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在我國“食材譜系”中已有數千年曆史,
早在北魏《齊名要術》中就有過詳細的腌制記錄。
泡菜的學名叫做鹽漬發酵蔬菜,雖然現在全國各地的泡菜“門戶”數不勝數,
但按照地域分類來說,我國的泡菜體系分為山東泡菜、廣東泡菜、四川泡菜、廣西泡菜、湖南泡菜和江西泡菜。
其中山東泡菜和四川泡菜受衆最廣,名氣最大,前者偏酸辣,後者偏鮮酸,雖然感覺它們和所屬菜系的口味略帶差異,但風味上卻呈現出了相輔相成的關系。
而對于其他四類,廣東泡菜以爽脆出名,而且口味酸甜;廣西泡菜最出名的就是以筍入菜,注重原味之酸;湖南注重濕态發酵,體現鹹酸;江西則是體現菜香,酸味其次。
介紹了各地酸菜的特征,今天的主要任務自然是教你怎麼居家做泡菜啦。
泡菜制作看似平平無奇,但之中的門道一般隻有熟知過程的人才能明晰。
而且在制作泡菜之前,你必須熟知泡菜制作工藝的“四個要點”。
其一:知口感
很多人都感覺這有什麼好了解的?告訴我配料,照着步驟腌制不就完事了?
其實真正的腌菜好手一般都會先了解周邊人或者家人的口感喜好,
諸如泡菜風味的鮮酸、鹹酸、酸甜、純酸、偏鹹等口味,
一旦選擇不當,制作出來的泡菜即便質量過關,要是口味不對人,再好也無濟于事。
其二:選食材
泡菜的腌制原料很多,就比如小黃瓜、包菜、胡蘿蔔、鮮筍、高麗菜、辣椒等等品種。
我們在家腌制,首先要選擇自己或家人愛吃的蔬菜款式,
諸如一些地方直接腌制辣椒吃,對于江南水鄉的部分百姓就有可能不适應了。
知曉了以上兩點,我們就可以開始實操了。
因為本人喜歡偏酸甜口感的泡菜,在這裡就以廣東腌制泡菜的正宗手法,
以胡蘿蔔和包菜作為腌制主料,以少許小米辣圈作為提味輔料制作這款美味,還望喜歡。
其三:知流程
一般來說,泡菜的制作也就三步即可——切蔬菜、調腌料、封罐腌制即可。
而對于今天這款泡菜,它的詳細步驟我也會跟你詳細拆解,隻為讓你在家一次成功。
【第一步:切蔬菜】
泡菜不像炒菜,這裡最好用刀切成塊,胡蘿蔔和包菜的形狀最好大小差不多;
而後把兩種食材放在一個大碗中,加6-8克左右的食鹽翻拌,腌制10分鐘出水。
這一步沒什麼特别需要注意的點,隻需注意食材大小能輕松放入腌制罐中即可。
【第二步:調腌料】
廣東制法的泡菜腌料比較簡單,基本就是白醋,白糖,涼白開即可。
三者的比例保持4:3:100(單位:克)即可。
按照食材重量的等比效應,腌制料汁的重量隻要能達到食材總重量的三分之二即可。
喜歡偏甜或偏酸的口感,也可以自行調節。
因為這個系列的泡菜不是全程“濕浸式”的腌制方式,
所以不必太過擔心口味的差異性會很大。
【第三步:封罐腌制】
把腌制好的蔬菜先适當控幹水份,
而後用食材重量2倍的涼白開清洗過濾,控幹裝碗;
之後倒入調配好的糖醋汁,
戴上一次性手套輕輕抓捏1分鐘,靜置10分鐘封罐保存。
相對于這步來說,封罐之時要保證密封罐的幹淨衛生,
其次就是腌漬的糖醋汁無需全部倒入罐内,一半隻需沒過食材一半即可。
至于小米辣圈,隻需在裝罐前和泡菜攪拌下,一同裝罐即可。
其四:知曉食用最佳期限
因為今天這款泡菜注重甜、鮮、脆、酸的四層口感,
所以對于最佳食用期限是腌制封罐日起的36小時後,5天内吃完最好。
并不是說腌制長了不好吃,隻是風味上會略顯差異化。
今天的泡菜制作法你是不是已經了解清楚了呢?喜歡的朋友不妨在家試試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