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言語障礙?5歲的彬彬(化名)今年突然出現了嚴重的口吃現象,他媽媽來康複師李魯萍這裡尋求幫助在咨詢過程中,李魯萍得知,彬彬的口吃症狀是在有一次被媽媽嚴厲責罵後出現的此前,他也存在一些發音不流暢的狀況李魯萍認為,彬彬的口吃主要是心理原因,因為感到壓力而緊張,越緊張口吃就越嚴重于是李魯萍對彬彬的媽媽進行了一些指導,讓她在和彬彬溝通時,盡量采用溫和的語氣,給他營造一個寬松的語言環境,不要采用提問的方式,也不要使用否定的、負面的詞彙,在日常生活中給彬彬更多的關心和關注;同時,也指導彬彬在說話前先組織一下語言,慢慢地去表達經過一個星期的調整,彬彬的口吃狀況已經有了明顯改善等到彬彬狀況好轉和穩定時,李魯萍又指導他去讀兒歌,進一步糾正他發音清晰度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幼兒言語障礙?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5歲的彬彬(化名)今年突然出現了嚴重的口吃現象,他媽媽來康複師李魯萍這裡尋求幫助。在咨詢過程中,李魯萍得知,彬彬的口吃症狀是在有一次被媽媽嚴厲責罵後出現的。此前,他也存在一些發音不流暢的狀況。李魯萍認為,彬彬的口吃主要是心理原因,因為感到壓力而緊張,越緊張口吃就越嚴重。于是李魯萍對彬彬的媽媽進行了一些指導,讓她在和彬彬溝通時,盡量采用溫和的語氣,給他營造一個寬松的語言環境,不要采用提問的方式,也不要使用否定的、負面的詞彙,在日常生活中給彬彬更多的關心和關注;同時,也指導彬彬在說話前先組織一下語言,慢慢地去表達。經過一個星期的調整,彬彬的口吃狀況已經有了明顯改善。等到彬彬狀況好轉和穩定時,李魯萍又指導他去讀兒歌,進一步糾正他發音清晰度的問題。
李魯萍是一名專業的兒童言語語言康複師,她幫助的小朋友都具有言語語言障礙,有的是因為自閉症,有的是由于腦損傷,有的患有聽力障礙,還有的存在攝食吞咽問題。李魯萍跟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解釋說,兒童言語語言障礙是指兒童在發育過程中,語言理解能力或表達能力與同齡的兒童相比有顯著延遲或異常,從而造成溝通困難。言語障礙主要表現在言語發音異常,構音異常,氣流中斷或者言語韻律不暢等方面;語言障礙,主要表現為失語症和語言發育遲緩等。
“導緻兒童出現言語語言障礙的原因有很多,無論是生理因素還是心理因素,隻要影響到了言語或語言功能,就需要言語語言治療師的介入。”中國聽力語言康複研究中心副主任孔德明說。
“對于言語障礙兒童的康複,言語語言治療師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孔德明告訴記者,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我國單純言語殘疾人有127萬人,其中,6-14歲的兒童有17萬人;還有由聽力殘疾導緻言語障礙的人群,我國聽力殘疾人有2004萬人,其中,6-14歲兒童占11萬人。“對于聽障兒童來說,聽力殘疾直接影響了孩子對聲音的感知,也會阻斷他們獲得有聲語言的途徑,從而會導緻言語障礙。另外有一部分精神殘疾兒童,比如孤獨症孩子也存在言語溝通方面的障礙。言語殘疾直接影響兒童與人的交往和溝通,進而影響兒童心理健康、學業成績、社會參與以及成年後的就業與婚姻,也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困擾和負擔。因此,不管是言語殘疾還是聽力殘疾的兒童,都必須盡早接受科學、有效、精準的康複訓練,而康複訓練的關鍵是言語語言治療師”。
缺乏統一的從業資質及資格認證體系
李魯萍從事兒童言語語言康複治療工作已有近10年。談及她的求學經曆時,李魯萍說:“我本科是在首都醫科大學學習康複治療,大學畢業後想讀語言康複治療的研究生,可國内醫科學校沒有這個專業,隻有幾個教育類的學校有言語專業,但也隻是在起步發展階段,所以我隻能去尋求海外教育。”
