡的論述。

骨質疏松症的病因症狀及治療措施(有關骨質疏松症)2

本欄目由醫脈通聯合後浪出版公司、麥格勞希爾教育集團推出,精選百本好書,深度解讀,更有特惠購書活動,

衰老和衆多疾病均促使骨骼的脆性增加,随着絕經的到來,女性身體中的鈣開始從骨骼中丢失,且其丢失的速度比男性更快,導緻其發生的直接因素可能是雌激素水平降低。絕經後的5-10年,女性就可能會發生骨質疏松,進而在65歲時,女性骨折的發生率是男性的3-5倍。在近十年,骨質疏松的患病情況通過激素替代療法有顯著改善,但随着激素替代療法伴随着乳腺癌發病率上升,又使這種平衡發生改變。

重要資料與關注要點

➤骨質疏松症是隐匿、常見、可測量、可治愈的,且又是潛在緻命性疾病(類似于高血壓)。

➤骨質疏松症最常發生在絕經後女性。

➤50%的女性病例會發生骨折,90歲的女性有30%會發生髋骨骨折。

➤骨質疏松症會導緻骨骼強度減弱,甚至在微小創傷時就可能發生骨折。

➤骨質疏松症合并骨折時會引起疼痛。

➤最先出現的通常是骨折(Colles骨折、股骨頸和脊椎骨折)或高度萎縮。

➤椎體塌陷是骨質疏松症的标志。

➤骨質疏松症是骨密度異常而非鈣的代謝異常。

➤對脊椎骨質疏松症,包括病理性骨折,應注意排除多發性骨髓瘤的可能。

➤預防骨質疏松症的第一步是進行規律性鍛煉和攝取足量的鈣(1500mg/d)。

骨質疏松症的分類

1.原發性骨質疏松症

➤一型:絕經後(51-75 歲,發生脊椎或前臂遠端骨折)。破骨細胞的活動增強所緻。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6倍。

➤二型:圍絕經期或老年性骨質疏松症(股骨近端或其他骨骨折),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多發,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2倍。

➤特發性骨質疏松:多發于性腺功能正常的成人和兒童。

2.繼發性骨質疏松症

繼發于各種内分泌激素紊亂、吸收不良和惡性疾病。各種危險因素見下表。

表1 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

骨質疏松症的病因症狀及治療措施(有關骨質疏松症)3

骨質疏松症的病因症狀及治療措施(有關骨質疏松症)4

骨質疏松症的輔助檢查

➤X線片:價值較小,隻有當骨質丢失40%-50%才能顯影,否則很難用此檢查發現骨質疏松症。

➤檢測25 -羟基維生素D(最有用的檢查項目):正常範圍為75-250nmol/L。

➤血漿鈣、磷酸和堿性磷酸酶通常都是正常的。

➤在骨質疏松的部位應考慮行相關檢查以排除多發性骨髓瘤。

➤檢測骨密度檢測可以預測骨質疏松症和骨折的風險,目前,雙能量X線吸收儀(掃描儀)是最佳診斷手段,可進行高标準的質量控制。脊椎和股骨頸為檢查的目标點位:股骨頸是最常選用的部位。

雙能量X線吸收儀,以T分值和Z分值進行衡量。

雙能量X線吸收儀(DEXA)是目前診斷骨質疏松症的金标準。它可以評估全身或局部骨腫瘤(腰椎和股骨近端)。骨腫瘤可通過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BMD)來判斷,骨密度越低,骨折風險越高。實際上每個骨骼的骨密度正常範圍不同,各種類型的測量儀範圍也不同。

骨密度T分值标準差代表偏離30歲平均值的程度,骨量減少(骨密度低)是指低于年輕成人平均值1.0-2.5标準差。

表2 T分值的意義

骨質疏松症的病因症狀及治療措施(有關骨質疏松症)5

骨質疏松症時則低于平均值2.5個标準差。

骨密度Z分值時标準差偏離年齡和性别的平均骨密度。Z分值一般用于代表<50歲絕經前期女性、年輕男性和兒童的密度,如果低于-2表明需行進一步的檢查,以明确是否存在潛在骨缺乏。T分值和Z分值的意義解釋見下圖。

