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痛風一輩子要注意飲食嗎

痛風一輩子要注意飲食嗎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2 03:57:02

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善,痛風患者逐年增多,痛風一旦發作常常會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痛風一輩子要注意飲食嗎(您喝水喝對了嗎)1

不少患者感慨西醫中醫偏方,求醫無數,為何還是反複痛風發作?不吃肉、不吃海鮮,活得像個苦行僧了,為何我的痛風還是不肯離我而去?

對于本身有高尿酸血症的人群,一次應酬、一瓶啤酒,都有可能導緻痛風發作或複發。痛風急性發作時那種燒灼和撕裂樣的疼痛,誰痛過誰知道。

關于痛風治療,尤其是喝水,你真的喝對了嗎?

痛風一輩子要注意飲食嗎(您喝水喝對了嗎)2

一、推薦喝什麼?

白開水

雖然市面上各種飲料五花八門,争奇鬥豔,但白開水永遠是最好的選擇。白開水,即自來水通過煮沸淨化得來的水,不僅經濟實惠,而且是中國膳食指南推薦飲用的。飲水應少量多次,要主動,不要感到口渴時再喝水。飲水最好選擇白開水。所以一般飲水量控制在2500 ml左右即可。處于痛風急性發作期的患者可适當增加飲水量至3000 ml/天。

痛風一輩子要注意飲食嗎(您喝水喝對了嗎)3

二、适量喝什麼?

1. 豆漿

很多人認為黃豆是高嘌呤食物,喝豆漿會引起痛風發作,其實不是哦,豆漿在制作過程中會溶于水,屬于低嘌呤飲食,五谷豆漿的嘌呤會更低一些。但秉持着過量沒有好處的原則,還是建議大家不要多喝,另外喝豆漿的時候最好不要加糖或其他的調味料。

2. 低脂、脫脂奶制品

研究表明,奶制品中的乳清酸、酪蛋白、乳白蛋白有助于尿酸排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成年人每天 300 g 奶,大約是 300 mL。建議選擇純牛奶!

3. 咖啡☕️

現在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咖啡可以降低尿酸,但有研究表明針對長期規律飲用咖啡的人,比如說每天喝 4 杯以上的咖啡,會進一步降低痛風發生的機會。

對于不常喝咖啡的人來說不建議這樣飲用,咖啡攝入過多會引起神經興奮、失眠,加重疲勞,反而不利于痛風的控制,在喝咖啡的時候建議不要加入糖和咖啡伴侶。

4. 蘇打水

堿化尿液可以增加尿酸鹽在尿液中的溶解程度,降低使用促進尿酸排洩藥物時形成尿路結石的風險。實際采用為碳酸氫鈉片,劑量為0.5-1.0 克每日三次口服。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蘇打水多為含糖蘇打水,過量飲用可能會加重中風的風險。有研究表明過量飲用蘇打水導緻慢性腎病的發生風險增加。因此可以與碳酸氫鈉片交替使用,同時食用堿性的水果和蔬菜作為補充,避免長期大量飲用以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5. 蔬菜汁

可以選擇含糖低的蔬菜,如芹菜、胡蘿蔔、黃瓜等榨成汁,當作飲品适量飲用,既有滋味,還能補充維生素。

痛風一輩子要注意飲食嗎(您喝水喝對了嗎)4

三、最好不喝什麼?

1. 酒類/含酒精飲料

啤酒、白酒不能喝?那紅酒呢?不少風友聽說紅酒中含有的「白藜蘆醇」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抑制痛風發作就有了躍躍欲試的想法。但是目前醫學界對于紅酒是否影響痛風還存在争議,紅酒畢竟含有酒精,反正無論是啥酒,最好都不要喝。

酒類對誘發痛風的危險度排行:

陳年黃酒:★★★★★★

啤酒:★★★★★

普通黃酒:★★★★

白酒:★★★

紅酒:★★

2. 含糖飲料

含糖飲料或果汁中的果糖不僅會增加胰島素抵抗,顯著提高血尿酸水平,還會促進肥胖和高血壓喲,引發痛風的風險甚至和白酒、啤酒相當。

3. 濃茶

由于茶的種類較多,因此嚴格界定喝茶對于痛風的好壞比較困難。有研究表明,喝茶似乎與痛風及高尿酸血症關系不大,但喝綠茶可能會與高尿酸血症有關。适當飲茶對于合并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痛風患者而言還是有益的。但是需要注意避免飲用濃茶,因為茶葉中所含的鞣酸會随尿酸排出,影響尿酸排洩。它還含有一些嘌呤成份,可能會對痛風産生不利影響。

痛風一輩子要注意飲食嗎(您喝水喝對了嗎)5

溫馨提示:

正确喝水做到以下 6 點

1. 建議每天飲水量不少于 2000 mL;

2. 養成喝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

3. 在運動、天氣炎熱等大量流汗的狀态下,應該随時補充淡鹽水,以免尿酸突然升高;

4. 合并高血壓或心腎功能不好的風友,注意喝水不能過量;

5. 餐後不要馬上大量喝水,以免引起胃脹和消化不良。

6. 晨起、睡前喝水。晨起喝一杯水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睡前适量喝水有助于預防夜間血液粘稠度增加。

痛風病友們喝水的目的是為了多排尿,促進尿酸的排出,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如果覺得白開水喝不下去,可以加一點枸杞、茶葉、檸檬片等改善一下口味。

痛風一輩子要注意飲食嗎(您喝水喝對了嗎)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