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洗澡脫下内褲瞄一眼,“白帶有點多,還有點黃,是不是生病了?感染了?”
很多女同胞都認為,“量少、色白、質粘、無異味”的白帶才是正常的,其實正常的白帶不僅僅是一種狀态,它也會受到月經周期、生活習慣和年齡階段的影響。
一、白帶發黃真的是異常嗎?
這些情況下都不必擔心:
➀ 排卵期白帶會增多,黃體期白帶會減少;
➁ 如果經常吃海鮮、辣椒這些東西,白帶會變黃;
➂ 妊娠期、蜜月期的女性受激素影響,白帶會比較多;
➃ 絕經後的女性,激素分泌下降,白帶會減少。
出現這些問題就需要引起重視:
➀ 出現黃棕色、灰白色白帶,有魚腥味并且伴有外因瘙癢,有可能感染了細菌。應盡快到正規醫院檢查,一般外塗藥物就可以治療。
➁ 出現膿性白帶、透明粘性白帶、水樣白帶、褐色白帶甚至血性白帶,并伴有惡臭味,要警惕子宮頸炎、宮頸癌等疾病。
二、宮頸糜爛就是爛了嗎?
很多女性都經曆過體檢時被查出“宮頸糜爛”,就開始腦補宮頸在潰爛、發臭的過程,自己就吓死自己了。
實際上宮頸糜爛不是真爛了,它的真身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表現為宮頸陰道部的上皮由原來的鱗狀變成了柱狀,而且會出現紅色顆粒狀。
宮頸糜爛是史上誤解最深的一種“病”了。2008年出版的第7版《婦産科學》教材已取消‘宮頸糜爛’病名,用‘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來描述這種生理現象。
大部分的“宮頸糜爛”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也有小部分是病理性的情況,比如宮頸炎、宮頸內瘤就會出現“宮頸糜爛”的現象。
生理性的宮頸糜爛隻需要定期檢查即可,而病理性的宮頸糜爛,背後都是其他婦科疾病在作祟,需要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對症下藥,而不是去治療宮頸糜爛這個現象。
三、患了子宮肌瘤就是得了癌症嗎?
“腫瘤”這個詞聽着就讓人聯想到癌症,但實際上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
30歲以上的女性有20%有子宮肌瘤(數據來自人民衛生出版社第8版《婦産科學》),但由于它基本沒有症狀,很多人都沒有察覺。
這些情況一般可以先觀察:
➀ 體積小、無病症:一般醫生會建議,體積不大(< 5 cm)的肌瘤,每3~6個月随訪可以繼續觀察。
➁ 接近絕經期患者:絕經後,肌瘤會随着雌激素濃度的下降而縮小,可以考慮不處理。
➂ 妊娠或産褥期:子宮肌瘤在在孕期和産後會出現劇烈疼痛、變大等症狀,但由于女性處于特殊時期,一般也選擇保守處理。
如果子宮肌瘤導緻身體出現這些問題,要配合醫生積極手術:
➀ 子宮肌瘤病變:子宮肌瘤雖然是良性的,但畢竟是腫瘤,可能發生病變,成為惡性的子宮肉瘤;
➁ 子宮肌瘤過大,單個肌瘤超過5cm;
➂ 月經過多,藥物治療無效;
➃ 白帶增多,甚至出現膿性、血性白帶;
➄ 尿頻、尿急、尿潴留、排尿困難等;
➅ 經常腹痛難忍;
➆ 不孕或難産。
本文由160原創,進過醫生審核,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