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民營經濟強省排名

民營經濟強省排名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1 05:52:45

每經記者:淡忠奎 每經編輯:劉豔美

民營經濟強省排名(誰是民營經濟第一省)1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2497493

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内生産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民營企業500強則是民營經濟的“塔尖”力量,代表着地區民營經濟的發展水平和活躍程度。

9月7日,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1年,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達到263.67億元(營業收入),比上年增加28.66億元。民企500強營收總額38.32萬億元,增長9.13%;資産總額41.64萬億元,下降17.92%;稅後淨利潤1.73萬億元,下降12.28%。其中,有87家民企營收超過1000億元(含),37家稅後淨利潤超百億元。

民營經濟強省排名(誰是民營經濟第一省)2

當前,各大省份紛紛出台政策,将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視作穩增長的重要舉措。從最新民企500強榜單來看,哪些省份站在塔尖,哪些省份正在追趕?民營經濟區域格局都有哪些新的變化與趨勢?

區域格局

報告顯示,浙江民企500強有107家,不僅是全國唯一突破百家的省份,獨占全國五分之一份額,新增入圍企業數量也達到11家,領跑全國。

民營經濟強省排名(誰是民營經濟第一省)3

緊随其後,江蘇、廣東、山東分别達到92家、51家、50家,與浙江共同構成區域版圖“頭部陣營”。這“四大金剛”格局與經濟體量排序基本一緻,但内部次序略有調整,GDP“粵蘇魯浙”格局在這一指标下變為“浙蘇粵魯”。

這四個省份入圍企業數量合計達300家,占據民企500強份額六成,并且連續多年保持穩定。當然,其中也有一些細微變化,比如廣東、山東入圍企業數量較2020年分别減少10個、3個,在所有入圍省份中,廣東下降最為明顯。

民營經濟強省排名(誰是民營經濟第一省)4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告訴城叔,廣東整體産業能級相對較低,很多企業向東南亞和内地遷移,這對它的成長是有一定影響的,“一方面是低端産業向外遷移的壓力更大,另一方面從外部轉移技術的難度也更大一些”。

與之相比,浙江受到的外部影響相對較小。曾剛認為,浙江具有很強的民營經濟基因,“不僅入圍民營企業數量表現突出,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方面表現也很亮眼。”

此外,河北、 北京、湖北、上海、福建、河南6個省份入圍企業數量也在14個及以上,跟前述頭部陣營一起構成全國前十。其中,湖北、河南進步明顯,前者新增3家入圍企業,超過上海、福建,躍居全國第7位;後者新增2家入圍企業,超過重慶,一舉跻身全國第10位。

作為一個動态榜單,“有進有出“是常态。最新榜單中,除廣東、山東入圍企業數量減少外,上海、福建、重慶入圍企業數量也分别減少3家、2家、2家,重慶因此被擠出前十。

整體來看,今年有企業入圍的27個省份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中,有10個省份入圍企業數量保持增長,9個跟去年持平,8個省份出現負增長。其中,去年排在281位的俊發集團(房地産開發行業)今年跌出500強榜單,雲南随之挂零。此外,海南、甘肅、青海和西藏也尚未破零。

民營經濟強省排名(誰是民營經濟第一省)5

區域分布上,東部地區較上年減少8家,中部地區增加9家,西部地區與上年持平,東北地區減少1家。中部地區增長勢頭明顯,折射出民營經濟發展的較大潛力。

制造實力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在“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背景下,民營企業在其中的主力軍作用愈發突出。

報告顯示,制造業民企數量達到301家,相比上年增長24家,占據全國民企500強六成份額,已經成為民營經濟最為重要的支撐。

其中,制造業民企多項核心指标有明顯提升。比如,在吸納就業方面,制造業民企就業人數達到585.54萬人,增長45萬人,占民企500強比例從47.17%上升至53.52%。

