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哇!哇!哇!哇!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視頻中,一名醫生激動地喊出病理報告之後,手術室裡的好幾名醫務人員一起鼓掌,為患者腫瘤是良性而感到高興。
這幾天,這段發生在杭州的視頻躍上了短視頻熱搜榜,點贊數超過30萬。
網友看完都熱淚盈眶
▼
“ 我媽媽去腫瘤醫院做手術,術中病理切片是良性,手術室的大夫們也是這樣,真是一群可愛的人啊。
在醫學院讀書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說:世界上最動聽的一句話不是我愛你,而是你的腫瘤是良性! ”
3月6日,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找到了視頻中的主角之一,也是視頻的記錄者,浙大二院婦科主治醫生翟淩雲,也了解到了視頻背後的故事。
病理結果關系着一個23歲姑娘的未來
她說:如果是惡性,不要告訴我媽
“可能是讓大家知道了醫務工作者不為人知的一面,視頻才火的吧。”
翟淩雲至今還有點不敢相信。她是浙大二院婦科的一名主治醫生,視頻中萬分激動的醫生,便是她。
“我開了一個短視頻号,以前的視頻都隻有兩三百人點擊,粉絲也就幾百人。3月3日晚上發出這條視頻之後,我就沒打開過看過。第二天還是我老公打電話給我,說我火了。我還不知道情況,然後打開一看,一夜漲粉1萬。”
視頻是給一個23歲的姑娘動手術時拍的。
3個月前,姑娘發現腹部能摸到腫塊;半個月前,腹部發脹,來醫院檢查。醫生在她卵巢上發現了一個直徑14厘米的囊實性腫瘤。
“腫瘤呈現菜花狀,一般碰到這種詞,我們就擔心是惡性腫瘤。”翟淩雲說,正好近期有好幾例,都是年輕患者被确診為惡性腫瘤,“非常可惜”。
注意到這個姑娘,是因為她的堅強。
手術前,姑娘跟翟淩雲說,“如果切片是惡性的話,不要告訴我媽媽,我自己來簽字。”
3月1日晚上,姑娘的那台手術,翟淩雲尤為關注。手術是浙大二院婦科周建維主任醫生團隊做的,做了将近2小時。
“主任親自跑去找病理科,我們就在手術室裡等結果,一遍遍地刷新,最後等來了一個好結果,真的很高興。”翟淩雲說,如果腫瘤是惡性的,這個姑娘右側輸卵管的卵巢就要切除,還要擴大手術範圍,對于這麼年輕的生命來說太可惜了。“我們看到有些花季少女,身上是30公分的刀疤,不敢談戀愛,不敢想未來,生活質量非常低。悲慘的人生,能少一個是一個。”
因為每場手術都有視頻記錄,加上翟淩雲本身就喜歡記錄生活,所以她在不侵犯患者隐私的情況下,用手機和便攜式相機記下了手術的過程。“手機放在那裡20分鐘了,後來都忘記了。回家整理視頻的時候才發現。這個結果,不是隻有我開心,手術室裡的人都為這個姑娘開心。”
她的視頻裡有醫生有護士有護工
記錄着一群可愛的人
翟淩雲的視頻作品并不多,大多以科普醫學知識為主。
做短視頻,是去年她從援助貴州回來之後開始的。“去到貴州,我才發現我們現在的醫療水平發展還是不平衡,偏遠地方的醫療還是落後。我覺得,雖然我的學曆和能力沒有那麼卓越,但把一些知識講出來,讓同行和患者都能獲益。這就可以把我們的價值和意義發揮到最大。”
既然開始做了,就要考慮傳播效果。
“單純做科普視頻可能會比較單調,我就增加個人的一些風格,會稍微俏皮一點。”翟淩雲告訴記者,但視頻本身的出發點是為了分享知識和科普,所以專業上的嚴謹要保證,每一個視頻上的相關内容,她都是根據國際醫學指南來操作的。
翟淩雲的賬号名字叫“這些醫生有點暖”,視頻裡的主角少不了身邊的人,有醫生有護士也有護工大伯。
她的鏡頭裡,出現頻次最多的是周建維主任。“他總是教導我們要善待患者,就像燈塔一樣。所以呀,火的應該是他。”
翟淩雲性格外向活潑,是科室裡公認的“活寶”。
自從這段視頻火了之後,出鏡的同事也跟着被關注。有女同事說:“早知道這麼火,我那天應該帶上化妝包呀。”男同事則抱怨:“把我拍得急吼吼的,還以為趕着上廁所呢。”
事實上,自從受到關注之後,翟淩雲都不太敢“輕舉妄動”了。
她告訴記者,醫生本身就很忙,她個人還有博士論文要寫,做視頻都是利用閑暇時間,算是一個愛好,“有時候太累了,也會偷懶,而且本身做視頻還是個新手小白,質量相對也比較粗糙。”
所以,她也想通過錢江晚報小時視頻告訴粉絲們,不要催更哦,“醫生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專業上的,需要認認真真全心全意救治患者”,有空會更新的。
為白衣天使們點贊
延伸閱讀 中國腫瘤診療水平突飛猛進
根據5年來中國腫瘤登記數據顯示,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仍有上升趨勢。但随着醫療水平和醫療質量的不斷提升,醫療技術能力不斷進步,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也穩步提升,生存質量得到改善。
持續推進腫瘤質控
加強診療規範管理
據國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介紹,近年來,國家癌症中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持續推進腫瘤質控工作,加強腫瘤診療規範化管理。
一是不斷完善國家、省、市腫瘤三級質控體系,28個省份成立了省級腫瘤相關質控中心。
二是重點加強腫瘤單病種質量控制管理工作。單病種質量控制是長期實踐證明,能有效提升醫療質量的重要方法。
“國家腫瘤單病種質量控制平台正在建設中,我們将在全國範圍内開展腫瘤單病種質控。”赫捷說,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以乳腺癌為試點,開展了乳腺癌診療規範化質控試點建設工作,目前全國已有200家三級以上醫院納入試點範圍,肺癌單病種質控也在試行中。
三是持續開展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工作,對全國1400餘家醫療機構抗腫瘤藥物合理使用情況進行監測,目的在于診療質控的全方位管理和加強抗腫瘤藥物的規範使用。