骨質疏松症的病因症狀及治療措施(有關骨質疏松症)6

圖1 T分值與Z分值的意義解釋

年齡>50歲并合并各種骨質疏松症危險因素的女性需檢測骨密度。(絕經後期;年齡>40歲,微小創傷導緻的骨折;家族性骨質疏松症、吸煙或瘦小體型BMI<18)。

骨質疏松症的治療

治療的目的是預防骨質疏松症或避免骨質進一步減少,以消除可能的危險因素和優化生活方式作為治療的基礎。尚無有效的可代替失去的骨質的藥物,同化劑癸酸諾龍可以減少進一步骨質丢失,但不良反應是一個問題。

1.對阻止骨質進一步減少有價值的藥物

以下藥物在預防骨質進一步丢失、可能糾正骨質疏松和預防骨折方面有價值。

➤激素替代療法(不推薦長期使用,并須權衡潛在的益處及對患者的傷害);

➤雙膦酸鹽(減少骨質吸收)可以單獨或聯合應用(要注意潛在的導緻食管炎和下颌骨壞死的不良反

應):

口服阿侖膦酸鹽:10mg/d或70mg/w,頓服(要注意有潛在引起食管炎的不良反應)。

●羟乙磷酸鹽:400mg,連續14天,然後口服碳酸鈣1 250mg,連續76天。

●利塞膦酸鈉:5mg,口服,每日1 次;或35mg,每周1 次;或聯合治療:35mg,口服,每周1次 碳酸鈣1250mg(6日的劑量,口服);35mg,口服,每周1次 碳酸鈣2500mg(6日劑量,口服)和維生素D880IU(粉劑,溶于水中)。

●唑來膦酸:每年單劑量靜脈注射

➤雷洛西芬(一種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60mg/d,口服;

➤锶鹽(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2g,口服,每日1次(粉劑,溶于水中)。

➤特立帕肽(一種合成的人類甲狀旁腺素)促進骨形成。20ug皮下注射,每日1次。

選擇取決于臨床狀态,如患者的年齡和疾病的嚴重程度、患者的耐藥程度和進一步的臨床試驗。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是給高風險患者制定預防措施,盡管雌激素治療有其局限性,但目前已被廣泛接受。

2.預防建議

(1)飲食攝入足夠的鈣:

●1000mg/d(絕經前)。

●1300mg/d(絕經後)。

●1000mg(50-70歲男性)。

●1300mg(>70歲)。

乳制品是膳食鈣的主要來源。富含鈣的食物包括低脂高鈣牛奶(500ml牛奶含有1000mg鈣)、其他低脂乳制品(如酸奶或奶酪)、魚(包括罐頭魚,如三文魚骨)、柑橘類水果、芝麻、葵花子,以及堅果類(如杏仁、巴西堅果和榛)。

絕經後的女性或飲食不能滿足日常所需時有必要補充口服鈣劑。檸檬酸鈣比碳酸鈣更易被吸收。推薦:檸檬酸鈣2.38g(=500mg鈣),每日1次;碳酸鈣1.5g(=600mg鈣),每日1次,與食物同服。

(2)運動:适度的運動(快走30分鐘,每周4次),慢跑或可能為減緩骨質流失做出小小的貢獻。

(3)生活方式因素:戒煙,限制酒精和咖啡因的攝入。

(4)維生素D和光照不足:有證據表明我們需要将面部、手臂和手充分暴露于陽光來生産天然維生素D(例如,在暖熱氣候每天5-15分鐘,溫帶氣候冬天每天25-50分鐘)。建議檢測血清25-羟基維生素D并使其保持在75nmol/L。如果需要口服補充維生素D3(膽骨化醇)25-50ug(1000-2000IU)。

(5)足夠的營養:保持BMI>18kg/m^2。

(6)注意預防,包括避免使用鎮靜藥物。

(7)“髋保護者”的證據不足。

3.自然療法

澳大利亞的一篇針對自然療法對骨密度的影響綜述指出,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在絕經後骨質疏松症女性,運動可增加其骨密度;少有證據支持使用天然黃體酮奶油;無充分證據支持使用硼、魚肝油或螯合鈣補充劑(相對于碳酸鈣)能增加骨密度。沒有證據表明包含鈣元素的礦物質複合制劑能比單一制劑增加益處。

骨質疏松症的病因症狀及治療措施(有關骨質疏松症)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