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裡德裡希·維勒(1800—1882年9月23日)是德國化學家,他的人工合成了尿素,徹底打破了有機化合物的生命力學說。
維勒從小對化學實驗感興趣,1820年他入馬爾堡醫科大學學醫,常在宿舍進行化學實驗。1823年獲外科醫學博士學位,随後到化學家貝采裡烏斯的實驗室學習與工作,學到了分析和制取一些元素的新方法,同時繼續研究氰酸。
後來他用氰酸與氨水進行複分解反應,以獲得氰酸铵,他發現形成了草酸和一種白色晶體物質,它不是氰酸铵,但不知道究竟是什麼。他為此深入研究,到1828年,他證實了這種白色晶狀物質是尿素。他用氯化铵與氰酸銀或以氨水與氰酸鉛反應,也都能得到尿素,實現了由無機物來人工合成尿素的設想。1828年,他發表了《論尿素的人工制成》論文,起了化學界的震動。
貝采裡烏斯
從此,有機化學充滿了生機,人們期望着用無機物來制造各種有機物。正是有機合成的新概念,促使了後來的乙酸、脂肪、糖類物質等有機合成的成功。維勒開創了有機合成的新時代。
但維勒事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前進的道路上充滿了坎坷,他在合成尿素成功之後,雖然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但在幾年中沒有取得新的進展,他如同面對原始森林,怕闖進去分不清東南西北,不知出路何在。
1835年,維勒在一封信中悲觀地寫道:“當前有機化學是夠使人發狂的。它給我的印象,就好象充滿最神奇事物的原始熱帶森林,是一片猙獰的無邊無際的使人無法逃脫的叢莽,我害怕走進去。”
其實,把有機化學構想為令人害怕的“原始森林”,無疑是在思想認識上設置了一個禁區,維勒在這令人毛骨悚然的“原始森林”面前退縮了,他放棄了有機化學的研究,退而搞無機化學的研究去了。
自設禁區是成功的束縛,人們一旦把自己禁锢起來,即使是昔日的成功者,也會畏首畏尾。科學探索有成功也會有失敗,害怕失敗,害怕的探索中迷路,結果就是裹足不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