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結核病預防核心知識

結核病預防核心知識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24 10:29:14

結核病預防核心知識(共享健康終結結核)1

199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将每年的3月24日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旨在提醒大衆對結核病加深認識和提高重視。2022年3月24日,是第27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的宣傳活動主題為:生命至上、全民行動、共享健康、終結結核。

一說到結核病,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結核病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疾病,在舊社會結核病又被稱為“肺痨”、“痨病”,是一種很兇險的疾病。由于當時對結核病的認識不足,加上醫療技術和醫療條件的限制,結核病并沒有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民間流傳着“十痨九死”的說法,可見結核病的危害十分嚴重。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臨床經驗,結核病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治療和控制,但盡管如此結核病依然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一種傳染病。

一、結核病依然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2021年10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2021年全球結核病報告》。報告指出:據估算,2020年新增約990萬例結核病患者。也就是說,每10萬人中約有127例結核病患者。結核病的發病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異,大部分結核病的患者集中于東南亞(43%)、非洲(25%)和西太平洋(18%)地區。在全球範圍内的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中,其結核病患者數約占全球估算結核病患者總數的86%。而印度、中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巴基斯坦、尼日亞、孟加拉國和南非8個國家的結核病患者數約占全球患者總數的2/3。結核病的全球發病形勢嚴峻,其依然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結核病預防核心知識(共享健康終結結核)2

近年來,我國結核病的發病形勢呈現出整體下降的趨勢,但由于人口基數大,疫情依然嚴峻。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結核病高負擔國家,結核病的患者數約占全球患者總數的8.5%。據統計,2018年新發結核病病例數為86.6萬,2019年新發結核病病例數為83.3萬,估算2020年中國結核病新發病例數為約為84.2萬,因結核病導緻死亡的患者數約為3.2萬人。

結核病具有人群的普遍易感性,任何人、任何性别、任何年齡段的人,均有可能罹患結核病,其中成年男性發病較高。2020年,成年男性結核病患者約占所有病例的56%,成年女性結核病患者約占所有病例的33%,兒童結核病患者約占所有病例的11%。

二、什麼是結核病?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緻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全身多個器官和部位均可受到感染而發病,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占各器官結核病總數的80%-90%,是最主要的結核病類型。肺結核又可以分為原發性肺結核、繼發性肺結核、血行播散性肺結核、氣管支氣管結核和結核性胸膜炎等。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結核病報告》中提到:在全球範圍内,結核分枝杆菌是緻死率最高的一種細菌。但值得注意的是,人體在感染結核分枝杆菌後,絕大多數感染者都是長期處于潛伏感染的狀态,隻有極少數免疫功能低下者(艾滋病患者、進行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等)才有可能很快發病。

結核病預防核心知識(共享健康終結結核)3

結核病可以分為潛伏性結核和活動性結核。潛伏性結核是指患者體内存在結核分枝杆菌,但由于機體的免疫屏障作用能夠阻止結核分枝杆菌感染進展為活動性結核病。也就是說,潛伏性結核的患者感染後并不會立即出現症狀,同時也不具有傳播性,但有可能進展性活動性結核病。每年,因為結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可導緻全球約200萬人死亡。全球結核分枝杆菌潛伏感染者将近有20億人。目前,我國有25%左右的人感染結核分枝杆菌,其中這些人中的5%-10%會在一生中的任何時間可能發生結核病,如肺結核或肺外結核。

肺外結核

除肺髒、氣管、支氣管等以外的器官和部位,如脊柱、肝髒、腦部、腎髒和淋巴系統等,也可感染結核分枝杆菌而誘發結核病,即肺外結核。

肺外結核是指發生在肺部、氣管、支氣管和胸膜等部位以外的器官和部位的結核病變。肺外結核多是由于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後,通過血液循環或淋巴系統循環播散形成,或是由于鄰近器官、部位的結核病竈直接蔓延所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結核病新發患者和複發患者的16%為肺外結核。我國報告的肺外結核的發病率和患者數量并不高,這與肺外結核不屬于我國法定報告和管理的傳染病、肺外結核容易被誤診和漏診等因素有關,而實際上肺外結核的發病率和患者總數可能會更高。

肺外結核可單獨發病,也可與肺結核同時或先後發病。如果肺外結核與肺結核同時發生,則有可能會導緻患者病情加重、治療療程延長、治愈率降低,同時也導緻了疾病負擔的加重。

三、結核病是如何傳染的?

