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神經性耳鳴又稱感音性耳鳴,現代生活的快速發展,其發病率也在逐年增高。國内外耳鳴流行病學研究調查表明,全球各地患有過耳鳴的人大約在11.9%至30.3%,在我國至少有百分之十的人患過耳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發病率随着年齡增長而增長,并且縣城人群患病率明顯低于市區人群。
一、神經性耳鳴為三大耳科難證之一,是耳鼻咽喉科及針灸科的常見疾病
1、概述
就目前而言,耳鳴的發生與不良的生活行為方式、心理因素、壓力猛增、噪音、老齡化以及尤其是女性承擔的重責等等息息相關,甚至與佩戴耳機及使用電腦帶來的電磁輻射也有關聯,全球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導緻的焦慮抑郁、各方面的壓力等等均可誘發并且加重本病。
神經性耳鳴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耳鳴與耳聾、眩暈為耳科的三大難證,因此現多引起耳鼻咽喉科及針灸科醫生的加強重視。神經性耳鳴在臨床上多表現為患者在周圍環境無聲音來源或者無經過電刺激下。
自覺地感受到一側、兩側耳朵内或者顱内有不同程度的鳴響,一部分患者還伴有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耳聾、眩暈頭痛、失眠等症狀,焦慮、抑郁狀态會明顯增加耳鳴的發生并加重病情,同時耳鳴患者也常伴有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及睡眠障礙,心理問題的存在如若不夠重視,也會加重病情的發展,不利于患者的康複。
目前神經性耳鳴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确,西醫普遍認為是與内耳的聽神經及耳蝸的損傷相關,也有有報道認為是與5-HT的異常升高有關,但是國外的學者更多的認為精神心理因素更為密切相關,并且國内也有研究焦慮抑郁不良心理可造成耳鳴及其伴随症狀的加重的報道。
2、診斷标準
神經性耳鳴又稱感音性耳鳴,是指主觀上感覺耳内或者頭部有聲音,但外界并無相應的聲源所在,常伴或不伴有聽力下降、聽覺過敏、失眠、惱怒、心煩、注意力無法集中、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及其他伴随症狀。
現代生活壓力日益增加,不良生活習慣增多,導緻的本病的患病率逐漸提高,本病作為三大耳科難證之一,是耳鼻咽喉科及針灸科的最常見疾病,近年來由于發病率急劇的上升,嚴重影響人們生活,從而引起患病人群的重視,醫生們也加強重視并尋求越來越安全、有效、預後好的治療方法。
二、了解現代醫學對神經性耳鳴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研究,患者需盡早診斷
1、病因
神經性耳鳴病因大緻可分為幾種:一是各種耳部疾病導緻外耳、中耳、内耳及傳入神經通路受損導緻耳鳴;二是耳毒性的藥物運用不當而形成損傷,常見的類型有氨基糖苷類藥物(鍊黴素、慶大黴素等)、磺胺類藥物、水楊酸類藥物以及抗腫瘤藥物,過量服用、長期服用藥物以及個體差異及敏感性均可引起耳鳴。
三是各種全身性疾病因素,可造成患者供血障礙而緻耳蝸内微循環障礙及聽覺中樞的供血不足,全身疾病的發生是耳鳴出現的重要因素;四是年齡因素,全球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人體聽覺皮層退化,聽力減退在所難免。
五是内分泌系統疾病或者内分泌失調,影響了耳蝸的淋巴循環以及組織液離子的交換;六是心理因素的影響,耳鳴患者在患病的同時給自己增添極大的心理壓力,而負面情緒的也可導緻耳鳴的發生,還與耳鳴的嚴重程度相關;七是噪音的損傷,長期在90分貝以上的刺激下,會緩慢而漸進造成聽覺系統的損害。
八是電磁輻射的影響,若暴露在電磁輻射下超過一定的強度或累積,耳鳴的發生也會增加;九是睡眠時間的不足,也可增加耳鳴的發生率;十是外傷因素,頭部的外傷、顱骨的骨折等等均可損傷聽覺系統的任一環節造成耳鳴的發生。
2、發病機制
現代人生活環境的複雜變化,社會的飛速發展,國内外神經性耳鳴發病率逐年增加,但是現在對于神經性耳鳴的發病機制尚未有個明确的說法,多數認為還是跟耳内的微循環、神經感覺異常、中樞過敏、心理因素等等有關,從而也出現很多學說,争議不斷。
現如今醫學科技迅速發展,國内外研究者均在努力證實各種機制與學說的正确性及關聯性。耳部血液供應不足,内耳微血管痙攣、血栓形成、血流變化異常,血管紋的缺血,螺旋器、毛細胞的萎縮退變導緻的耳蝸微循環的障礙,神經細胞處于抑制狀态使後神經細胞變性引起耳鳴。
微量元素的異常與耳鳴發生緊密,尤其是鐵、銅、鋅三種微量元素含量,低鐵、低鋅、多銅則會加重全身性疾病,均可造成耳鳴。過多的谷氨酸神經遞質可緻使聽神經纖維包膜破裂,聽神經元樹突腫脹引起耳鳴。負性心理引起耳鳴不可忽視,影像學已經證明了耳鳴與抑郁狀态之間存在着相同的神經激活回路。
在抑郁狀态下的耳鳴患者,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出現異常,動物實驗中也有海馬神經受損的記錄;有調查顯示,負性心理可緻交感-腎上腺能活動變得異常亢進,血液腎上腺素濃度升高,内耳血管痙攣,血小闆聚集,微血栓形成,加重耳蝸毛細胞的損害,影響受損神經細胞的恢複。
耳鳴的異常信号傳入大腦聽覺皮質,産生負性心理(情緒和認知),邊緣系統是處理人類情緒及控制人類行為的高級中樞,耳鳴患者在邊緣系統腦區功能和結構上與健康人群有着明顯的差異,意味着耳鳴患者是處在雙重的負面心理影響下的。
各種原因引起的聽覺神經系統的異常興奮,促使大腦中聽覺系統相關的蛋白、神經遞質、受體、基因等等的發生異常變化,大腦的聽覺傳導通路傳入異常信号,導緻了腦聽覺中樞接受區域的結構進行重組,從而使聽覺中樞可塑性變化,多數推測與耳鳴發生息息相關。
血管袢的壓迫,神經的脫髓鞘病變均可使神經纖維的絕緣性下降,電生理改變,動作電位傳遞出現紊亂,由一條神經傳值另一條神經或者多條神經,而導緻沖動泛化,耳鳴發生并且聲調多種化。另外還有神經電生理和耳蝸微機制方面,有蝸神經後核學說、本體感覺系統學說、中樞高敏學說等等,衆說紛纭。
其均有一定的實驗、研究、調查及臨床來支持,但是并不能夠解釋所有的發病機制。耳鳴是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臨床症狀,神經性耳鳴病因及人體各系統的複雜性,患者的主觀性,再加上動物模型構建的困難,發病機制的挖掘更需要長時間臨床和長期動物實驗的研究。
結語:西藥多采用擴張血管藥物、鎮靜類藥物以及營養神經類藥物等等,臨床上也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往往會有不良反應的發生,例如胃脘部的不适、睡眠問題、情緒障礙等等。目前臨床上中醫治療神經性耳鳴的方法多樣,操作簡便,可以達到疏通經脈、調理全身氣血等療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