李魯萍的求學之路隻是一個縮影。孔德明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國内的言語治療起步較晚,我國現有的職業種類中,目前也還沒有言語語言治療師。現在北京語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濱州醫學院等一些高等院校已陸續開設了言語病理、言語康複等相關專業,為康複一線輸送了一些專業人才。然而,言語語言康複人才匮乏、康複機構缺乏規範化管理、康複服務水平亟待提高,仍然是言語語言康複領域存在的問題。
兒童言語語言的治療又是一個多學科融合、多專業交叉的行業,并不隻是簡單的“教”與“學”的過程。由于言語語言治療師的工作範疇非常廣泛,還要為患者作出咨詢、評估、診斷及治療等服務,這就促使言語語言治療師需要掌握大量專業知識。言語治療專業在基礎課程設置中,需要有更多的與語言和溝通行為相關的學科,如醫學、心理學、語言學、語音學、神經科學等,同時,還應設置有關言語語言障礙及相關康複的專業課程。此外,還需要在醫院、康複中心和兒童康複中心等進行實踐學習。
“但如今的大部分從業者都是某一學科畢業,缺少全面、系統的專業儲備;其次,由于國内尚未建立言語語言治療師的職業标準,因此,從業者的從業資質、執業行為都沒有相應的标準進行規範。”孔德明表示,“言語語言治療從業人員的職業認定标準亟待建立。”
系統學習言語語言治療師課程是從業者必須做的事
随着救助制度的深入落實、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被吸引到言語語言康複行業中。孔德明認為,當下亟須制定一系列專業人員培訓和認證标準、康複服務規範以及機構的準入和評價标準,以認定和提升機構從業人員專業能力,保證機構服務質量,确保殘疾兒童獲得科學有效的康複。
經過近10年的康複實踐,李魯萍感到,多種因素導緻了相當多的從業人員沒有經過系統有效的培訓,缺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估方法欠缺,難以把握問題關鍵;專業知識不足,治療計劃及治療方法千篇一律等。另一方面,國内參考書籍相對較少,尤其是針對兒童言語語言方面的就更缺少。遇到問題時,常常照搬成人的訓練方法,很多訓練方法可能并不适合兒童,導緻了很多誤區。
孔德明介紹說,系統有效地學習言語語言治療師課程,是每個從事言語語言治療人員必須做的事。中國聽力語言康複研究中心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出版了言語殘疾兒童康複的系列教材及輔助康複用具用品,還針對聽力殘疾兒童言語障礙問題研發了多套言語評估标準及評估軟件,同時也在開展各類言語治療培訓課程,培訓一線康複教師。孔德明透露,近期,中國聽力語言康複研究中心聯合北大醫療腦健康首次開展了關于兒童言語語言治療師的專業技能培訓,“共同推進國内言語語言康複專業人員的在職培訓,探讨國内言語語言治療師的認證和考核标準”。
孔德明說,此次培訓将以理論為基礎,實踐為導向。一方面是希望基于兒童言語語言治療師必需的崗位要求,雙方多學科多專業合作、取長補短,搭建一套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培訓體系,推動學科和人才發展;另一方面,中國殘聯一直非常重視殘疾人的康複工作,圍繞“人人享有康複服務”的目标,力圖為殘疾人提供更規範、便捷的康複服務。在這一目标的統領下,兒童言語語言治療師的專業培訓着力打通學科界限,盡可能多培養人才,讓更多機構規範起來,提升服務能力;讓更多的老師、機構、家長掌握康複方法,解決“康複最後一公裡的問題”;讓更多的言語殘疾兒童享受到科學、有效、便捷的康複服務。
“當然,我們所做的也絕不僅隻是解決兒童殘障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推動融合教育的落實,讓有殘障的孩子能夠和健全孩子一起接受教育,讓他們盡早回歸社會。融合,對于殘疾兒童和健全兒童來說都具有寶貴的教育價值,也是我們建設和諧、美好、共享社會風範的重要途徑之一。”孔德明說。(記者 夏瑾)
來源: 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