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mi K60系列在2022年12月27日發布,Redmi K60 Pro帶着第二代骁龍8、2K華星OLED屏幕、1920Hz高頻PWM調光、Redmi史上最強的IMX800主攝、首次在附近價位段出現的30W無線充電等賣點,定價3299元起。
K60和K60 Pro,主要是SoC、主攝、電池容量和有線快充不同,其他部分高度相似,所以評測有大量相互引用内容,請按需跳轉。
K60 Pro的核心賣點:華星2K屏,1920Hz PWM調光,同級中唯一的30W無線充,屏幕指紋回歸,Redmi的首個素皮版後蓋,MIUI 14。
墨羽、晴雪、幽芒(綠)皆為玻璃版,冠軍版為素皮。162.78x75.44mm,玻璃版8.59mm,205g重。素皮版8.87mm,201g重。
6.67英寸120Hz 2K華星光電C6 OLED,類鑽排列,1920Hz高頻PWM調,3200x1440,480Hz觸控采樣,全局峰值1000尼特,局部峰值1400尼特。
第二代骁龍8,5000mm²巨型VC均熱闆,LPDDR5x UFS 4.0(8 128版是UFS 3.1)。5000mAh電池 120W快充 30W無線充。紅外 NFC、1012 1216雙揚,瑞聲0809 X 軸線性馬達。
前置1600W,OV16A1Q,1μm, 1/3.06",F2.45。主攝5000W,IMX800,1μm,1/1.49",F1.88 OIS,6P鏡頭。超廣角800W,OV08D,1.12μm,1/4",F2.2。搭配了個200W微距。
Redmi K60 Pro的8 128版3299元,8 256版3599元,12 256版3899元,12 512版4299元,16 512版4599元
Redmi K60 Pro的快充頭,是魔改A口的120W 氮化镓,型号MDY-14-ED,和Redmi Note 12 Pro 同款。
支持小米的私有協議、QC3.0、20V/3.25A的65W PD,是顆環保的充電頭。
依然是橙色舌片的6A A口線材,好好保管它,它們一家人齊齊整整才能滿血。
幽芒配色的K60,墨羽配色的K60 Pro↑
幽芒配色的K60,墨羽配色的K60 Pro↑
左上K50、左下K60、右上K50至尊版、右下K60 Pro↑
左上K50至尊版、左下K50、右上K60 Pro、右下K60↑
左上K50至尊版、左下K50、右上K60 Pro、右下K60↑
K50至尊版、K60 Pro、K60、K50↑
在Redmi K50時代,是能用相機矩陣上的字來分辨機型的。而K60時代,标準版和Pro版的外觀,真的沒分别。
想讓人一眼認出你手上是K60或K60 Pro,記得選素皮版(K60獨占素皮晴藍,K60 Pro獨占素皮的冠軍版)。
本深圳灣一号業主的眼中,幽芒(AG玻璃)、晴雪和晴藍配色更帥,而黑色的墨羽版(光面玻璃)和冠軍版有點像遊戲手機。
K60系列全系都是1012 1216雙揚、瑞聲0809 X軸線性馬達、彙頂短焦光學指紋,有NFC和紅外發射器、有标準版太監掉的雙頻GPS。
手感:弧面玻璃背蓋 塑料中框 屏幕支架,手感沒K50系列那麼撐手。中框比K50系列更整潔幹淨靓仔,但稍顯咯手。
外放:中框有為上揚聲器開孔,聲場居中。音量中等偏上,大音量時後蓋共振較猛。音質一般,下揚聲器音質明顯優于上揚聲器。
振動:老朋友0809 X軸馬達,實際振動力度和緊緻度一般。
生動模式sRGB色準
原色模式sRGB色準
Redmi K60 Pro這塊是國産OLED之巅:6.67英寸120Hz 2K華星光電C6 OLED,類鑽排列,1920Hz高頻PWM調,3200x1440,480Hz觸控采樣(彙頂的觸控IC),全局峰值1000尼特,局部峰值1400尼特。
主流手機上很久沒出現2K分辨率的國産OLED了。之前還是2018年華為Mate 20 Pro的2K京東方小黃鴨、2020年是沒多少人關心的黑鲨3 Pro 2K巨屏。
Redmi K50至尊版那塊華星C4/天馬T7混合供貨的1220P/“1.5K”屏,還是2022年8月的事情。沒料到4個月後,2000價位段的手機就能用上國産2K屏了(華星C6),而且都有12bit色深和1920Hz高頻PWM調光,舒服!!!!!
