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視頻攝制 黃志剛
湖北荊州素有“魚米之鄉,天下糧倉”的美譽,因而荊州古城的年味往往是從古街小巷飄散而來的臘味開始。打魚糕、做丸子、灌香腸、腌臘肉……每年歲末,當這些挑逗味蕾的美食活動上演,那就預示着農曆春節就要來了。
臨近春節,古城的年味愈加濃烈。1月19日,午後暖陽斜照,踏着磨得锃亮的青石闆路,極目新聞記者徜徉在古城之中,去尋迹千年古城那抹成色最地道的年味。
荊州自古盛産魚,魚糕作為荊州的八大名肴其曆史源遠流長,相傳為舜帝妃子女英所創,在荊楚一帶廣為流傳,春秋戰國時開始成為楚宮廷頭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宮廷菜,據說乾隆嘗過荊州花糕後脫口而詠: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
在古城新南門旁,一家名為“久旺”的當地知名食肆,店主“久旺姐姐”李婧正忙着将剛出籠的魚糕切塊,然後放在案闆冷卻。12小時後,這些魚糕就将通過精心打包,發運全國。
在久旺二樓的一處半掩的陽台,李婧的丈夫王海軍則忙着晾曬香腸、臘肉。嚴選土豬肉,通過純手工制作的香腸,在冬日幹燥的冷風和斜陽的共同作用下,飄香着陣陣臘味。
在當地,有人曾說,“久旺姐姐”跟所有的荊州人談了一場舌尖上的戀愛。因為光顧久旺的食客,大抵都被飯桌上一道道地道的荊州味道折服。作為荊州味道的代表,魚糕就是其中的代表名菜之一。
李婧對手工魚糕的挑剔有着執着的堅守,為了學習手工魚糕的制作技藝,她向晚清禦廚的傳人學藝,原材料的配比、攪拌的力度、火候的掌控,李婧都應用得恰到好處。
為了保證魚糕的鮮香口感,她還嚴格控制食材的選擇。魚選擇“青背鞭杆肚”的慢生長草魚,肉選擇宜昌五峰或長陽深山的土豬,雞蛋選擇荊州區川店鎮香樟樹下的散養雞……凡此種種,尤為講究。
晶瑩剔透的魚糕上,蛋黃與魚糕的深度“擁抱”,讓亮黃色的魚糕增加了一分層次。順着糕體的切面看去,鮮香的魚肉、土豬的肥膘經過純手工的深度介入,再經過高溫蒸汽的催化,形成了均勻分布的不規則氣孔。
用筷子夾起一小塊魚糕,糕體雪白,卻又彈性十足。入口之時,魚和肉的鮮香溢滿口腔,味覺神經瞬間被撩動。李婧說,高品質的魚糕應當滿足“色如羊脂、清香滑嫩、軟綿爽口”的特點。
李婧對傳統手工技藝的堅守,也讓“久旺姐姐”的品牌赢得了不少粉絲的關注。臨近春節,她組織了20多名專業的師傅打魚糕,每天要制作約1000斤魚糕,然後通過快遞發往全國。除此之外,純手工制作的魚丸、香腸和臘肉,同樣是熱銷爆款。
如今,魚糕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飲食習慣,而積澱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荊州魚糕猶如荊州的美食名片,将城市形象和鄉愁記憶播灑在遊子心中。”李婧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