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浏覽新聞的時候,看到了一件事,湖南的某女士因為失眠,服用安眠藥20年之久,結果出差的時候忘了帶藥,當場就不省人事了。
好友把她送到醫院後呢,還出現了幻聽、幻視的現象,在急診室裡大喊大叫,後來醫院診斷大姐服用安眠藥成瘾,出現了戒斷反應,接而導緻癫痫和精神障礙現象的出現。
就在前段時間,我面診的時候也碰到了類似的患者。一位四川大哥說自己晚上睡不着覺,心煩意亂,感覺有小螞蟻在心口撓,在當地醫院看了又看,後來隻要有治療失眠的方子,都會拿來嘗試,但因為瞎嘗試,久而久之症狀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到後來大哥隻能依靠安眠藥來入眠,但是安眠藥的危害大家又有所耳聞,所以今天大哥就抱着試試的心态,來到中醫門診看看有沒有辦法調理一下。
事實上,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有失眠這個問題。白天忙碌一天,晚上想睡個好覺,偏偏翻來覆去睡不着,要麼就半夜經常醒來而且醒來的次數會超過兩次或者三次,甚至更多,還有甚者是常常做噩夢,噩夢的情節就像電視連續劇一樣,除此之外伴随着失眠的同時還有心悸、焦慮、渾身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等等,下面我就從中醫的角度來帶大家認識失眠的原理,告訴大家治療的良方,希望可以解決你的困擾。
首先在中醫裡面,失眠是一個整體性問題,并非你某個局部器官出現問題,換而言之,你的髒腑中任何一個出現問題,或者氣血失衡,都有可能導緻失眠出現。
有醫生說,你失眠是因為心出現了問題,因為心主管神志。
還有人說,你脾胃是出現問題才導緻的失眠,因為有句話叫作:胃不和則卧不安。
還有人說,你是身體有内熱,是心脾兩虛,是肝腎虧虛。
以上這些說法沒錯,但不夠全面。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人在白天工作晚上休息也是暗含了這一道理。白天精氣充足,可以充分活動,晚上休息恢複精力,好繼續第二天的工作,但失眠的人,晚上沒辦法休息,第二天自然就萎靡,這就是失眠的原因——陽不入陰。
這一概念正出自中醫經典古籍《黃帝内經》中對失眠的一種病因歸納,原文為:“夫邪氣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今厥氣客于五髒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于陽,不得入于陰。”
就好比人的身體内有個小太陽,白天為你發光發熱,晚上落日用以修養,東升西落生生不息。失眠就好比,你的小太陽無法下落,後果就是你會很亢奮,晚上夜不能寐,心神困擾。
要想治理好失眠,一定要知道“陽不入陰”的原因。大體上可以分為3個:第一,是陽太多了。第二,是陽入陰的通道不通了。第三,是陰太少了。
這時候就很明顯了,如果陽氣太多我們就削陽,如果通道有問題我們就清理打通,如果陰少我們就補充陰份。
通俗點來講,就是你身體的裡面的小太陽,如果功能太強,我們就稍微降點功率,如果是小太陽下沉的道路堵塞了,我們就疏通一下,如果水分不夠,我們就加點水分。
第一種情況,陽氣過于旺盛。
我前面提到遠道而來的四川大哥,就是這種類型。當時看他的舌診,火紅火紅的舌頭,舌頭上沒有一絲舌苔。
這代表着患者的舌苔已經被燒沒了,整個人津液極其缺乏,後來詢問患者的飲食狀況,果然是喜歡吃辣,頓頓少不了辣椒,自然就形成了舌紅無苔,心煩難眠,虛火上升,攪得心裡不得安甯。
看到這裡,心裡大概有數了,就開了醫聖張仲景的《黃連阿膠湯》:黃連20克、黃芩10克、白芍10克、雞蛋黃2枚、阿膠15克。
