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正宗侗族美食

正宗侗族美食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8:13

題記:這道菜能不能走出貴州,怎麼走出貴州,走出貴州會怎樣,你會吃它嗎?

在貴州黔東南的黎平、從江、榕江和錦屏縣的侗族、苗族居住區,廣西三江、融水等縣一帶,自古流行一道民間美食,叫做“牛癟”。牛癟不僅是當地居民的頭牌名菜,還是招待客人最尊貴的大菜。

正宗侗族美食(深山裡的黑暗料理)1

但是這道菜外人不一定接受。不僅不會去吃,搞不好還犯了惡心,脾胃弱的看一眼都能三天吃不下飯。如果再親曆他們制作的完整過程,那就不是三天吃不下飯,從此落下恐食症的可能都有。原因很簡單,牛癟,就是城裡人眼裡的牛屎。讓他們吃牛屎?開什麼國際玩笑!

牛癟是地方發音,原意是“百草湯”,“百草湯”的原意卻是治很多病的天然方劑藥湯。

牛癟還真不是牛屎。“屎”的概念,不是俗話“下了喉嚨一泡屎”,沒那麼粗糙。食物吃到肚裡,先要經過胃的消化,再通過小腸對營養的吸收,然後由大腸吸收了水分,排出體外的才是。生理學解釋,被吸收了營養、進入了大腸的食物殘渣,才是屎。屎是食物渣滓的俗稱,學名“糞便”。

正宗侗族美食(深山裡的黑暗料理)2

牛癟的生理學解釋,牛吃進去的食物,已被胃液分解出營養成分,還沒有被吸收,這部分食物才是牛癟。牛的食物是鮮草,大山裡自然放養,牛吃的草裡就有很多的草藥。牛對草料的自然選擇,不會吃進有毒、對身體有害的草藥,都是對身體有益的草藥。牛胃就相當于一個藥罐子,通過胃部的消化工作,把大自然賦予人們健身治病的草藥,熬到人體正好能夠吸收的程度。

當地人堅信這種物質是上蒼賜予的神物,現實生活中,牛癟确實在發揮着很好的藥物作用,清火退熱,消炎殺菌,發燒感冒一類的毛病,沒有一頓牛癟美食治不好的。牛癟是地方發音,意思是“百草湯”。在傳統中醫裡的“百草湯”概念,可不是“很多種草”或“很多種治病草藥”,而是治病的驗方制作的湯劑,百草湯的原意就是可以治百病的藥湯。

正宗侗族美食(深山裡的黑暗料理)3

吃牛癟更是當地人生存的大智慧。牛癟流行的地區,自古缺醫少藥,交通不便的深山區,瘴氣橫巒,疾病就多。但是牛不怎麼生病,人治病也是靠草藥。所以,人們就認定牛會自己防病治病,牛吃百草甚至比神農還厲害,不會吃到毒草,都是無毒無害滋補養身的藥草。可這卻是牛的天性,人做不到。怎麼辦,生了病,沒藥治不好,就想法向牛求救,用牛肚子裡還沒消化的草料當治病草藥。成了當地吃牛癟的起源。

牛癟就是一道坎。吃與不吃,完全的“一腳在天堂、一腳在地獄”感覺。

走訪過所有吃過牛癟的人,沒有不癡迷這道菜的,頗有“吸髓知味”的感慨。雖然不敢說是一生中吃過最美味的食物,卻一定是印象最深刻的美食,終身不會忘記。至今還沒有吃過的,不是沒機會吃到,而是還不敢下口,一樣的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說的再好,它還是牛屎啊!

正宗侗族美食(深山裡的黑暗料理)4

所以說,這道美食極妙之處不可言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吃過了,以為它是人間至味;不敢吃的,說它就是一泡牛屎。天堂與地獄的界限,就在于你怎麼去對待它。

其實這個障礙不是障礙,隻是心魔。那麼多人愛吃,當地都敬它幾千年,當最尊貴的食物。如此這般,别說牛屎,即便狗屎,也值得一吃。

正宗侗族美食(深山裡的黑暗料理)5

說它幾千年并不為過。雖然牛癟曆史無法考證,那是因為少數民族的飲食有着神秘性,侗族和苗族的曆史沒有記載。漢族對這道菜的記載也不多,就一條,南宋末年有個叫做朱輔的,寫有一本書,書名《溪蠻叢笑》。這本書被後來的清代進士程晉芳(1718-1784)收編進自家藏書。朱輔的生平不詳,程晉芳卻值得一提。他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考中進士,後來跟着紀曉岚(1724-1805)編修四庫全書。他家又是鹽商巨富,買書都一次5萬冊,跟《随園食單》的作者袁枚(1716-1798)、《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1701-1754)都是好朋友。依他的學問,收藏的書不會有錯。以此證明,朱輔的《溪蠻叢笑》是本有價值的書。書裡是這樣記載牛癟的:

