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發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雖然很多患者一經發現就是晚期癌症,其實此時癌細胞已經在我們體内生存了很長時間。
一般癌症的發展會經曆:正常細胞——癌細胞——癌前病變——原位癌——浸潤癌——轉移癌。而一般情況下隻有當腫瘤達到1g重量時,我們才能借助臨床檢測儀器查出。1個癌細胞重量為十億分之一,1g大小的腫瘤就能包含10億個癌細胞,而細胞的增殖是呈倍數增長,正常的細胞會凋亡,而癌細胞隻要有足夠的養分就會無限增殖下去,假如忽略人體免疫等其它因素幹擾,從1個癌細胞增長到10億級數量,僅僅隻需要分裂30次。這種增長方式也決定了腫瘤早期的生長速度緩慢,越到晚期,病情發展得越快。
不同的癌症發展的速度也不相同,從癌細胞到腫瘤一般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而從早期到晚期隻需2個月到2年不等的時間。
1.肝癌
一般發展過程: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肝癌的形成多數比較漫長,其隐蔽性較強,即便三分之二肝髒被侵犯,表現出來的症狀仍然不明顯,通常早期不易被察覺。無論是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還是脂肪肝,都應注重防護。對于肝癌的高發人群,每半年至1年建議應查一次超聲和血清甲胎蛋白檢測。
2.胃癌
一般發展過程: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小腸化生——結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胃炎作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人們往往都不重視,尤其很多愛飲酒人群及年輕人上班族,由于飲食不規律很容易出現胃黏膜炎症。患病後多數自行拿藥緩解,但愈後并不重視導緻反複,出現慢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甚至手術,進而癌變的風險增高。
胃癌的檢查主要是做胃鏡,淺表性胃炎可以3年檢查1次,慢性萎縮性胃炎可以1年半篩查一次。
3.腸癌
一般發展過程:息肉——腺瘤——大腸癌
如果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便血,體重不明原因急速下降等應及時就醫,臨床從息肉發展到癌變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在這“黃金十年”裡及時做篩查,盡早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建議篩查年齡在45-75歲人群。
篩查方法:
糞便免疫化學試驗(FIT)每年
或多靶點糞便DNA檢測(每3年)
或結腸鏡檢查每10年(ct結腸成像每5年)
4.宮頸癌
高危型HPV成為宮頸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HPV感染——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這個過程發生少則5-10年,一般均在20-25年。
宮頸癌的篩查從21歲就可開始,檢查措施宮頸細胞學檢測,21-29歲每2-3年1次,30-65歲可每3年1次。接種HPV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很多體檢的人群會檢查出肺結節,這種情況不知道該怎麼辦。
因目前檢測手段有限,無法判斷結節的性質,很多醫生通常都是建議持續觀察,定期複查。這種情況當然大部分都是良性結節,但是臨床上也會有後期查出是惡性腫瘤的案例。
現在醫學領域針對該情況有一種更精密的檢測技術——ctDNA甲基化,它通過探測血液中遊離的癌細胞DNA,來做診斷,這種技術僅需外周血就可以檢測,無創傷,對身體損傷小。
存在患癌高危因素不一定就會患癌,像肝炎、胃炎、息肉等患者也不要有太大負擔,積極配合治療,并且癌症也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全球腫瘤醫生網提醒我們做好足夠的防護措施,在它們發病之前,我們有大量時間來發現它們,除了注意生活中出現的異常症狀,防癌篩查同樣是一個重要的技術手段,真正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您在生活中還遇到了哪些腫瘤相關的問題呢?大家可随時留言交流!
參考文獻
趙衛,劉萌萌.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聯合薄層液基細胞學對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診斷效能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22,46(08):915-917.
程臣,石光林,劉熙榮,林華勝,高玉廣.結腸鏡輔助手段的研究進展[J].大衆科技,2021,23(12):71-74.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