前面提到,結核病分為肺結核和肺外結核。不同類型結核病的傳播途徑也不相同。

肺結核的傳播途徑包括以下幾種:

●呼吸道傳播:呼吸道傳播是肺結核病最主要的傳染途徑,結核病患者大聲說話、咳嗽、打噴嚏時,結核分枝杆菌會随着飛沫排出,如果易感者吸入了結核病患者的飛沫則有可能被感染。

●接觸傳播:接觸傳播是肺結核病傳播的另一重要途徑。結核病人使用過的餐具、吃剩的食物,都有可能被結核分枝杆菌感染。此時如果與結核病患者合用餐具、吃結核病患者剩下的食物、飲用未經消毒的牛奶或乳制品、接觸結核病患者用過的物品後,都有可能受到感染。

●垂直傳播:如果母親患有結核病,懷孕期間結核分枝杆菌可通過臍帶血液進入胎兒體内而發生感染。另外,胎兒也可能會因為羊水中含有結核分枝杆菌而感染先天性結核病。

●其他:結核分枝杆菌可以通過皮膚或黏膜傷口直接感染,但并不多見。

多數肺外結核不具備傳染性

一般情況下,肺外結核是不具有傳染性的。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肺外結核包括淋巴結核、結核性腦膜炎、骨結核、腸結核、腎結核等。這類肺外結核病的患者,雖然感染了結核分枝菌,但他們一般不會通過呼吸道排菌,也就是說肺外結核一般不具有傳染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肺外結核病的患者常會合并肺結核。因此,判斷結核病患者是否具有傳染性還需要進行相應的實驗室檢查。

無論是肺結核還是肺外結核,一旦确診後都應該及時進行系統、正規的抗結核治療。同時,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按規律服用藥物。

結核病預防核心知識(共享健康終結結核)4

四、注意!這幾類人群易發結核病

1、免疫力低下人群

正常情況下,健康人群的免疫能力足以抵抗結核分枝杆菌的感染而不會發病。但是對于因某些因素、疾病或藥物作用導緻的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免疫抑制劑使用者、癌症患者、嚴重腎髒疾病、營養不良者、兒童以及老年人等人群,由于多種因素導緻的免疫力低下常無法抵禦結核分枝杆菌感染而發病。

2、與活動性結核病患者有密切接觸者

活動性結核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因此如果與活動性結核病患者生活在一起,則感染結核分枝杆菌的幾率會明顯升高。診治結核病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也會因為與活動性結核病患者有密切接觸,而受到感染。

另外,一些特殊環境如學校、醫院、監獄、養老院等機構,由于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比較擁擠、人群聚集、通風不良,且有可能接觸到未經治療的活動性結核病的患者,因此發生結核病感染的幾率也會升高。

3、不良生活習慣人群

吸煙、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可導緻機體的免疫力下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結核病的患病率和患病後的緻死率。有數據統計,有吸煙行為的青少年發生肺結核病的風險是不吸煙人群的1.4倍,經常熬夜的青少年發生肺結核病的風險是從不熬夜人群的1.5倍。

結核病預防核心知識(共享健康終結結核)5

4、不良情緒人群

相關文獻表明,性格與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都有一定的關聯性,而B型行為性格與肺結核病的發生密切相關。這主要是因為B型性格的人群多表現為沉默、猶豫、缺乏主見、缺乏生命力和活力、傾向于壓抑型。相比于其他性格類型的人群,此類性格的人群更易患結核病。

社會心理因素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對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抵禦作用。壓力、情緒低落、抑郁等負性情緒對結核病有一定的影響,許多結核病患者可能在感染結核病之前就已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比如壓力過大、焦慮等。在高強度的壓力下,人群的心理狀态、機體的免疫功能會發生相應改變,從而誘發結核病的發病。

結核病預防核心知識(共享健康終結結核)6

五、結核病的症狀有哪些?

