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焦慮症和神經性耳鳴的區别

焦慮症和神經性耳鳴的區别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19 21:07:01

導語:神經性耳鳴又稱感音性耳鳴,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疾病,其發病率比較高,我國至少有十分之一的人有過耳鳴,這其中約有1成到3成的人,會嚴重影響到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又有0.5%的患者由于耳鳴導緻殘疾。目前,針灸被認為是神經性耳鳴臨床治療較可靠有效的方法。

焦慮症和神經性耳鳴的區别(神經性耳鳴的發病與焦慮)1

一、神經性耳鳴的發病率比較高,針灸治療神經性耳鳴方法較多,需了解

神經性耳鳴發病與焦慮、抑郁關系極為密切,估計與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大、噪音增多、老齡化嚴重以及女性承擔的責任增加有關系,焦慮、抑郁狀态明顯會增加耳鳴的發生,同時耳鳴的患者也常伴有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及睡眠障礙,近年來女性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

目前神經性耳鳴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确,西醫治療多選用擴張血管、改善内耳循環、營養神經、激素類藥物等藥物進行治療,但存在如消化、神經以及内分泌系統等副作用,且價格貴,效果不佳,容易反複發作,患者難以接受。

二、針灸在治療神經性耳鳴效果顯著,其治療機理不像西醫治療作用單一

針灸在治療神經性耳鳴上有長遠的古文獻記載,有着衆多醫家積累的臨床運用經驗,療效确切肯定。研究表示,針灸治療神經性耳鳴的方法多,有着可靠的療效和安全性,未出現不良反應,其機理不像西醫治療作用單一,而是通過多層次、多方面的綜合作用,調理全身狀态來達到治療作用,具有明顯的優勢。

“疏肝升清啟閉”針灸治療神經性耳鳴是依據疾病選取耳周聽會穴、翳風穴平補平瀉疏通局部耳部經絡、啟閉開竅,循經配以偏曆、中渚、地五會,平補平瀉遠取疏通耳竅經絡,整體起啟閉開竅之功;三陰交、足三裡用補法,健脾和胃、以補益氣血升清,太沖、百會意在疏肝,理氣解郁,如膽熱甚加太沖、地五會利膽熱。

焦慮症和神經性耳鳴的區别(神經性耳鳴的發病與焦慮)2

三陰交、湧泉也有益腎填髓之功,配以百會灸之,既升腎精充髓,又升脾胃氣血清氣;心火上擾,瀉神門以甯心安神。耳鳴甚者,多屬心火旺盛及肝膽火盛,火上擾耳竅後緻,故加用膽俞、神道或心俞、大椎點刺拔罐放血以清瀉心火及肝膽之火。

上述之穴,合用可達疏肝升清、啟閉疏經開竅之效,以切本病病證。“疏肝升清啟閉”針灸治療神經性耳鳴是新創的臨床療法,目前與其相關文獻資料甚少,故幹預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三、了解針灸治療的穴方特點,針灸治療神經性耳鳴是新創的臨床新療法

1、百會

本穴屬督脈,為督脈與足太陽經交會穴,位于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向上連線的中點,出自于《針灸甲乙經》,别名巅上、頂上、三陽五會、泥丸宮、三陽、五會、維會、天滿等。百會穴為足三陽、足厥陰經、督脈等等許多經脈交會之處,位于颠頂處,頭為諸陽之會,督脈主一身之陽。

陽氣均彙聚于此,然陽本依托于陰,而陰精為五髒所化,五髒皆客舍于神。再者腦為髓海,督脈通于腦髓與心腎,百會為督脈之穴,能夠補腎精以填補髓海,在随督脈上行而充于腦髓清竅,而百會亦為督脈、肝經交會穴,通于肝經,肝氣宜升宜疏,配以太沖則肝氣升而條達,可助脾胃之運化,脾胃健運則清陽之氣運行四周,上達諸竅。

且肝升與左道,脾借肝升之左道升清,故百會通督、肝、脾。由此可知,百會禀受盛陽之精氣,為神之大會,又陽以陰托,百會通督、肝脾,督脈之氣,有會陰沿背部正中走上頭部再向下走行,因此百會具有可升可降、可靜可動之性能,是疏肝升清、填髓補精之根本,又可安神以效,然耳鳴本質多為氣血精髓之虛為本,是以百會為疏肝升清啟閉效穴之一。

焦慮症和神經性耳鳴的區别(神經性耳鳴的發病與焦慮)3

2、聽會

本穴屬于足少陽膽經,經脈循行中有從耳後入耳中再出走耳前,為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位于面部,耳屏間切迹與下颌骨髁突之間的凹陷中,又名“耳門”、“後關”、“聽呵”、“聽河”,出自于《針灸甲乙經》。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将其歸入足少陽膽經。聽會之穴,穴在耳前凹陷之中,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氣彙聚于此,為耳聽之竅會,司聽之彙,主聽覺病,又腎開竅于耳,膽經秉持相火,下接肝經,相火根于腎水,主行耳竅經氣,因此有通竅聰耳、疏肝利膽、活絡安神等之效。

《針灸甲乙經》曰:“聾,耳中颠飕颠飕者若風,聽會主之”,《針灸資生經》則道:“耳蟬鳴,聽會、聽宮”;而《針灸大成》則多處記載,如《雜病十一穴歌》:“聽會兼之與聽宮,七分針瀉耳中聾”,《百症賦》:“耳中蟬噪有聲,聽會堪攻”,《席弘賦》“耳聾氣痞聽會針”,《靈光賦》“耳聾氣閉聽會間”。

