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掌權者,就是皇帝。其次是作為介于百姓與天子之間的“媒介”——朝臣。而官制,就是管理朝臣最重要的制度。清朝的内閣制,沿襲了明代時期的官制,并且根據時代的變化進行“改良”。
除了太師、太傅、太保這一類虛職外,清朝官職一共分為九品,按照正常情況,每個人的晉升時間都不同,例如從一品升到正一品,陳廷敬花了20年的時間,劉墉則是16年。那麼,從一品升到正一品到底是有多難?能讓這些學士不惜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費盡心思才能升上去。
古代的官職按照品級,一般分為九品,每個品級分為“正”和“從”兩個職位,所以從一品到九品,一共是九品十八級。從我們最熟悉的“九品芝麻官”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官級中九品官職是最低的,權利也是最少的,像個“芝麻”一樣。所以,一品也就是最高的。不過在隋唐時期,最大的官職也隻有正三品。
這是因為正三品及以下,都是通過“向外”開放的官職,那麼以上便是“向内”,也就是皇親國戚才能夠獲得的官職。一直到明清時期,一二品官職才逐漸對大臣開放。而在古代官制中,文職中最高品級的官職則是“内閣大學士”,稱為正一品。
清朝的内閣制在關外時期稱為“内三院”,即國史院、秘書院、弘文院,其中分别設置大學士一名。後來在各個不同皇帝的掌權期,都會有一些調整,例如在順治年間,設滿、漢大學士,兼任各部尚書銜,無定額;康熙年間,滿、漢大學士率用四員;雍正年前,多用至六員,并且大學士的品級也均為正一品。
在清代實行的就是滿漢雙軌制,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共有尚書12人,督察員左都禦史2人,還有協辦大學士2人,共有16個人。而大學士這個職位最多的時候有6個人,正常情況下也有4個人,這樣看來,升任大學士的比例就是16進6或者16進4,比例在1/4以上,概率應該是不算低的。
而且,清朝的一品官員和正一品官員的朝服是一樣的,頭上戴的也有事東珠紅寶石的頂子,文官用的也都是仙鶴補子,武官也用的都是麒麟補子。但是從官級上來說,從一品到正一品,卻不是多麼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做到一品官員之後,就是一輩子。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呢?
在行政級别上看,吏、戶、禮、兵、刑、工這六部屬于同級,但實際上,這六部中也有“等級”之分,甚至被人們很形象的比喻成是“貴、富、貧、武、威、賤”。在實際地位上,吏部的地位是最高的,例如在明朝時期,吏部的一個侍郎,就可以和其他五個部門的尚書“平起平坐”,擁有相等的權利。
也就是說,如果從工部尚書調任到其他五部任尚書職,則是實際上的升職,而從吏部尚書調任到其他五部,則是實際上的降職。
例如康熙時期的一代名相陳廷敬,他在21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後來被授予左都禦史,也就是官從一品,後來從工部調任戶部,再調到吏部,十幾年的時間雖然品級沒有升遷,但是地位卻得到了提升。再後來1703年的時候,才正式拜為文淵閣大學士兼任禮部尚書,品級才達到正一品。從左都禦史到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一共花了将近20年。
升遷也需要論資排輩按照規定來說,升任大學士的應該是六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和左都禦史,這些屬于平級的一品官員,晉升正一品有着相同的“起跑線”,但實際上,協辦大學士在晉升時是享有優先權的。
而且能夠成為正一品的官員,大多都是德高望重的人或者是建立過特殊功績的人,這些人除非犯了很大的錯誤才會被革職,職位才會空缺出來。除此之外,正一品官員都是一直做到“壽終正寝”,不存在退休一說。所以當職位有空缺時,才有機會給一品官員進行“補位”,而這些補位的人,是優先從協辦大學士中選擇的。
例如漢大臣劉墉,是乾隆時期有名的朝臣,他中進士的時候已經32歲了,到了58歲才升任左都禦史,也就是一品官職,之後就一直在左都禦史、直隸總督、吏部尚書等這些同級的官職上輪流任職。而後又過了16年,劉墉才升任為體仁閣大學士。并且在劉墉升職之後,乾隆還一直在指責,說是實在沒有其他人了,才讓劉墉升任補位。
升官也要靠“熬時間”古代科舉制沿襲了将近一千二百多年,許多人能夠通過考試進入官場,就已經是年紀較大的了。在有生之年,能夠從初入官場,到六部尚書的職位,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已經算得上是很幸運的人生了。據不完全統計,清朝時期的進士平均年齡是34歲,而尚書的平均年齡是五十歲以上,能夠撐到升遷正一品,最重要的也是身體的健康狀況。
當然,這是對于普通人來說,而對于那些出身于滿族、與皇室有着或近或遠的關系的人來說,年紀輕輕就被提拔到大學士的人也有。例如25歲時被提拔為保和殿大學士的遏必隆之孫讷親,還有36歲被提拔為文華殿大學士的和珅等。
由此可見,在清朝時期,皇帝大多是重用滿朝的官員,而在漢臣中,即使是陳廷敬、劉墉這樣倍受寵信、又有才能的大臣想要獲得正一品的官職都是難上加難。再加上清朝時期的官制也依賴着以上種種因素,尤其是出身、年齡和資曆,這些都不是與自身能力相關的,但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遇。
所以說,從一品升到正一品,從尚書到大學士,這其中的距離和艱辛,也是清朝時期的官員很難突破的門檻。
免責聲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内與本号作者聯系,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責任文章。文章隻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