張醫聖的方子可謂是中醫瑰寶,隻要病症對了,效果絕對是立竿見影,而這個方子就是專門針對氣旺血虛,氣為陽,血為陰,氣太多了血太少了,氣不能歸藏于血,陽不入陰,從而出現失眠症狀的患者。
這道方子的煎煮頗有講究,:阿膠要單獨拿水蒸,直至化成液态;而黃連 黃芩 白芍這三味藥按照正常方法煮好,再把液态狀的阿膠,加進去,最後再把兩個蛋黃打在湯藥裡面,用筷子朝着同一個方向攪拌均勻,做好之後,睡前一個小時服用,如果是症狀特别嚴重的患者,可以一日服用三次。
針對這個藥方,我們可以辯證看待。
我們前面說到陽氣過于旺盛,心火就下不來,一直往上燒,心腎不交,就睡不着。基于這點,我們再看這個方子。
首先是黃連 黃芩這麼一個組合,黃連性寒配合黃芩直撲心火,兩者都是清熱藥,黃連負責把心和胃的熱清掉,黃芩負責把膽和肺裡的熱清掉。黃連和黃芩配在一起,把中上焦多餘的陽熱全部清掉。
黃連和黃芩都是苦藥,而 陽入陰的需要的動力就是要祛除火熱,這兩味藥可謂是用得非常巧妙。
再看白芍和阿膠,白芍是養血柔肝,補充肝血的重要藥材;阿膠就不用多說了,在生活中已經非常普遍,可以補充血液裡的血漿。
為什麼要補血?前面我們說到陽氣挂在空中無法下沉,實際上是氣旺血虛的狀态,在湯藥裡加入白芍和阿膠自然就沒有問題。
最重要的,也是患者看來最摸不着頭腦的就是雞蛋黃這一藥引子。
從形上來說,蛋清包裹着蛋黃,雞蛋屬陰,蛋黃是陰中之陰,善于滋腎水。
很多人不理解,這雞蛋黃為什麼還可以當成中藥來入藥?在中醫理念中,世上萬物都可以入藥,就看你能不能捉摸清楚它的屬性以及特點,其實雞蛋黃在我看來是引陽入陰的重要組成。四川大哥用完藥之後,很快就和我反饋,當天睡得很香,往後的一周時間内,除了和老婆吵架那晚沒睡好之外,其他時間睡眠質量都不錯,這就代表對症下藥這一步是走對了。
第二種情況,陽入陰通道堵塞。
可能有人會問,身體裡面有這麼一個通道嗎?我怎麼不知道。如果把身體看為上下兩焦,上焦為陽,下焦為陰,那陽入陰的通道就是這個承上啟下的中焦。
所以,中焦不通的人會失眠,就是大家常說的:胃不和則卧不安。
這時候就不得不說起半夏秫米湯了,它是《黃帝内經》裡為數不多的珍貴名方,流傳了很多年。
這個方子非常簡單,隻有2味藥:一味藥是半夏,一味藥是秫米,秫米就是高粱米。
用半夏10g,高粱米15g,加水正常煎煮,睡前一小時左右服用。
這兩味藥都是引陽入陰的,清通了中焦的通道,把上部的陽引入到下部的陰裡面去。
在這裡稍微說點題外話,如果把心神理解成陽,心體理解成陰,陽入陰的通道就是心。如果總想着外面的事情,漫遊天際心神不甯,也同樣會失眠。
解決這種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抽離出來,靜下心,無事聽聽舒緩的音樂,自然會有一個好的睡眠。
第三種情況,陰不足。
其實這種類型症狀的人群是最為龐大的,常見的是中老年人和陰虛體質的人。
陰血不足,小太陽無法冷卻,導緻亢奮難以入眠,而事實上這類人除了失眠,往往還會晚上盜汗,全身發熱,心煩,這些都是因為身體裡陰血不足的緣故。
針對這種情況,最推薦的方子是酸棗仁湯:
炒酸棗仁30克,知母10克,茯苓10克,川芎3克,生甘草5克。
隻需正常煎煮服用,每天3次,就可以有效改善體内陰血不足。
酸棗仁湯顯示重用炒熟的酸棗仁來補肝血,酸棗仁,就是棗裡面的種子,種子最具精華,可以大補肝血。
另外,酸棗仁在中醫藥材裡面擅長收引,能把心神收回來,助于睡眠。
其次是知母 茯苓,這個組合大家都很熟悉了,這兩味藥是發揮本身特質,補充血管裡的津液,也就是補充陰血。
最後川芎 生甘草也有說法,川芎是一味行氣活血藥,用來順肝性。肝最郁結、堵塞,所以稍加一點點川芎,能夠讓氣血流動起來。生甘草有甘緩作用,讓藥性走得持久一些,同時還可以生津。
基本上常見的失眠,就這3種類型。如果有失眠症狀的朋友,一定要先判斷自己屬于什麼類型,其次再對症下藥,當然還是建議去找醫生問診,千萬不可盲目吃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