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是一種
不能用言語形容的痛
作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生理活動
卻變成了一種無形的
心理負擔
折磨着許多人
我究竟算不算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次數減少
( 每周排便 < 3 次) ,
糞便幹硬難下,
或糞質不幹但排便困難。
· 哪些人容易得便秘?·
如果患者朋友合并以下疾病,就很容易出現便秘,例如:結直腸腫瘤、腸腔梗阻或狹窄、肛裂、内痔、直腸脫垂、肛周膿腫等消化系統疾病; 脊髓損傷、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病、腦卒中、腦腫瘤、自主神經病變、強直性肌營養不良、澱粉樣變性等神經系統及肌肉疾病; 糖尿病、高鈣血症、低鉀血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等内分泌和代謝性疾病。
有些人做了很多檢查,也沒有發現以上疾病,但是也出現了便秘的情況,我們臨床上把這種便秘歸為功能性,主要包括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功能性便秘、阿片劑誘導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礙 ( 排便推進力不足、不協調性排便) 等。
也就是說,便秘既可作為功能性疾病獨立存在,也可作為症狀見于多種器質性疾病,患者朋友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接受診斷與治療,不要耽誤病情。
· 越老越容易便秘?·
研究顯示,我國老年人便秘患病率為18.1% ,一般人群的患病率是8.2%。
年輕人患便秘,有可能是由于生活節奏比較快,生活方式如飲水少,運動少,食用物比較精等問題,出現慢性便秘情況。
而老年人便秘的情況會變得更加複雜。發表在《胃腸病學》的研究表示,年齡的增加會導緻膽堿能功能減弱和升結腸肌肉松弛的發生率上升,因此,便秘的風險将随之增加。
同時,因為老年患者還會伴有多種疾病,比如很多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會伴發一些動力障礙,另外很多老年人服用很多藥物,這些藥物會影響到胃腸運動,這時候情況就會比較複雜,因此,對老年人來講慢性便秘就會明顯的上升。
此外,對老年人而言,還有一個非常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随着年齡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也在增加。慢性便秘老年患者要排除惡性腫瘤引起的便秘,因為這樣的便秘實際上是一種器質性便秘。因此,針對老年人便秘的情況要做一些大便潛血檢查,必要時做腸鏡檢查,以排除器質性病變。
· 排便也有黃金時機 ·
現代人很多因為工作生活繁忙,常常忽略或錯過了人體發出的排便信号,久而久之便養成了不良的排便習慣。
其實,人體對發送排便信号是很傲嬌的,正常人一天隻有2次左右,一般發生在晨間起床後的體位改變後及進餐後,所以請抓住黃金時機,不要再錯過了。
· 哪個排便姿勢更科學?·
人體有一根U形恥骨直腸肌,它從一側恥骨出發,在直腸後繞一圈,連接到另一側恥骨,形成一個環,正好把直腸鈎拉住,使直腸形成一個尖端向前的角度,這就是肛腸角。而打開肛腸角是排便的關鍵。
從生理結構上來說,蹲式的排便更符合人體生理,理論上來說排便應該更順暢。但是,下蹲時間過長,除了容易腳麻之外,還會增加患痔瘡的風險。
如今,坐便器越來越普及,相對于蹲姿,坐姿沒有腹部朝下等重力作用,排空時間更長,腹部用力更多,更耗時。但是對老人、孕婦來說,換成蹲坑非常不方便。
其實,隻要加個凳子就好了。
這樣既能達到蹲坑的效果,又保留了馬桶的便利和衛生。
排便時還應集中注意力,減少幹擾,逐步建立正常的排便反射。
排便時請不要再玩手機或看書了!
· 中醫對便秘的認識 ·
中醫病名除 “便秘” 外,尚有 “後不利”“大便難” “脾約” “秘結”等病名。“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所以本病病位主要在大腸。
大腸的功能和小腸的功能是相關的,小腸主化解吸收,而大腸是主傳導的。一般來說,食物被小腸吸收後,傳送到大腸的物質是以水和糟粕為主,同時,還夾雜一些沒有被吸收的營養物質,這時,就必須依賴大腸的傳導功能。大腸傳導的過程,就是要在大腸中進行最後的過濾, 把營養物質徹底地吸收和利用,再把糟粕傳送到肛門,而後排出體外。在這個過程中,大腸就像是個車輛調度員一樣,管理着車輛運輸。因而,大腸就有“傳導之官”之稱。
· 食療方 ·
中醫認為,便秘分幾種,即使是食療也要符合自己的體質證型,這樣才能起到幫助的效果。今天先給其中兩種證型的便秘患者推薦食療方。
1、氣滞型便秘:
常見便秘大便幹結或不甚幹結,排便不爽,腹脹或伴腹痛,腸鳴矢氣,情緒不暢時加重胸脅痞滿,嗳氣頻作。舌紅,苔薄,脈弦。
可用木香槟榔粥
【材料】:木香5g,槟榔5g,大米50g
【制作方法】:取木香、槟榔各 5g水煎留汁,入大米 50g 煮粥,粥将熟時加鹽适量,溫食。
【作用】:行氣導滞通便。
2、氣虛型便秘
常見排便無力,腹中隐隐作痛,喜揉喜按,乏力懶言,食欲不振,舌淡紅、體胖大、或邊有齒痕、苔薄白。
可選用人參黃芪黑芝麻飲。
【材料】:取人參5~10g,黃芪15g,黑芝麻20g。
【制作方法】:黑芝麻磨粉,人參、黃芪水煎留汁,沖服黑芝麻,溫食。
【作用】:益氣潤腸通便
注意!
部分刺激性瀉藥雖起效快、效果好,但長期應用會影響腸道水電解質平衡和維生素吸收,可引起不可逆的腸肌間神經叢損害,甚至導緻大腸肌無力、藥物依賴和大便失禁。蒽醌類藥物(如大黃、番瀉葉等)長期服用還可導緻結腸黑變病。所以目前不主張患者長期服用,僅建議短期或間斷性服用。
預防便秘
除了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還需要
注意調整飲食結構
增加纖維素和水分的攝入
适當加強身體鍛煉
特别是腹肌的鍛煉
保持心情舒暢
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
專家介紹:
黃穗平,男,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廣東省名中醫。現任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科大科行政主任,國家中醫脾胃病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兼任廣州中醫藥大學脾胃研究所副所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民族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内鏡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消化内鏡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嶺南(華南)中西醫結合診治幽門螺杆菌相關性胃病學術聯盟主席、廣東省中醫院中醫藥辨治慢性胃病創新團隊領頭人,專攻中醫優勢病種慢性胃炎、胃癌前病變及胃早癌。
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鏡診治技術,培養碩士生、博士生60多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廣東省科技廳等各級科研課題20多項。曾獲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獎、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和著作獎。主編著作7本,副主編著作8本,發表醫學論文180多篇。獲得“首屆嶺南名醫”、“首屆羊城好醫生”、"2017胡潤-平安中國好醫生"稱号。
出診時間:周二上午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3樓特需門診,周三上午健康咨詢及夜間内科門診廣東省中醫院總院(大德路111号),周四下午固生堂嶺南國醫館東山分館(廣州市中山一路48号)。
編輯:王軍飛 責編:宋莉萍
點下方在看
更好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