K60/K60 Pro的屏幕是一緻的,甚至我們手上的K60,屏幕“體質”還比K60 Pro稍稍好一點。
亮度/均勻度很夠用:實際這塊華星光電2K屏,全屏亮度超越三星E4和E5,局部峰值稍低于K50系列的三星E4屏。手動全白時,四角亮度478/471/485/482,均勻度表現較好。
色準更頂:色準是今年來國産屏的明顯優勢點。K60系列原色模式(sRGB)和自适應模式(P3)色準都是頂級水準,不但壓小米12S Ultra一頭,也比三星E6屏的iQOO 11更準一些。
K60系列屏幕的大角度效果比三星E6屏略好,20%亮度以下,會從120Hz 類DC調光切換成1920Hz高頻PWM,橫豎寫滿“護眼”兩個字。
國産OLED屏,已經在分辨率、亮度、均勻度、色準等硬性指标追上三星了,且有高頻PWM調光,剩下的主要是LTPO可變刷新率了(但還要感謝沒有LTPO,讓護眼程度沒有打折扣)。
要說什麼不滿的話,就是K60系列沒有小米13系列那樣的自定義APP刷新率功能。但這是MIUI的鍋,國産屏不背。
性能:第二代骁龍8
Redmi K60 Pro是第二代骁龍8,5000mm²巨型VC均熱闆,LPDDR5x内存 UFS 4.0閃存(8 128版是UFS 3.1)。
小米的跑分白名單依然很生猛,Redmi K60 Pro在GeekBench裡,明顯強于同為第二代骁龍8的iQOO 11。但在非白名單的RAR測試裡,和iQOO 11還有一大段差距(基本反應日常調度的差别)。
GPU發揮接近。閃存讀寫生猛,除了持續讀取打不赢天玑9200平台,持續寫入、随機讀寫都刷新紀錄了。
日常調教偏保守:日常信息流加載是2.7G大核 2.6G中核,APP開啟是2.8G大核 2.6G中核。開性能模式後,開APP是3G大核 2.8G中核,信息流重載才能短時間摸到3.2G大核 2.8G中核。
這裡體現了橙藍兩廠的調節差别,iQOO 11日常APP開啟/重載都能短時間8核全開,但其日常主要頻率是2.5G大核 2.5G中核。
室溫18.5度,48.6%濕度,200尼特屏幕亮度,Redmi K60 Pro在3DMark Wild Life Ulimited測試,穩定度91.8%;Wild Life Extreme Ulimited測試,穩定度92%。熱穩定性略低于iQOO 11。
穩定性測試中,最高溫47.8度,比iQOO 11涼快3度。“熱穩定性和溫度”果然是跷跷闆的兩頭。
Redmi K60 Pro也和小米13系列一樣,打開“GPU高質量”後,原神可以864P渲染,關閉則是720P的标準渲染。因為第二代骁龍8已經接近征服原神,就放棄偷懶沒測了。
Redmi K60 Pro的5000mAh電池,在200尼特屏幕亮度,經30分鐘《和平精英》(HDR高清 極限幀數 抗鋸齒)、30分鐘B站1080P視頻播放、30分鐘微博短視頻、各30分鐘的Wi-Fi和5G沖浪,共2.5小時的續航測試後,剩餘電量76%。
續航表現在第二代骁龍8裡不算好,“隻是”和1080P屏幕的骁龍8 機型接近。我們猜測原因可能和主要與屏幕功耗有關,畢竟2K分辨率且無LTPO。另外MIUI的調度,雖然APP啟動和重載的峰值頻率不如藍廠高,但日常頻率稍高一點,可能也會導緻耗電增加。
Redmi K60 Pro有線120W快充,峰值功率96W。
Redmi K60 Pro 30W無線充,峰值34.7W,大部分時間都是頂着最高功率跑,好評。系統在1小時顯示電量100%,1小時16分斷充。
Redmi K60 Pro的120W有線充比K50至尊版保守,22分鐘顯示充滿,27分鐘斷充。
而30W無線充,聽着功率不高,但勝在可以一直維持。各個時間節點都壓iPhone的有線充一頭,哈哈哈哈哈,傷害不高,但侮辱性極強。
Redmi K60 Pro的無線充可以兼容小米以前的50W立式無線充,但豎放不太穩定,但橫放沒問題,甚是玄學。
Redmi 30W無線充電器定價149元,而當年小米10 Ultra的55W立式風冷無線充是199元,後者在海鮮市場價格120-150之間。價格不算貴,這波搞得過。在公司放個無線充,上班把手機放上去,就能過上無需惦挂電量的生活了。
拍照對比的對手,是發布時間、相機規格有億點點像的iQOO Neo7競速版,順手帶上K60。
因拍照對比已獨立成文,這裡隻放部分樣張。
Redmi K60
前置1600W,OV16A1Q,1μm, 1/3.06" ,F2.45
主攝6400W,OV64B40,0.7μm,1/2",F1.79 OIS,6P鏡頭
超廣角800W,OV08D,1.12μm,1/4",F2.2 。搭配200W戰術微距
