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這個東西,大家并不陌生。
每個月都會扣,但究竟扣多少怎麼扣?
每個月工資不漲,個稅怎麼卻蹭蹭地漲呀?
今天就來說說個稅那些事兒。
一、哪些收入需要繳納個稅?
我們的各種不同的收入都是要交稅的,個人這塊涉及比較多是綜合所得-工資薪金所得。
二、和個稅相關的知識點
想搞清工資薪金如何計稅,我們得先知道一些概念。
免征額:在收入總額中不需繳稅的數額。
目前工資、薪金的免征額是5000元,低于5000元的部分不繳稅,超過5000元的部分才需要繳稅。
專項扣除:五險一金裡個人繳納的部分,不需繳稅。
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支出。
具體範圍、标準和實施步驟各個地區略有差異,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中需要繳稅的那部分金額。
應納稅所得額=月工資-免征額-專項扣除費用-專項附加扣除費用-其他依法需扣除的項目。
用全年累計扣稅的方式,公式就變成了:
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減除費用(免征額*月數)-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其他依法需扣除的項目。
稅率: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也就是繳稅的比例。
速算扣除數:我們使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個稅,台階上的每一檔收入對應一個稅率,不是上了一階台階全部收入稅率都跟着增加了。
舉個例子:
應納稅所得額是10萬,不超過3.6萬的部分按3%繳;
3.6萬-10萬的部分按10%繳,以此類推。
為了方便計算,數學家就發明了“速算扣除數”。
我們隻需要用應納稅所得額乘以稅率,再減去速算扣除數,就是應繳稅款了。
有沒有發現應納稅所得額是“全年”而不是“每月”?
沒錯,這是另外一個知識點:全年累計扣稅。
工資的個稅是按年計算的,每月預扣預繳的,次年再根據當地稅務的通知辦理彙算清繳,多退少補。
這部分我們下次單獨說,今天先來搞清楚每月預繳了多少稅。
三、個稅的計算方法
個人當月預扣預繳稅額=個人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繳預扣稅額
給大家舉個例子:
小A每月10000元的工資,五險一金個人繳納2253元,沒有專項附加扣除和其他需要扣除的項目。
第一個月個稅為:
累計應納稅所得額=10000-5000-2253=2747
當月預扣預繳稅額=2747*3%-0-0=82.41
如果小A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以及首套房的貸款,那麼每個月就多了兩個1千不用交稅。
第一個月個稅就變成了:
累計應納稅所得額=10000-5000-2253-1000-1000=747
當月預扣預繳稅額=747*3%-0-0=22.41
個稅就是這麼算出來的。
兩個人工資相同,個稅可能不同,是因為每個人專項附加扣除的情況不同。
工資沒漲,每月繳稅卻多了,是因為年度累計收入到了一個新的臨界點,稅率向上跳了一級。
這些都是個稅計算方法導緻的正常現象,并不是HR小姐姐算錯了。
需要提醒一下:
專項附加扣除需要自己手動添加。
稅務系統可不知道你有沒有孩子、房貸、老人需要贍養……
如果沒有提交也沒關系,每年二季度都可以做年度彙繳。
我身邊就有人退了好幾千的個稅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