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骨骼是人體支撐者。
所以我們都應該注意骨骼的營養補充,認真做好以下幾方面。
骨骼“支撐者”:鈣
骨頭就像個“鈣倉庫”,人體99%的鈣(鈣食品)都儲存在骨頭裡,讓骨頭保持一定的強度和硬度。人的骨骼是“活”的,當鈣攝入不足時,骨骼中的鈣就會釋放到血液裡,以維持血鈣濃度,導緻骨密度越來越低,骨質越來越疏松,進而引發骨折、骨質退行性增生或兒童(兒童食品)佝偻病。
有人做過統計,在普通人一天的膳食中,平均隻能攝入250~350毫克鈣,與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每日800~1000毫克鈣攝入量相差甚遠。營養專家指出,年輕時就要多吃含鈣食物,才能為骨骼儲蓄充足的鈣。一般情況下,多吃牛奶、豆制品、海帶、蝦皮等,就能夠滿足正常人補鈣的需要。烹饪時可以放點醋,有助鈣質溶解,幫助吸收。喜歡吃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以及愛吃鹹的人,要特别注意補鈣,因為油(油食品)脂和鹽會抑制鈣的吸收。
骨骼“混凝土”:蛋白質
骨骼中,22%的成分都是蛋白質,主要是膠原蛋白(膠原蛋白食品)。有了蛋白質,人的骨頭才能像混凝土一樣,硬而不脆、有韌性,經得起外力的沖擊。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氨基酸食品)和多肽有利于鈣的吸收。如果長期蛋白質(蛋白質食品)攝入不足,不僅人的新骨形成落後,還容易導緻骨質疏松。有研究發現,不愛吃肉、豆制品,長期缺少蛋白質的人,容易發生髋骨骨折。
常吃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食物,對骨骼健康(健康食品)最有益,比如牛奶、蛋類、核桃、肉皮、魚皮、豬蹄膠凍等。正常人不需要額外服用蛋白粉(蛋白粉食品)等保健(保健食品)品。蛋白質攝取過多反而對骨骼不利,會使人體血液酸度增加,加速骨骼中鈣的溶解和尿中鈣的排洩。
骨骼“保衛者”:鎂
人體60%~65%的鎂存在于骨骼中。營養師表示,在新骨的形成中,鎂起到重要作用。骨骼中鎂的含量雖然少,可一旦缺乏,會讓骨頭變脆,更易斷裂。長期缺鎂,還會引發維生素D缺乏,影響骨骼健康。美國塔夫斯大學骨骼研究專家凱瑟琳·塔克博士指出,飲食中鎂攝入低的女性(女性食品),骨骼密度也較低。紫菜、全麥食品、杏仁、花生和菠菜等都富含鎂。每星期吃2~3次花生,每次5~8粒就能滿足一個人對鎂的需求;多喝水也能促進鎂的吸收。
骨骼“穩定劑”:鉀
人體每個細胞都含有鉀元素,骨骼也不例外。它的主要作用是維持酸堿平衡,參與能量(能量食品)代謝和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這對于骨骼的生長和代謝是必不可少的。近日,發表在美國《環境營養》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還指出,鉀能夠防止鈣流失,使骨骼更硬朗。
要想補鉀,多吃香蕉、橙子、李子、葡萄(葡萄食品)幹等水果(水果食品),西紅柿、土豆、菠菜、山藥等蔬菜(蔬菜食品),以及紫菜、海帶等海藻類食品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橙汁,裡面含有豐富的鉀,而且能補充水分和能量。鉀補充劑最好不要輕易服用,因為它可能對心髒不利。
骨骼“添加劑”:維生素K
就像食物需要一定的添加劑一樣,骨頭也需要添加劑維K激活骨骼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蛋白質——骨鈣素,從而提高骨骼的抗折能力。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如果女性維K攝入較低,就會增加骨質疏松和股骨骨折的危險。荷蘭研究則發現,補充維K能促進兒童骨骼健康,減少關節炎的發生。
内容取自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圖片來源互聯網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