牛羊腸髒,略洗擺羹,以飨食客,臭不可近,食之則大喜。

可見外人對這道菜自古都這個感覺,不是誰想吃就敢吃的,必須得破了心魔才可吃到。

正宗侗族美食(深山裡的黑暗料理)6

牛癟之妙縱橫談。

——先說第一次吃癟的感覺。

有個北京的美食家,不遠千裡,跑到貴州轉一圈,要吃遍貴州美食。回來整理此行吃記,其他都不說,唯有吃癟經曆反複啰嗦,實在是感受太深,不吐不快。

這貨不虧美食愛好者,有足夠的好奇心和勇氣。不是走馬觀花過一道,吃頓牛癟算了事。而是從頭至尾觀看了制癟過程。從殺牛,到開膛破肚,扒拉出裡面的青草,熬成癟湯,再到擠出汁液,倒進肉鍋,煮熟成菜。

制造過程不說,用他的話說,全過程要時刻的咬緊牙關,緊閉嘴唇,提防着一不小心把“人癟”也給整出來。及至煮熟,确如朱輔說的:“臭不可近”,他說是臭到無處躲閃。好在有了思想準備,來了就是要吃牛癟的,硬着頭皮嘗一塊牛肉,先苦,再辣,然後是牛肉的香,其他烹饪整不來的香。果然,味覺戰勝嗅覺,穿越過嗅覺的籬笆,進入味覺的花園,牛癟的味道妙不可言。

正宗侗族美食(深山裡的黑暗料理)7

——再說做牛癟的感受。

不是随便哪條牛的癟都能做來吃,都好吃。牛癟有講究,内裡有乾坤。

一頭牛,要用來做牛癟,首先要餓,餓到胃裡的草料都排空的時候,再集中一次性的喂食新鮮草料。這草料不是牛平時自己田間地頭啃食的野草,而是人工采集的以草藥為主的鮮料。包括牛愛吃的葛根、綠豆、黨參、首烏、當歸等等當地盛産的中草藥嫩芽藤葉。喂飽後,掐着時間點,等到草料開始進入小腸時,殺牛取貨。這是第一個環節。

第二個是制癟環節。取出牛胃小腸以上的草料,加水放大鍋裡煮半小時,然後晾涼,再把汁液擠到盆裡,牛癟湯就算基本制成。然後過濾,進入第三個環節,做成牛癟菜,當火鍋鍋底,或做煮肉的湯汁。

——牛癟湯的制作,做好三個關鍵環節,才算正宗的牛癟。

首先是草料,必須是多種中藥材為主的鮮草。其次是取貨的時間和部位。剛吃下去不行,草料的營養還沒有充分的分解出來。太晚了也不行,營養都在被吸收,牛癟質量有下降。再就是煮癟,别看跟煮屎一樣,可是個重要操作,殺菌消毒除臭,就靠這一道子。

正宗侗族美食(深山裡的黑暗料理)8

牛癟的做法和步驟。

當地人比較多吃的牛癟菜,類似于我們的熬炒肉。不同的是現殺牛肉,熬炒不要水,隻用牛癟湯。這道菜也隻有在當地能做到,别的地方不會為了吃一道菜去殺一頭牛。所以,正宗的做法,以當地人的操作為準,調料也是當地特色。

做法很簡單。

第一步,制作好牛癟湯,前面已有交代。

第二步,炒牛肉,用到當地調味料去臭去腥。主要是川穹、藿香、石菖蒲、橘子皮、花椒和辣椒,以及蔥姜蒜油鹽。牛肉切成不規則粗絲,先蔥姜爆鍋,放入牛肉爆炒,放香料,炒到斷了水氣,再倒進去牛癟汁,熬熟就是。

正宗侗族美食(深山裡的黑暗料理)9

牛癟火鍋一樣簡單好做,鍋底就是牛癟湯,牛肉放裡面煮熟。然後都是一樣吃法,吃肉帶喝湯。

牛癟這麼魅力,不僅當地至味大菜,也不斷吸引外地人去探險嘗新。如今已經有很多地方的吃貨吃過,并且喜歡上它,牛癟也成了貴州的一道閃亮銘牌。按說該有走出貴州的基礎,可以像重慶火鍋、長沙臭豆腐那樣發展到全國。

但是卻不好出去,道理很簡單,就是口味太重了。說到很多不同地區的人專程去吃牛癟不假,可他們是“冒死吃河豚”的吃貨,在普通百姓中隻占極少數,多數人還是繞不開吃屎的心障。

其實如今這樣形式就很好,在自己家門做精做好,原生原味。起碼不是假牛肉,注水牛肉,注膠牛肉。作為一道地方特色的招牌,吸引各地人去探險式嘗吃。有着體驗貴州、了解貴州、宣揚貴州的文化意義和經濟推動作用,也實際促進當地旅遊的發展,當地百姓能得到實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