由于人群對結核分枝杆菌具有普遍的易感性,大多數人感染結核分枝杆菌後呈現出潛伏性感染而不發病的狀态。大多數患者在首次感染結核分枝杆菌後并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随着病情的進展,患者逐漸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不同類型的結核病,其所表現出的症狀也不相同。

1、早期症狀

除皮膚、毛發等全身各部位和器官均有可能被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從而表現出不同的症狀。早期的結核病患者常無明顯症狀或症狀比較輕微,僅表現為相應部位髒器受損的症狀。部分患者還有可能出現低熱、盜汗、乏力等結核病常見的全身伴随症狀。

呼吸系統結核病的患者早期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微幹咳。泌尿系統結核病的患者早期多無症狀,或僅有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的表現。消化系統結核病的患者早期會出現腹部隐痛的表現,一般在進食後加重那個,排便後緩解。部分生殖系統結核病患者會出現直腸、會陰部位的不适症狀。由于骨骼、關節對疼痛比較敏感,所以骨關節系統結核病的患者在早期就會出現相應病變部位的疼痛、活動受限,多在活動後加劇。

2、典型症狀

肺結核典型症狀

活動性肺結核病的症狀可在感染結核分枝杆菌的數周或數月内逐漸出現。由于症狀多輕微,甚至患者對疾病毫不知情。連續咳嗽、咳痰持續2周以上,并伴有痰中帶血和黏液濃痰是肺結核最常見的症狀。一般情況下,肺結核患者的咳嗽為幹咳,咳嗽較輕。如果合并有支氣管結核,患者咳嗽加重,出現刺激性幹咳。臨床上,約有1/3的肺結核病患者會出現咯血症狀,多數為少量咯血。如果呼吸系統結核病累及到胸膜時,患者會出現胸痛症狀,并會随着呼吸運動和咳嗽疼痛症狀加劇。

除了典型的呼吸系統症狀外,活動性肺結核病的患者還會出現發熱(多為低熱)、寒顫、夜間盜汗、乏力、消瘦、食欲減退和體重減輕等全身症狀。

結核病預防核心知識(共享健康終結結核)7

肺外結核典型症狀

淋巴結結核:淋巴結核較常見,頸部多見。在兒童、青少年中發病較多。在感染早期患者表現為淋巴結腫大、無粘連、無壓痛及全身中毒症狀,可自行消散。如果病情進一步進展,患者的淋巴結繼續腫大,出現淋巴結粘連,形成不規則腫塊,出現發熱、盜汗、乏力、消瘦等全身伴随症狀。

骨與關節結核:脊柱結核是最常見的肺外結核,約占結核病患者總數的1%-3%,占骨結核的50%,常繼發于肺結核。病變部位疼痛是骨與關節結核的主要症狀,活動後疼痛加劇。由于脊柱結核的症狀多不典型,發病時很容易被忽視,早期診斷困難,患者常得不到及時救治,治療難度大,治愈後多出現殘疾和易複發等問題。

泌尿系統結核:多發于20-40歲的青壯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将近90%的病例為單側病變。尿頻、尿急、尿痛是腎結核的典型症狀。尿頻症狀最早出現,持續時間最長,患者每日排尿次數超過十次。約有50%-60%的患者會出現血尿症狀,膿尿也是泌尿系統結核的常見症狀,嚴重程度不一。

消化系統結核:腸結核在消化系統結核中最常見,多見于青壯年,常繼發于肺結核。患者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腹痛、腹瀉等症狀,部分患者腹瀉與便秘症狀交替出現。

生殖系統結核:患者會出現附睾、睾丸腫大和變硬,雙側附睾結核患者可導緻患者不育。

神經系統結核:結核性腦膜炎是肺外結核中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屬于重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發生率約占神經系統結核的70%,死亡率、緻殘率極高。結核性腦膜炎以發熱、頭痛、腦膜刺激征為主要表現。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現頭痛、嘔吐、高熱、嗜睡、複視或失明,甚至昏迷等症狀。即使是存活的患者也會遺留肢體殘疾、癫痫等嚴重後遺症。

結核病預防核心知識(共享健康終結結核)8

出現以下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結核病的早期,症狀一般比較輕微,系統性的治療有利于病情的控制。但是如果不及時的治療則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傷。但是出現反複咳嗽、咳痰,經過治療3-4周後病情不能好轉;痰中帶血或咯血;長期不明原因的低熱;患有糖尿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出現相應的呼吸道等症狀時,則要警惕是結核病的可能性,應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的呼吸内科、感染科或發熱門診就醫診治。

結核病預防核心知識(共享健康終結結核)9

六、如何預防結核病?