Redmi K60 Pro,在K60基礎上把主攝換成強2個檔位的IMX800:
前置1600W,OV16A1Q,1μm, 1/3.06" ,F2.45
主攝5000W,IMX800,1μm,1/1.49",F1.88 OIS,6P鏡頭
超廣角800W,OV08D,1.12μm,1/4",F2.2 。搭配200W戰術微距
iQOO Neo7競速版,相機規格也很接近(這麼巧,你也這樣?),主攝廠商不同,但都是同級産品:
1600W,1μm,1/3.1",F2.45
5000W,GN5,1μm,1/1.57",23mm,F1.88,OIS
800W 1.12μm,F2.2,等效16mm,矯正後108度。搭配200W戰術微距
超廣角對比
超廣角1
超廣角2,全景與中央放大(注意視角大小與暗部)
超廣角3,全景與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
主攝對比1,全景與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2,全景與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3,全景與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4,全景與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5,全景與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6,全景與中央放
在MIUI 14裡,K60系列都有相機和相冊裡都有文字識别。取景時會自動框住文字,總讓我誤以為對焦點亂跑了。
iQOO Neo7競速版:綜合表現稍強,主攝優勢不大,但超廣角算法比友商強太多,拉高了平均分。連拍會“夾生”(部分樣張算法處理不完全),但情況比K60 Pro稍好。白平衡整體偏紅偏暖。核心優勢還是燈光場景,無論是高光壓制(有時還會壓過頭),還是暗部細節都有巨大優勢。缺點還是祖傳大力塗抹 銳化,油畫感重,細節表現一般。而超廣角,算法都快處理出馬賽克了,但确實比Redmi同規格的超廣角強一個檔位。
Redmi K60 Pro:典型的抓拍優化設定,快門響應快,代價是連拍(快速點按)夾生比較嚴重,一般隻能維持前2、3張有完整算法處理。白平衡稍微偏冷,比iQOO準一點點(但夜景白平衡有一定概率會飄)。主攝表現超出預期,整體可圈可點,算法不重手,畫面相對自然。超廣角是和K60一樣的硬件,但算法稍強。
Redmi K60:主副攝的HDR和夜景算法都不如K60 Pro積極。1600萬像素輸出的OV64B,主攝視野又小、像素又高,還保留了一些噪點,讓它在白天和燈光場景辨析力都挺不錯的,但動态範圍吃緊,暗部吃虧。而超廣角多幀合成不積極,基本拍個亮。
Redmi K50/K50 Pro還隻是10個月前的手機,K50至尊版也才發布3個月,沒想到K60系列來得這麼快,而且這麼卷(估計聯發科也沒想到,前代還是雙聯發科平台,這一代就全回去高通陣營了,發哥表示很淦)。
Redmi K60 Pro比前代貴300元,變貴也變強了:先不論小米/Redmi對聯發科SoC的調教,單靠能踩着三星E4 2K屏的國産護眼OLED、第二代骁龍8、IMX800主攝和無線充,就讓Redmi K60 Pro的競争力明顯高于當年的K50 Pro。
實際國産屏2K除了沒LTPO和耗電稍高,綜合表現非常好,也足夠護眼。Redmi的第二代骁龍8日常調度和有線充有點保守,其餘續航、主攝表現都可圈可點,甚至還“送”你超越iPhone有線充的30W無線充,産品力完全沒毛病。
部分網友覺得把請王一博的錢省下來去做金屬中框會更實際。但現在玻璃版已經205g,如果上金屬中框估計就要210g了。而且撤代言也大概率不會降價,所以我投維持原狀一票。
一上金屬中框,那距離幹死友商,就差相機和徕卡标了,所以我們估計K70/K80,都不太可能重回金屬中框,希望現實能無情地打我們臉(2022年初的K50電競版,是Redmi金屬中框的最後回憶了)。
降價後的K50至尊版和一加11這些友商競品,都不是省油的燈。終于又回到要消費者費神考慮,各家競品争鳴的時代了。
K60 Pro還是那個搶友商“敢越級”宣傳語的産品,這次越級的是屏幕、SoC、無線充,主攝也不算短闆,看錢包和自己看重的特性選就好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