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媽媽知道嬰兒血管瘤?它是一種良性的血管病變,是血管内皮細胞快速增生變大引起的,嬰兒血管瘤在一定的增生期與退化過程,一般在5、6歲後會慢慢消失,臨床上,消失退化過程有可能持續到孩子上小學的階段。
了解嬰兒血管瘤
嬰兒血管瘤因外觀呈不規則形狀且為暗紅色,因此也被稱為:草莓血管瘤,其形成原因為血管内皮細胞快速增生變大所引起,通常病竈會增大到最初發現的3~5倍大,也有部分案例出現增生至10倍之大。血管瘤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不僅于肉眼可直接看到的皮膚,也可能出現在體内髒腑。
一般血管瘤會在寶寶出生後1個月内出現,臨床上出生即被發現占30%,剩餘的70%則會于出生後1~4周被發現。兒科醫生指出,嬰兒血管瘤并非惡性腫瘤,絕大多數并不影響寶寶的健康,而且會經曆一定的增生期與消退期。據臨床觀察發現,一般血管瘤會在寶寶出生至6個月大前出現,較少拖到寶寶1歲大後才出現,增生期通常于發現血管瘤後6~9個月内,待寶寶1歲~1歲半後則開始進入退化期,一般到2歲後會進入完全退化期,也就是最晚會于此階段進入退化過程。血管瘤既有的增生期和退化期是沒有辦法左右的,但若增生太快可以靠藥物治療延緩生長,其嚴重度可大可小,嬰兒血管瘤消退的快慢也因人而異,臨床上大部分的孩子會在5歲大左右消退,但也有案例是孩子上了小學後約9~10歲才完全消失。
早期确診早期治療.抓住黃金治療時機
過去血管瘤的治療觀念是:「5歲後若無消退才需治療」,但因為血管瘤有60%好發于頭頸部,爸爸媽媽都會很擔心血管瘤造成寶寶外觀與他人不同而招來異樣眼光,同樣也深怕影響寶寶的自信心,因此,過去經醫師診斷為血管瘤且無積極的治療手段,經常造成爸爸媽媽的焦慮與擔憂。早期确診、早期治療,能讓家長更清楚了解能為孩子做什麼,抓住黃金治療時機,并有效降低可能的醫療費用支出。大多數于1歲内還在增生期的階段,治療效果有限,除非是長在眼睛、鼻子、嘴色或是肛門等容易影響到這些器官的功能,或是增長速度過快甚至合并出血等異狀,較需要優先處理。
嬰兒血管瘤的治療方式
一般較表淺的血管瘤,可透過類固醇的塗抹讓細胞、血管自行萎縮;但如果血管瘤位在皮膚較深層處,則可能需要注射類固醇或硬化劑的方式才可能抑制血管瘤的增生;現行治療血管瘤常使用雷射,雷射光的熱能可被紅血球吸收,達到破壞血管壁的作用,但雷射并非一次就能完全治愈,需依照病竈的大小、生長深度等面向進行數次療程,且目前國民健康保險并無給付,治療費用也相對較昂貴。
不同的治療方式原理雖不盡相同,但都是為消除不正常增生的血管,最終目的就是讓血管瘤消退後不影響未來美觀;若血管瘤在增生期成長的速度太快,透過積極治療可能讓原本長到5倍大的血管瘤隻長到2倍大,消退後也較不容易留下疤痕。若初步懷疑為血管瘤,寶寶到2歲後卻仍未開始消退,或是合并不正常的出血、傷口感染、潰爛等問題時,必須請專業醫生再評估是否并非單純的血管瘤。
善用醫療資源.把握健兒門診
一般寶寶出生至1歲大這個期間,需定期接種不同預防針,疫苗施打可至一般小兒科診所或者醫院的健兒門診。健兒門診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兒科醫生能有更充足的時間,與爸爸媽媽讨論孩子生長過程當中可能碰到的問題,及給予正确的衛教谘詢。因此,若是寶寶有血管瘤問題,不妨利用帶寶寶注射疫苗的機會與小兒科醫師進行讨論與觀察,及早發現問題也能及時轉介其他專科醫師進行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