《勝玉歌》:“耳閉聽會莫延遲”,更是指出“主耳鳴耳聾牙車臼脫”等等,均是對聽會治療耳鳴耳聾的記載。現代在解剖上發現,聽會穴所在之處淺層有耳颞神經、耳大神經,深層有颞淺動靜脈、頸外動脈和面神經等等。有研究表明,聽會穴下神經、血管密集,深層有中耳、内耳組織結構,深刺聽會穴可以有利于刺激聽覺傳導通路,激活并發揮功能。

焦慮症和神經性耳鳴的區别(神經性耳鳴的發病與焦慮)4

3、翳風

本穴屬手少陽三焦經,為手足少陽經交會穴,經脈循行支者有“系耳後,指出耳上角”、“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位于耳垂後方,乳突與下颌角之間的凹陷中,出自于《針灸甲乙經》,又别名“耳後陷中”。

翳風之穴,三焦經經氣在此化為天部的陽氣,以風氣的狀态向頭各部輸送,禀少陽相火之精氣,疏通經氣以上行,再加之為手足少陽交會穴,且手足少陽經均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翳風穴又位于耳後,舒暢耳内氣血的同時,又可疏調手足少陽經二經經氣,因此有疏風清熱、宣通耳竅、活絡聰耳、開氣郁之閉之效。

《百症賦》道:“耳聾氣閉,全憑聽會,翳風”,翳風與聽會二穴,兩穴均為手足少陽經交會穴,聽會于耳前,翳風為耳後,針刺兩穴,可前後夾擊,直達病所,善治邪擾清竅,氣機閉塞之耳鳴。《玉龍歌》曰:“耳聾氣閉痛難言,須刺翳風穴始痊”,也說明翳風穴是治療氣閉耳鳴之有效之穴,在疏肝升清啟閉針法中,聽會、翳風為重要對穴。

在現代解剖學中,翳風穴淺層有頸外靜脈和耳大神經的屬支,深層有頸外動脈的分支耳後動脈、頸内動脈、椎動脈、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舌下神經、副神經等等,因此翳風穴所在之處為三叉神經感覺區,刺激翳風穴可沿神經上達刺激三叉神經脊束核,從而上循刺激下丘腦等聽覺系統來治療耳鳴。

此外,翳風穴下有頸内動脈、椎動脈等重要上行于腦部的動脈穿行,針刺翳風穴可改善局部肌肉的緊張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使耳周與大腦皮層供血得到改善來緩解耳鳴的症狀。有研究表明在耳鳴患者身上,翳風穴為敏感穴位,雙側均較敏感,壓痛明顯,具有治療耳鳴的指導意義。

焦慮症和神經性耳鳴的區别(神經性耳鳴的發病與焦慮)5

4、偏曆

本穴屬于手陽明大腸經,為手陽明大腸經絡穴,位于前臂背面桡側,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首見于《靈樞經》,經脈循行中雖未有明确入耳中,但在絡脈中說“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脈”,且其循行上于頭面,且手陽明大腸經血氣從手走頭,善治頭面耳部疾病。

偏曆穴位于經穴與合穴之間,穴性偏熱具火性,以辛溫為主,因此,針刺本穴可清熱通經活絡。《針灸甲乙經》所說:“癫疾,多言耳鳴……偏曆主之”,《針灸大成·手陽明經穴主治》中也言明偏曆主治“耳鳴”之病,《黃帝明堂經》以及《醫心方》也記載偏曆能主治耳鳴之症。現代則有研究表明,針刺左側偏曆穴可以改變健康青年的頸内動脈的血流流動速度,從而改變腦血管血流動力學。

5、中渚

本穴屬于手少陽三焦經,為手少陽三焦經輸穴,位于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尺骨與桡骨間隙中點,首見于《靈樞經·本輸》,經脈循行有明确入耳中,繞耳周,别名中注、下都。中渚穴為三焦經脈氣所注之腧穴,五行屬木,禀少陽之相火之陰精,陰精中有木的發散之性,因此有疏解少陽氣機、瀉三焦邪熱、活絡通經、開竅益聰之功效。

《針灸甲乙經》曰:“狂…耳鳴…中渚主之”、“耳聾…中渚主之”;《外台秘要》亦說:“中渚…主熱病汗不出…耳鳴……耳聾…”;《黃帝明堂經》也述:“狂,互引,頭痛耳鳴……”,《經穴解》亦雲:“中渚之本病,目眩頭痛,耳鳴……”等等。

有研究采用MRI來研究針刺中渚穴發現,大腦皮質興奮的優勢區域包括雙側的颞葉,尤其是颞上回區域,而颞葉本就是聽覺系統中樞的所在區域,由此可證明中渚是治療耳鳴的有效腧穴。更有研究表明,耳鳴患者的雙側中渚穴壓痛的頻次、痛阈均高于非耳鳴患者。由上所知,中渚穴是治療耳鳴的效穴之一。

焦慮症和神經性耳鳴的區别(神經性耳鳴的發病與焦慮)6

結語:針灸治療神經性耳鳴方法較多,特色又豐富,如常規針刺、穴位埋線、梅花針、拔罐、鋒鈎針等,常常綜合運用,如結合中藥療法、心理治療、推拿方法等多種療法,目前療效均不差于西醫治療方法,相對經濟且無毒副作用等等;可以肯定針灸療法是神經性耳鳴臨床有效和特色突出的優勢療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