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采血是臨床常見的一項操作技術,常規表淺靜脈穿刺緻皮下血腫的現象時有發生,如何避免采血時皮下血腫的發生,您了解嗎?
01 案例回顧
某日上午,護士小吳給一個貧血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抽血做血培養。結紮止血帶後觸摸該患者的肘部靜脈,因探查血管位置相對較深,彈性差,滑動度大,小吳便僅憑着對血管解剖位置和大概走行方向的一點了解,30°角用力穿刺進針 ,針頭在皮下多次進退後才見回血,連接真空試管後血流不暢,故未立即解開止血帶,直至采集量足夠才松解止血帶,此時發現穿刺點局部已有皮下腫脹,并可觸及到一2cm*2cm大小的血腫包塊。立即拔出針頭,棉棒壓迫針眼5~10min。
作者供圖
02 案例分析
1.由于該患者血管位置較深,直視下無法看清血管,用手也無法摸清楚,隻能依據解剖位置和采血者的經驗進行判斷,往往造成多方向反複穿刺,這就容易造成血管損傷,引起局部血腫。
2.護士穿刺時用力過大,針頭穿過血管壁,造成穿刺血管的貫通,甚至損傷周圍血管,導緻大面積血腫。
3.該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大、彈性差,易滑動,輕微的動作易導緻頭皮針戳破血管壁引起皮下血腫。
4.穿刺見回血後,未立即松解止血帶,阻斷了局部血液循環,增加了皮下血腫的發生率。
03 處理方法
1.冷敷
血腫形成24h内冷毛巾濕敷穿刺點周圍腫脹處,每3~5min更換一次,冷敷30min。
冷敷使血管收縮,一方面減少血液繼續滲透,另一方面可以抑制炎性介質釋放,控制局部炎症,減輕滲透部位的腫痛。
2.熱敷
血腫形成24h後改用濕毛巾熱敷,方法基本與冷敷相同,注意控制水溫(50~60℃),防止燙傷。
熱敷可減輕疼痛、加快血腫吸收。
3.燈烤
血腫形成24h後可采用燈烤,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利于血腫吸收,減輕患者疼痛。
4.硫酸鎂濕敷
血腫形成後,用50%硫酸鎂溶液浸透紗布(3~4層),外敷于皮下血腫部位,采用保鮮膜覆蓋包裹,保持濕潤,每次30min。
5.中藥外敷
外敷活血化瘀的中藥(中醫會診),以消除血腫。
04 預防措施
1.提高護理人員技術水平,嚴格操作規程,熟練掌握穿刺技能,杜絕粗暴穿刺和盲目穿刺。
穿刺動作輕巧、穩、準,選擇走向直、粗細合适的血管,把握好進針角度,徐徐進針,力争一次穿刺成功,減少血腫形成的機會。
避免在一個部位重複穿刺,以免引起血管痙攣,造成血管損傷引起皮下血腫。
2.對血管條件差,穿刺較為困難的患者,最好由經驗豐富的護士指導完成操作。
3.确定穿刺成功後,立即松解止血帶。排除針頭堵塞應及時調整針頭位置,防止針頭緊貼血管壁而緻血流不暢;如果穿刺成功且排除針頭相關因素而無血液流出和流血量不足,應立即更換采血管采血。
4.強化保護血管意識,對工作積極負責,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減少因過度緊張所緻血管痙攣而引起的皮下血腫。
靜脈采血是很重要的臨床操作,需要護理人員有紮實的血液生化、基礎解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在穿刺過程中盡可能做到穩準,降低出現皮下血腫的風險。
參考文獻:
[1]臧毅.采血體檢者皮下血腫的護理幹預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6):209-210.
作者簡介
文章作者:陳麗丹
作者單位: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