結核病是危害大衆健康的重大傳染病。近年來,随着我國各項結核病防控措施的穩步推進,結核病的發病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但是,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感染基數十分龐大,我國肺結核報告發病患者病例數一直位居甲類、乙類傳染病的前列,我國結核病的防治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因此,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非常關鍵。預防肺結核,應做到如下加幾點:

1、避免接觸結核病患者

注意避免與未進行規範化治療的活動性肺結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觸,尤其是不要與這類患者在不通風的密閉環境下長時間共處。

2、做好防護措施

與可能患病的人員接觸應注意做好防護措施,如佩戴口罩。診治結核病的醫療場所的醫護人員更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注意佩戴好口罩,必要的時候應規範佩戴手套、帽子。

3、積極治療結核病

2020年版技術規範結核病的總體治療原則為:對所有肺結核患者,特别是對于複治的患者,應該盡早開展藥物敏感試驗。如果條件允許,應開展分子生物學藥物敏感試驗,根據藥敏結果對結核病患者開展針對性治療。

随着鍊黴素、利福平、吡嗪酰胺、異煙肼等越來越多的抗結核藥物和新的治療手段在臨床中的應用,肺結核已經不再是“十痨九死”的難治之症。結核病患者在明确診斷之後,應該遵循早期、聯合、全程、适量、規則用藥的原則進行治療。經過規範的抗結核治療,多數結核病患者可痊愈。

4、接種結核疫苗

結核疫苗即卡介苗,一般情況下,新生兒為該疫苗的主要接種對象。另外,皮膚劃痕接種卡介苗也可以用于預防結核病。用于成人預防結核病時,應先做結核菌素試驗,陰性者方可接種,一般在接種後4-8周可産生免疫力。用于兒童預防結核病時,在接種卡介苗後的2-3個月進行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者表示接種成功,陰性者應補種。

結核病預防核心知識(共享健康終結結核)10

5、強化篩查

結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包括潛伏性結核分枝杆菌感染者、無症狀患者、活動性患者和所有體内攜帶有結核分枝杆菌的人員。結核分枝杆菌的傳播,在人體免疫力正常的情況下,多數感染結核分枝杆菌的患者并不會立即發病,一般多發生于結核病的後期。這就為結核病的主動篩查提供了充足的時機。

我們知道傳染病的防控措施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這種傳染病的防控策略也适用于結核病的防控,并應遵循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和早治療的“四早”原則。

七、認識結核病的這幾個誤區

誤區一:結核病能自愈,不治療也可以

大多數情況下,人體感染結核分枝杆菌後不會出現症狀,但是如果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結核分枝杆菌就會大量繁殖而出現症狀,此時必須進行治療。

誤區二:經過治療有好轉就可以減藥或停量

結核病經過治療後症狀雖然能緩解甚至消失,但并不代表體内的結核分枝杆菌完全被消滅,一旦擅自減藥或停量,則很容易導緻複發。因此,必須嚴格按照醫囑堅持足療程、規律用藥。

誤區三:病情複發按照之前用藥自行服用即可

結核病複發後應盡快到專門的醫療機構就診,根據患者的病情來确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必要時可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治療方案。結核病複發後擅自用藥,不僅會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甚至還會導緻耐藥的發生。

誤區四: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

部分患者在結核病的治療過程中會因為不良反應中斷治療或改變治療方案,這不但有可能導緻治療失敗,還會導緻耐藥。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向醫生積極尋求幫助。

誤區五:與肺結核患者分碗筷就不會被傳染

肺結核主要經過呼吸道傳播,痰菌陽性的患者在大聲說話、咳嗽、噴嚏時排出的帶有結核分枝杆菌的飛沫是主要傳染源。與肺結核患者分碗筷并不能保證不會被傳染。

誤區六:嬰兒出生後接種卡介苗後就不會得結核病

預防接種卡介苗是預防結核病的有效手段,但接種卡介苗并不能保證絕對不會患結核病。接種卡介苗後需要約2個月的時間産生免疫力,在此期間小兒對抗結核病幾乎沒有免疫力。對于大量、反複、毒性較強的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卡介苗産生的免疫力也不一定就能完全抵禦。因此,即便已經接種了卡介苗,還要注意加強預防工作。

雖然,目前結核病的發病形勢依然嚴峻,但是對結核病應該有正确的認識,做好防護工作,同時留心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作者:張靜

文字審核:柏雙玲

科學性審核: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 李侗曾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