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起床後,我突然發現眼白上有一個血塊,但并未在意。晚上和朋友吃飯,朋友說我可能是眼底出血了。”張先生說他吓壞了,決定第二天去醫院,哪知睡了一覺起來,“血迹”淡了很多。他去醫院檢查,結果是“結膜下出血”,并非眼底出血。
西安市第一醫院眼科醫院副院長王彤表示,臨床中常遇見患者說自己眼底出血了,經過檢查,多半是結膜下出血,虛驚一場。結膜下出血,可見于外傷和眼部手術後,更為常見的是自發性出血。自發性出血多見于老年人,負重、惡心嘔吐、劇烈咳嗽、噴嚏、便秘等是常見誘因。壞血症、血液病、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血壓等也可誘發。初期呈鮮紅色,以後變為棕色,一般7~12天可自行吸收,不影響視力,不需要特殊治療。
“眼底出血”是俗稱,一般指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的視網膜、脈絡膜出血類病變,多因視網膜靜脈阻塞、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引起。此類疾病對視功能影響較大,需進行規範化的診斷和治療。
結膜下出血往往比較吓人,眼睛血紅,肉眼可見,容易發現;而眼底出血一般肉眼是看不出眼球表面的異常,視力會逐漸減退,需特殊的儀器進行輔助診斷。王彤提醒,遇到結膜下出血不必恐慌,但患有容易引起眼底出血的疾病要及時診治,謹防眼底出血悄悄奪走視力。
此外,紅眼病也會出血。紅眼病又叫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是春季高發的急性傳染性疾病,由細菌或病毒引起,分為細菌性結膜炎和病毒性結膜炎。患者的眼睛也是肉眼可見的血紅色,但通常整個眼白都是紅色的,且多伴有眼睛分泌物多、幹澀、癢疼等症狀。紅眼病通過接觸感染,最常見的是“眼―手―眼”的傳染方式,一般是通過與患者共用毛巾、臉盆、洗臉水等物品來傳播的,有時病人接觸過其他物品,如枕頭、棉被、衣服、門把手、電話機、遙控器等,也可能造成病菌傳播。
如果确診為急性出血性結膜炎,要立即采取隔離措施,以免傳染他人。 華商報記者 王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