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性皮炎是指接觸某種物質後,在皮膚或黏膜上因過敏或強烈刺激而發生的一種炎症。多數為急性發作,如反複接觸則可演變成慢性。輕症時局部呈紅斑,淡紅至鮮紅色,稍有水腫,或有針尖大丘疹密集;重症時紅斑腫脹明顯,多數有丘疹、水疱,炎症劇烈時可以發生大疱,水疱破裂則有糜爛、滲液和結痂,甚至可使表皮壞死脫落、發生潰瘍。當皮炎發生于眼睑、口唇、包皮、陰囊等組織疏松部位,則腫脹明顯,呈局限性水腫而無明确的邊緣,皮膚發亮,表面紋理消失。病程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後,1~2周可痊愈。反複接觸或處理不當,則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皮炎,呈紅褐色苔藓樣變或濕疹樣改變。
接觸性皮炎
1.一般治療 了解與發病有關的環境、所接觸物的種類、性質、數量、接觸方式、接觸時間長短、過去有無類似發疹情況等,查找過敏原,一旦找到,應避免接觸。對殘留在皮膚上的刺激物質或毒性物質應立即用大量清水、生理鹽水或淡肥皂水沖洗,避免搔抓、熱水燙洗,避免強烈日光或熱風刺激。接觸物若為強酸性物質,可用蘇打水等弱堿性液體沖洗;如為強堿性物質,可用硼酸液等弱酸性液體沖洗。 2局部治療:根據皮損情況,選擇适應的劑型和藥物,以消炎、收斂等緩解症狀為原則,禁用刺激性或易緻敏的藥物。急性期紅腫炎症明顯、滲出糜爛者可選用5%硼酸溶液、1%硫酸鎂、0.1%明礬溶液、醋酸鋁溶液作冷濕敷,合并感染者可用1∶5000~10000的高錳酸鉀冷濕敷;無糜爛滲液者可外擦爐甘石洗劑。皮疹呈慢性濕疹樣皮炎者,可酌用低濃度角質形成劑如3%黑豆餾油或糠餾油糊劑;也可使用醋酸氟氫可的松軟膏、醋酸地塞米松軟膏、去炎松軟膏或膚輕松軟膏等激素類等,建議不長期使用,症狀緩解後及時停藥。
外用、内服藥物
3 系統治療 選用(1)抗組胺藥如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開瑞坦)、馬來酸氯苯那敏片、苯海拉明片、撲爾敏片,可同時口服維生素C。⑵鈣劑如葡萄糖酸鈣片、肌注維丁膠性鈣、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⑶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如強的松片、地塞米松加5%葡萄糖液中靜滴,适用于皮損廣泛而嚴重情況。(4)中藥如龍膽瀉肝湯加減内服,症狀輕者可直接服龍膽瀉肝丸。(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