此次報告還專門發布制造業民企500強榜單。2021年,制造業民企500強入圍門檻較上年持續提升,達到125.72億元,增長25.08%,增速連續兩年保持高位。

民營經濟強省排名(誰是民營經濟第一省)6

分省份來看,浙江憑借94家入圍企業數量再次領跑全國,江蘇82家緊随其後,山東則以61家穩居第三,第一經濟強省廣東則以49家位列第四。這四個省份入圍企業數量合計達到286家,同樣占據制造業民企500強近六成份額,地位不可撼動。

民營經濟強省排名(誰是民營經濟第一省)7

民營經濟強省排名(誰是民營經濟第一省)8

不過,除廣東外,另外三個省份的入圍企業數量都呈現下滑态勢。排在第五位的河北,入圍制造業民企數量達到40家,相比上年增加2家。此外,福建、河南、安徽、四川和山西也位列前十,入圍企業數量均未超過20家,但整體呈現增長态勢,這也是制造業民企省域競争最為激烈的區間。

其中,福建、河南分别新增3家、1家;安徽、山西跟去年持平;最為亮眼的是四川,其憑借5家的增量超過山西、天津等省份,一舉跻身全國第9位。

這種晉級勢頭在民營經濟規模上表現同樣明顯。2021年,四川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近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截至去年年底,四川民營經濟貢獻了46.9%的投資、54.5%的地區生産總值、65.5%的稅收、88.9%的新增就業、97.4%的市場主體。

另外,數據還顯示,2021年,四川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增加14656家、同比增長19.36%,占全省99.71%;民營高新技術企業8561家,同比增長5.65%,占全省98.66%。在四川省政協委員延華看來,從企業科技創新角度,民營企業不僅是引領者,幾乎是全部“擔當”。民營企業未來的出路,還是要“專精特新”。

頭部競争

相比入圍企業數量,整體規模和效益亦是衡量區域民營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企業營收規模和資産總額是兩個重要指标。

從營業收入來看,作為北京企業代表的京東成功登頂,以9515.92億元取代華為,成為全國第一民企。作為浙企代表的阿裡巴巴,以8364.05億元晉級全國第二位。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大民企營業收入增量分别達1829億元、1922億元,這個體量足以超過全國90%的民營企業營收。

民營經濟強省排名(誰是民營經濟第一省)9

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前十位

從這個角度來說,相較于單一的企業數量指标,企業規模或許更能體現區域民營經濟實力。

實際上,在民企500強數量上,浙江已連續24年霸榜。但要論整體營收規模,浙江過去一直被廣東壓着一頭,民營企業“多而不強”是其一大痛點。

根據去年的民企500強榜單,廣東和浙江入圍企業營收總額分别為6.6萬億元和6.3萬億元,相差近3000億元。但今年,形勢一舉反轉,浙江入圍企業營收總額達到7.9萬億元,一舉超過廣東,拿下入圍數量與營收總額“雙料冠軍”。

民營經濟強省排名(誰是民營經濟第一省)10

與之相比,廣東入圍企業營收總額為6.5萬億元,退居全國第二位。其與浙江的差距也陡然擴大至1.4萬億元,對江蘇的領先優勢,也從8000億元縮小至4000餘億元。

在疫情反複、國際形勢等衆多不确定因素影響下,浙江的逆勢增長,展現出其民營經濟強大的韌性。比如,其入圍企業平均銷售淨利率為5.31%,是近5年來最高值,淨資産收益率和總資産淨利率同比也回升明顯。

在曾剛看來,處于長三角區域的浙江對外部技術依賴要更低一些,長三角一體化推進,為其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周邊環境。

相比之下,廣東在産業升級等方面面臨更大的壓力。比如,雖然深圳技術成果轉化做得很好,但大部分技術是從外部引進。此前,北京、西安、武漢等(向深圳)技術轉移都有很多,“但現在從數據上看的話,北京向深圳的技術轉移比例是有所降低的,因為很多高端産業它自身也在發展。”

盡管如此,廣東入圍企業資産總額高達11.16萬億元,獨占民企500強26.79%,領先浙江近4萬億元。

從全國營收排名前十位民企來看,廣東包攬5個席位,而浙江隻有2家。這也反映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強大底盤,接下來誰能坐穩全國民營經濟第一省,或仍有懸念。

每日經濟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