四是繼續推進多種形式的腫瘤醫聯體和醫共體建設,開展腫瘤遠程醫療服務,幫扶基層醫療機構專科建設和發展,提升基層腫瘤診療能力。
越來越多研究成果
用于制定國際标準
赫捷表示,5年來,腫瘤臨床研究持續開展,診療新技術不斷推廣和應用。“随着我國臨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國内越來越多的腫瘤研究成果被國際權威腫瘤診療标準制定機構采納,用于制定國際臨床診療标準,提升了我國臨床科研的國際地位。同時,随着腫瘤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技術、新藥物在臨床上也被推廣和應用。”他說。
在外科治療方面,中國的新術式、新理念、新研究有了原創性的突破。如胸腔鏡微創手術、機器人輔助胸腔手術已逐步在開展,中國學者原創的“解剖性部分肺葉切除”的新概念被全球胸外科學界接受;以熒光标記病竈及淋巴結為代表的示蹤技術、三維重建及3D打印術前模拟技術、納米刀等新技術也逐漸在臨床被廣泛使用。
在放射治療方面,國家腫瘤質控中心制定了多項放療質控指南。全國已建立起1413個放射治療中心,約86.2%的中心可以提供三維适形放射治療,約67.4%的中心可以提供調強放射治療,包括四維CT或PET-CT模拟、影像引導的放射治療和運動管理等先進技術。
在藥物治療方面,新的靶向藥物、免疫藥物以及新型治療模式不斷湧現,進一步改善了癌症患者的生存。例如,肺腺癌中針對諸多少見基因靶點研發的靶向藥物,使獲益人群提高至70%;PD-1或PD-L1單抗為基礎的聯合治療使疾病進展風險和死亡風險下降30%—40%;新型疫苗、新一代免疫雙抗等不同形式的免疫治療,使部分晚期癌症患者獲得緩解并長期生存。
此外,針對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精準診療體系正逐步建立,通過标志物選擇治療患者,可有效提高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外周血無創分子分型體系,使靶向治療受益患者增加30%,提高了分子分型的可及性。
下一步,國家癌症中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将持續完善腫瘤質控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好國家腫瘤單病種質控平台及全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作用,對醫療機構腫瘤診療質量相關指标開展持續監測,促進腫瘤診療質量持續改進,不斷完善我國腫瘤診療質控體系。
食管癌患者生存率
已經高于發達國家
治療癌症,提升腫瘤診療水平非常關鍵。2019年,《柳葉刀》雜志發布的全球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行中,中國的醫療水平已經晉升到前50名,是醫療水平進步最大的國家之一。
赫捷表示,中國腫瘤診療過程是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過程,新技術、新藥物、新診療模式逐漸被全世界公認,并在臨床大力推廣和應用。“腫瘤診療過程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我們已經從單一診斷、單一治療逐漸發展成精準診斷、精準治療、多學科聯合診斷治療。同時,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國家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所以,我國腫瘤診斷治療水平已經大大提高。”他說。
據介紹,就生存率來講,中國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經明顯提高。從十年前的30.9%,提升到目前的40.5%,上升了将近10個百分點。以乳腺癌為例,提升的更多,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經達到了83%,和發達國家的診療水平相近。而食管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經高于發達國家。這些都表明,中國腫瘤規範化診療及新術式、新理念和新研究的應用,是有明顯成效的。
此外,中國高水平醫療機構,比如北上廣的高水平醫療機構,在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方面跟發達國家沒有明顯差距。
“當然,我國癌症患者的總體生存率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領導下,我們通過腫瘤單病種的質量控制和管理以及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等這些手段,進一步促進腫瘤規範化診療,逐步縮小了這些差距,有的甚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赫捷說。
報告顯示2040年全球癌症病例數将增加60%
由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美國癌症學會、國際癌症控制聯盟等機構聯合編撰的《癌症地圖集》報告顯示,照目前趨勢,到2040年全球癌症病例數将增加60%。
吸煙、傳染性病原體、超重等是主要緻癌風險因素。其中,吸煙是頭号風險因素,與傳染性病原體相關的癌症約占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的15%,超重可能增加13種癌症的發病風險。
(原标題:“哇哇哇哇哇!”杭州姑娘沖上熱搜!35萬網友聽哭了:這是世上最動聽的話)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錢江晚報 人民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