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剁手族”,能在雙十一的狂歡之夜按捺住“買買買”的心思;也沒有一個剁手族,能幾十年如一日重複往日的消費激情。在經曆過十幾場雙十一消費大戰後,圍觀者和參與者大概都會由衷感歎:雙十一變了,套路玩法變多了,價格買不動了。不過,當價格戰的硝煙散去,雙十一存在的意義又在哪?
意義需要不斷去填補,用新的内容為其注入活力,因此雙十一的直播帶貨也将擁有更多新玩法。去年雙十一,李佳琦和薇娅的直播銷售額取到了斷層式的領先。如今,薇娅跌倒,李佳琦複出不久,帶貨主播雙寡頭格局已然缺失一角。與此同時,東方甄選的俞敏洪、交個朋友的羅永浩等頭部主播将引領新玩法,多平台直播或許會在電商直播江湖中熱鬧一時。
說起雙十一的過往,曾經在電商平台上火爆一時的小遊戲如今已無人問津,但類似的遊戲式營銷并未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聽起來更為宏大的元宇宙版雙十一。而在線下,雙十一的觸角已經伸到了本地生活市場,抖音、快手等都在招兵買馬,一場蓄勢待發的流量之争正在短視頻平台之間暗流湧動。
這些迹象表明,電商正在迅速闖進各行各業。在此過程中,雙十一這個僅有十幾年曆史的購物節會不斷刷新定義。在今年雙十一購物節開啟之際,CNMO将圍繞新變局下的雙十一展開觀察,圍繞各個話題進行深度探讨。本文聚焦的話題為:價格戰已走到盡頭,雙十一該拿什麼留住剁手族?
雙十一的噱頭就在于低價,這确實是一個能激發消費者購買欲望的關鍵因素。不過,消費者總歸有自己的生活追求,随着他們消費水平的提高,雙十一低價的吸引力自然減弱。
價格狂歡不再
似乎從去年開始,雙十一的價格狂歡就被終結了。當時的消費者看見各大直播間抛出“價格低廉”“秒殺福利”“補貼紅包”這樣的噱頭一擁而進,結果最後搶到的商品并沒有便宜多少。正是因為這樣,“虛假宣傳”才成為當年雙十一的關鍵詞。同時,“理性消費”被一遍遍提起,這讓去年的雙十一多少有些冷落。
雙十一購物節
按照一般的商業邏輯,商家找主播帶貨,是想通過流量撬動銷售額,因此價格讓利是必須的。但去年的歐萊雅虛假宣傳事件讓不少剁手族大跌眼鏡,歐萊雅自己直播間的價格竟然比主播直播間的價格還低,其預售價格更是比現貨貴66%。這樣的價格,你讓消費者如何狂歡得起來。
另一方面,商家也學精了,不願意對商品的價格一降再降,多送贈品的現象變多了起來。不過,很多商家實行低價策略有可能是一種很“坑人”的套路,他們借低價之名清理一些殘次品、存有瑕疵或者臨近保質期的商品,還美其名曰“買一贈一”。當然,也有商家是因為單純貨物堆積才選擇在雙十一出手的,并不存在什麼質量問題。
在消費者、商家兩方作用下,雙十一的價格狂歡已不複往日。但電商平台必須要找到新的增長點。既然都不拼價格了,那更好的服務就成為電商平台需要争奪的高地。這并不一定會驅動消費者進行消費,但确實是他們樂于見到的。
給“剁手族”想要的
自古套路得人心,這句話放在雙十一已經不合時宜,因為消費者對玩燒腦遊戲這件事早已深惡痛絕。往年的雙十一,消費者被各種套路所包圍,一場消費下來耗費了精力不說,價格還沒便宜多少。
天貓
不過,今年的雙十一,這種套路明顯少了許多,至少像購物金膨脹這樣的燒腦活動沒有了,各大電商平台像提前商量好了一樣,回歸到了“滿減”“打折”等直接優惠措施上。
今年雙十一天貓帶來了“三重優惠”——1700萬商品集體打折、全場跨店每滿300元減50元、88VIP會員再領820元大額券,這三重優惠可疊加。京東跨店每滿299元減50元、每滿1000元減100元。抖音和快手則多少要整些花活,像抖音在“滿200元減30元”的基礎上,還要搞短視頻任務賽。
對于上面這些活動規則,消費者至少能看懂字面意思,也不用做很複雜的算術題。謝天謝地,不談價格有沒有大優惠,今年雙十一在購物體驗方面應該沒那麼折磨人了。
圍繞購物體驗和産品服務,今年的雙十一确實發生了很多變化。
比如在時間上,很多電商平台預售商品不再選擇零點,剁手族不用再熬夜。這點并不是新變化,最近兩年的雙十一都是如此。不過,今年的雙十一應該會有更多商家這樣做。同時,消費者的購物車也變大了不少。就拿淘寶來說,裡面的購物車容量将從120提升至300件,就是百年一遇的購物狂應該也能滿足了。
淘寶購物車容量變大
去年雙十一部分商品的降價節奏混亂,導緻很多消費者怨聲載道,紛紛直呼“血虧”。這點各大電商平台也想到了。例如淘寶、天貓已對雙十一活動期間的價保服務規則做了升級,最長價保時間從15天延長至27天,這基本覆蓋了整個雙十一的活動時間。不過,這僅适用于标有價保标識的商品,沒有标識的商品則沒有保障。
顯然,在經曆過幾場價格戰之後,各大電商平台已經意識到了商品服務的重要性。
雙十一的價值重塑
的确,這麼多年來,雙十一的低價優勢在一點點流失,但其價值也在不斷重塑當中。
在野蠻生長時代,電商開啟雙十一追求的是銷售額,甚至是數字增長本身的快感。2010年,雙十一的銷售額遠沒有今天這樣誇張。僅一年之後,雙十一的銷售額突破百億大關,2016年更是實現千億銷售額。而在2021年,雙十一的銷售額已達9651.2億,逼近萬億元,這個數字今年應該能有所突破。不過,去年雙十一的銷售額增速創下了曆史最低點。
2021年京東雙十一成交額
好漢不提當年勇,經曆過野蠻生長時期的電商平台,正試圖打造新的增長點,這可以視作一次積極的轉型。
從前面各大電商的新做法來看,如何打造更優的消費者體驗才是今年雙十一的重點。不僅僅是商品預售時間更友好,價保服務規則升級,部分電商平台還規定,雙十一期間訂單退貨運費可全免,甚至超重産生的郵費也将由平台進行補貼。這些做法确實解決了消費者的後顧之憂。
天貓雙十一免運費退貨
作為一種電商文化,雙十一正迅速闖進各行各業,與之交融,密不可分。最近幾年,全國各大博物館都積極參與雙十一活動,收獲頗豐,去年的文創産品尤其是考古盲盒大受歡迎。如今雙十一就在眼前,各大博物館又在暗暗打造一些很有創意的“爆款”,像蘇州博物館的文藤主題系列産品,甘肅省博物館的綠馬主題文創産品都有可能“出圈”。
雙十一舉行了十多年,其實早已成為一種節日,背後自有其文化價值,這種文化價值實際上就是一種客戶價值,這也是雙十一誕生之初被賦予的意義。隻有回歸初心,雙十一才能留住剁手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