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進行臨床診斷的時候,通常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結果,要有深厚的知識儲備,但還有一個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問題是疾病的流行病學知識。
以肺結核為例,中國是肺結核高發的國家,2011 年衛生部發布的“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感染肺結核病菌人群約為 5.5 億人,占全國總人數的 45%。2018 年我國肺結核發病人數 88.9 萬人,死亡人數 3149 人,結核病發病人數仍然較多,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結核病防治形勢嚴峻。
2019年11月,我國肺結核的發病人數為73000人,死亡人數為177人;2020年1-11月,我國肺結核的發病人數為96.31萬人,死亡人數為2008人,其中,4月份是肺結核發病高期,發病人數達10.12萬人。
但結核病雖然高發,但由于其多為慢性病程,每年死于肺結核的例數卻很少,相比于艾滋病人的高死亡率,肺結核的死亡率是比較低的。
反觀,西方發達國家肺結核發病率普遍較低,以美國為例,從1960年以來總發病人數以及每十萬人患病率都持續下降,到2018年全美報告的肺結核發病人數隻有9025人,每十萬人發病率隻有2.76。
而我國按2020年計算,一年肺結核的發病人數超過100萬,每十萬人發病人數71人,是美國的25.7倍。
因此,在我國呼吸科多年來,呼吸系統疾病的鑒别診斷中,肺結核始終是一個不能被忽視的疾病。但令人遺憾的是,很多臨床醫生對于肺結核還是不夠重視,其中的原因包括肺結核的臨床表現多樣,容易誤診為其他疾病;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對于流行病學情況的忽視和無知,導緻了很多肺結核病例(包括一些典型病例)漏診和誤診。
下面介紹幾個病例,有些很遺憾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獲得充分的證據,也非常遺憾沒有診斷性抗結核治療,但是我個人仍然傾向肺結核的診斷。
病例一:
女性,20歲,因為“體檢發現縱隔淋巴結腫大半月,右面頰部腫痛三天”入院,胸部CT顯示“縱隔和肺門多發淋巴結腫大”,血TSPOT檢測陽性。患者查體發現右頸部淋巴結腫大,頸部淋巴結穿刺為肉芽腫性炎。因此讨論時對于患者結節病還是結核病或者淋巴瘤,大家的觀點不一。
有同事認為患者沒有發熱症狀,血沉正常,胸部CT增強沒有見到環形強化的病竈為由,覺得結核病的可能性不大。不過我卻認為首先考慮的是結核病,因為20歲患者TSPOT陽性,高度懷疑結核病。隻不過這位患者的結核比較特殊,她肺實質并未見到明顯的病竈,而是以淺表和縱隔淋巴結腫大為主,其實是原發性肺結核表現。
為什麼說20歲患者TSPOT陽性要高度懷疑結核病呢?我們要了解肺結核患者中TSPOT的檢測結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年齡、肺内還是肺外結核。如下圖,年幼的肺結核TSPOT陽性率100%,青少年肺結核的TSPOT陽性率也在90%以上。反過來說,如果這個年齡段患者懷疑結核但TSPOT陰性,則有很大把握排除結核。
當然,為了确診,我們仍然給患者行縱隔淋巴結穿刺術,術後病理顯示肉芽腫性炎伴壞死,臨床診斷結核病。
病例二
男性,81歲,生活在農村,以“反複咳嗽、痰、胸悶3月餘,發熱20餘天“入院,曾有肺結核患者(鄰居)的密切接觸史。
實驗室檢查結果如下:
血常規:WBC3.6,N47.3%,L36.5%,單核14.8%,血紅蛋白102g/L, CRP1.9mg/L;
尿常規:隐血 ,蛋白
生化:A33.1g/L,LDH373U/L,其餘正常;
結核抗體:陰性
腫瘤指标:正常
血沉13mm/h
T-SPOT:陽性 CFP10~80,ESAT6~18
自身抗體 血管炎抗體:陰性;
血培養:陰性;
痰培養:陰性,痰找抗酸杆菌陰性;
血NGS檢測:貓立克次體序列數3;
第一次胸部CT結果如下:
第二次胸部CT結果(相隔11天)如下:
入院以後的體溫變化如下:
這其間用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多西環素、複方新諾明、利奈唑铵、伏立康唑等多種抗生素,以及短時間(3天)的甲強龍治療,但仍持續發熱,特點是午後發熱和夜間盜汗。原本計劃要行氣管鏡檢查,但是前一天患者出現頭暈症狀,行頭顱MR發現患者顱内病竈。
關于顱内的病竈多學科讨論觀點不一,有些醫生認為是顱内腫瘤,有些醫生認為肉芽腫性病變,當然确診是行神經外科穿刺術,患者家屬考慮患者高齡拒絕手術。最後非常遺憾患者家屬要求自動出院。
我個人認為患者有結核病人接觸史,肺部CT兩肺小樹芽征為主,TSPOT強陽性,首先要考慮肺結核,而顱内病變以一元論解釋可能是顱内結核瘤。當然這個顱内病竈不是典型的顱内結核病變,但是如果是顱内腫瘤,很少有患者是持續有規律的高熱。另一方面患者血象正常、C反應蛋白正常,可以排除常見的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感染,因此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意義不大。至于血NGS顯示貓立克次體,我覺得一來這個序列數不高,二來多西環素使用五天體溫仍不退可以排除立克次體感染。
當然更主要的是,肺結核的發病率要遠遠高于立克次體感染,而且農村老年人群的感染率是比較高的,對于這樣的病例,我們可以讓患者嘗試診斷性抗結核治療,通常一周内就可以見分曉。
其實近一段時間内,我已多次遇到一些臨床表現特殊疑似肺結核病例,包括有嗜血細胞綜合征的肺結核病例,其實對于這樣的病例,如果一時無法進行有創檢查,隻要TSPOT陽性,可以進行診斷性抗結核治療。這是因為我國結核的高發病率的特殊情況造成的。
反之,在美國,診斷和治療結核是非常謹慎,因為隻有我國1/25的發病率,美國醫生見的病例要少很多,但是他們也一樣從書本和考題中學習肺結核病例。另外,美國對于有免疫缺陷患者(如艾滋病)預防性抗結核治療則要比中國醫生積極一些。
同樣的道理,在美國有一種影像類似結核的病例球孢子菌病在美國非常常見,但在國内卻很少有人知道和見過,因為不同疾病流行的區域不同。
總之,診斷疾病要時刻考慮要流行病學情況,臨床醫生也要關心疾病的流行趨勢,在加上對臨床微生物學的知識,全面提高臨床感染性疾病的診治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