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被診斷為甲狀腺癌,内心難免會有很多困惑。我的預後到底怎麼樣?會不會複發?有沒有生命危險?今天我就通過以下四個關鍵詞來解惑分化型甲狀腺癌:
分級:預測你的複發風險
療效:判斷你的治療效果
歲月:跟蹤你的疾病變化
分期:預測你的死亡風險
分級
當你做完手術的時候,醫生會根據你的病理報告把你的複發風險分為低中高三級。我們之前揭示過甲狀腺癌複發的真相,所謂複發風險高其實是有殘留病竈的概率大。
網上有很多關于複發風險評估的文章,都是把美國指南翻譯過來的羅列,我列出來了想必你們也不願意看,我就用自己的話簡單說一下:
複發風險分級
低危
低危是指頸部要不沒有轉移,要不有一丢丢小的淋巴結轉移或者腺外侵犯。因為轉移的病竈少,所以有殘留的概率小,複發率就低(<10%)。
中危
中危是指頸部有一定程度的轉移,比如有一些肉眼可見的淋巴結轉移或者原發腫瘤侵犯了頸前的肌肉,但不至于懷疑頸部以外的問題。因為頸部有一些轉移病竈,所以可能有局部殘留,因而有一定的複發率(=20%)。
高危
高危是指頸部有很大範圍的轉移,比如有大個的淋巴結轉移或者原發侵犯了關鍵的部位。因為頸部有大量轉移病竈,所以很多時候頸部和頸外有殘留病竈的風險難以避免,因而有較高的複發率(>30%)。
療效
療效,顧名思義就是指治療的效果。可能兩個人初始疾病的狀态的是一樣的,但是治療的效果卻不同。
比如:一個甲癌病人轉移的範圍非常廣,他的手術醫生能完整的把腫瘤拿幹淨;另一個甲癌病人轉移的範圍也非常廣,他的手術醫生把他脖子打開就關上了,無能為力。這兩個病人的預後就是完全不同的。
再比如:一個甲癌病人有了肺部轉移,但是肺部吸碘良好,腫瘤指标迅速下降;另一個甲癌病人有肺部轉移,但是肺部不吸碘,腫瘤指标迅速上漲。這兩個人的預後也是完全不同的。
甲癌的療效,往往取決于你手術醫生的水平和你腫瘤自身攝碘的能力。
歲月
很多人關注腫瘤的分級和治療效果,但都忽視了另一個關鍵的主題:歲月。甲癌就是個慢性病,你的甲癌是否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而保持穩定?
我們來看看2016年世界甲狀腺大會上的一個例子:
39歲的男性病人因頸部疼痛發現頸椎腫瘤,穿刺顯示甲狀腺濾泡癌骨轉移;
骨掃描發現C6和T6兩處骨轉移,C6處手術加外放療,T6處外放療;
甲狀腺全切除,發現5毫米的濾泡癌;
碘治療時的停藥TG高達3220;
手術後,進行了第一次250豪居的碘治療,碘後TG32;
一年後,進行了第二次258豪居的碘治療,碘後TG20;
三年後,進行了第三次258豪居的碘治療,碘後TG12;
此後不再攝碘,治療結束。
毫無疑問,他是一個高危的甲狀腺癌,經過治療也沒有達到完全緩解。但是......
碘治療過去五年的時候,他的TG下降到了9;
碘治療過去十年的時候,他的女兒從大學畢業了,TG進一步下降到了6.2;
碘治療過去十五年的時候,他的女兒結婚了,TG更進一步下降到了5.2。
這就是歲月。
很多時候你的甲狀腺癌來勢洶洶,治療之後也不能完全緩解,但是它經過歲月的流逝保持穩定,你依然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分期
當把分級,療效,歲月結合起來的時候,也就知道了某個甲癌病人的生存率。分期就是根據年齡和疾病的轉移範圍情況來評估甲狀腺癌的生存率:
第一期
第一期是年齡小于55歲沒有發生遠轉的病人和年齡大于55歲沒有轉移的病人。絕大多數病人都是第一期的甲癌,一期甲癌的十年生存率高達98-100%。
第二期
第二期是年齡小于55歲發生遠轉的病人和年齡大于55歲有一定程度頸部轉移的病人。二期甲癌的十年生存率高達85-95%。
第三期
第三期是年齡大于55歲原發竈侵犯喉返神經,氣管,食管的病人。三期甲癌的十年生存率是60-70%。
第四期
第四期是年齡大于55歲原發竈不能手術切除或發生遠轉的病人。四期甲癌的十年生存率小于50%。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年齡會影響甲癌的生存率?原因在文章中已經解釋了:一個年輕病人和一個老年病人有一樣的分級(複發風險),但是年輕病人更容易有好的療效(攝碘好),腫瘤也不容易因為歲月的流逝而發生變化,所以他們的分期(死亡率)比老年病人相對要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