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男性,41歲
主訴:反複軀幹、四肢紅斑
丘疹、滲出伴瘙癢10年餘,加重半月
既往史、家族史無殊
皮損特征:對稱,多形性,滲出、糜爛
濕疹是由多種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淺層及表皮炎症,臨床上急性期皮損以丘疱疹為主,有滲出傾向;慢性期以苔藓樣變為主,易反複發作。
病因及發病機制
内因:免疫功能異常和系統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營養障礙、慢性感染等)以及遺傳性或獲得性皮膚屏障功能障礙。
外因:主要包括環境或食品中的過敏原、刺激源、微生物、環境溫度或濕度變化、日曬等,這些均可以引發或加重濕疹。
社會心理因素如緊張焦慮也可誘發或加重本病。
臨床表現急性濕疹
部位:好發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重者彌漫全身
皮損:對稱,多形性,紅斑基礎上丘疹、丘疱疹,甚至小水泡,融合成片,境界不清,周邊丘疱疹稀疏,點狀糜爛,漿液滲出。
瘙癢劇烈,可繼發感染(特殊:疱疹性濕疹)
病程2-3周,治療不當或等可為亞急性或慢性。
亞急性濕疹
急性炎症減輕或不當處理後病程較久發展而來。
部位:同急性
皮損:紅腫滲出減少,丘疹、少量丘疱疹,皮損暗紅色少許鱗屑、輕度浸潤。可再次急性發作(誘因)
瘙癢劇烈,經久不愈可成慢性。
慢性濕疹
急性、亞急性遷延而來,或刺激輕微、持續
部位:手、足、小腿、肘窩、股部、乳房、外陰、肛門等
皮損:對稱,浸潤性暗紅斑上丘疹、抓痕及鱗屑,局部皮膚肥厚表面粗糙,苔藓樣變,色沉,色素減退。
明顯瘙癢,陣發性,時輕時重,數月或更久。
特殊類型
手部濕疹,汗疱疹,乳房濕疹,外陰、陰囊、肛門濕疹,錢币狀濕疹(四肢),自身敏感性皮炎,感染性濕疹樣皮炎。
組織病理學
急性:表皮内海綿水腫,真皮淺層毛細血管擴張,管周淋巴細胞浸潤,少量中性及嗜酸性粒細胞
慢性:角化過度、角化不全,棘層肥厚,真皮淺層毛細血管壁增厚,膠原變粗。
診斷及鑒别診斷一般濕疹的皮損為多形性,以紅斑、丘疹、丘疱疹為主,皮疹中央明顯,逐漸向周圍散開,境界不清,彌漫性,有滲出傾向,慢性者則有浸潤肥厚。病程不規則,呈反複發作,瘙癢劇烈。
治療一般治療:避免誘因,如幹燥性濕疹應注意保濕潤膚,感染性濕疹應治療原發感染等。
内用療法(抗炎、止癢):選用抗組胺藥止癢,必要時兩種配合或交替使用。泛發性濕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質激素,但不宜長期使用。
外用療法:根據皮損情況選擇用藥-不同表現,不同治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