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臭臭”是寶寶人生初期的重要任務,嬌嫩的腸胃和尚未發育完全的各項身體機能讓寶寶的小臭臭“說來就來”。排便能夠幫助寶寶排出消化食物後的無益殘餘,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
食物在經曆了從口,到咽喉,再到胃腸的種種“加工”,最終變成便便從體内排出的過程後,便便呈現的狀态與寶寶自身狀況相關聯,從顔色、形狀到氣味,成為了最能讀懂寶寶健康的“指示器”。
如果寶寶的大便出現以下情況,父母要當心,可以求助于醫生:
1.大便帶膿、有血,甚至類似草莓果醬、帶膿、帶鼻涕似的黏液,這可能是痢疾。
2.大便黑色像柏油樣或暗紅,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
3.大便帶血,血色鮮紅,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或肛裂。
4.大便發綠,有泡沫,可能是消化不良。
5.大便稀水樣或粥樣稀便,可能是因為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
6.大便呈褐色球狀硬便,可能是便秘。
不是毛病的異常大便:
1.大便太臭,這是因為蛋白質吃得太多,消化不良,不是毛病。
2.多泡沫的大便,這是因為糖發酵旺盛,不是毛病。
3.呈綠色的大便,這是因為胃腸蠕動太快,不是毛病。
圖片來源:昭元兒童攝影(配圖與本文内容無關)
應該引起重視的異樣大便:
在沒有改變食物量及種類的情況下,寶寶的大便次數突然增加,變稀應視為異常。
1.泡沫樣便便
偏食澱粉或糖類食物過多時,可使腸腔中食物增加發酵,産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樣便,并帶有泡沫。
2.奇臭難聞便便
偏食含蛋白質的食物過多時,這些蛋白質可中和胃裡的胃酸,這樣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腸腔内細菌的分解代謝,這些寶寶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難聞。
3.發亮樣便便
進食脂肪過多時,在腸腔内會産生過多的脂肪酸刺激腸粘膜,使腸子的蠕動增加,結果産生淡黃色液狀和量較多的大便,有時大便發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動。
4.綠色便便
若大便呈綠色,糞便量少,黏液多,屬饑餓性腹瀉。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糞便呈暗綠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并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
5.蛋花湯樣大便
病毒性腸炎和緻病性大腸杆菌性腸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現蛋花湯樣大便。
6.豆腐渣樣大便
則常常見于黴菌引起的腸炎。
7.水樣大便
多見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腸炎。
8.灰白色大便
各種原因所緻的膽道阻塞病人會排出灰白色的大便。醫學上稱陶土色大便。此外,進食牛奶過多或糖過少,産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的礦物質鈣和鎂相結合,形成脂肪皂,糞便也可呈現灰白色,質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樣大便
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并在腸内停留時間較長,因紅細胞破壞後,血紅蛋白在腸道内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故糞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亞鐵刺激腸粘膜分泌較多的黏液,而使糞便黑而發亮,故稱為柏油樣便,多見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所緻的出血。
正常人進食動物血、豬肝等含鐵多的食物也可使糞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劑、炭粉以及某些中藥等藥物也會使糞便變黑,但一般為灰黑色無光澤,做隐血試驗陰性可幫助鑒别。
10.鮮紅色血便
血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僅黏附于糞便表面或于排便後有鮮血滴出或噴射出,提示為肛門或肛管疾病,如痔瘡、肛裂、腸息肉和直腸腫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醬樣大便
暗紅色果醬樣大便見于腸套疊;暗紅色果醬樣膿血便則見于阿米巴痢疾。
12.黏液膿性鮮血便
常見于細菌性痢疾、空腸彎曲菌腸炎。
13.洗肉水樣血便
并有特殊的腥臭味見于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