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詳解中華文化精髓

詳解中華文化精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4 14:22:33

詳解中華文化精髓?有句歌詞說得好,“傷人的話總出自溫柔的嘴”,一點沒錯話一旦說出口,就像射出的箭,再也不能收回了若不想傷害對方的自尊心,想為自己赢得好人緣,就需要學會“慎言”慎言不是不說話,慎言是當說話時就說,不該說話時就不要說,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詳解中華文化精髓?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詳解中華文化精髓(中華文化精華語絲20)1

詳解中華文化精髓

有句歌詞說得好,“傷人的話總出自溫柔的嘴”,一點沒錯。話一旦說出口,就像射出的箭,再也不能收回了。若不想傷害對方的自尊心,想為自己赢得好人緣,就需要學會“慎言”。慎言不是不說話,慎言是當說話時就說,不該說話時就不要說。

  詩海漫步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出處:《詩經·鄭風·将仲子》

  釋義:别人的閑談議論也能讓人感到畏懼。

  【巧言如簧,顔之厚矣】

  出處:《詩經·小雅·巧言》

  釋義:說的比唱的還好聽,這種人的臉皮實在太厚了。簧:樂器上的簧片,這裡引申為歌唱。

  【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

  出處:《詩經·小雅·小弁》

  釋義:君子一定不要輕易講話,小人正把耳朵緊緊地貼在牆上。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出處:《詩經·大雅·抑》

  釋義:白玉上的污點,可以琢磨除去;說話中的毛病,就無法挽回了。玷:玉石上的斑點。

  【名高毀所集,言巧智難防】

  出處:唐·劉禹錫《萋兮吟》

  釋義:名望高了,就成了诽謗的目标;花言巧語的中傷,再聰明的人也難以防備。

  【交疏自古戒言深,肝膽徒傾緻铄金】

  出處:唐·司空圖《狂題十八首》

  釋義:自古以來,都忌諱交情不深而對人說心裡話,否則,就是白白地用自己的真誠去換取诽謗。言深:無話不說。肝膽:真誠。铄(shuò):熔化。铄金:熔化金屬,比喻謠言、诽謗可以混淆是非。

  【風流不在談鋒勝,袖手無言味最長】

  出處:宋·黃升《鹧鸪天》

  釋義:一個人的風度不在于能說會道,不說話而胸有成竹才意味最深。

  名句拾遺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出處:《詩經·大序》

  釋義:提意見的人隻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出處:《禮記》

  釋義:不說難聽的話傷害别人,那就不會有難聽的話傷害自己。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出處:春秋·李耳《老子》

  釋義:聰明人不亂說,亂說的人不聰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出處:春秋·李耳《老子》

  釋義:真實的話未必好聽,華麗、動聽的話未必真實。信言:真實的話。美:華麗。

  【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出處:《荀子》

  釋義:說話說得得當,是充滿智慧的表現;不說話的時候能夠保持沉默得當,也是充滿智慧的表現。

  【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出處:《論語·陽貨第十七》

  釋義: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也】

  出處:《論語·顔淵》

  釋義:在規勸朋友時,要娓娓道來,不一定要苦口婆心地說。如果這樣還說不通,就要适可而止了,不要等到人家不耐煩而自取其辱。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出處:《論語·為政》

  釋義:先去實踐自己想要說的話,等真的做到了以後才把它說出來。

  【無傳無經之談,無聽毀譽之語】

  出處:晉·羊祜《誡子書》

  釋義:不要傳播毫無根據的言論,不要聽毀謗或贊譽的話。

  【君子揚人之善,小人揚人之惡】

  出處:唐·吳兢《貞觀政要》

  釋義:君子贊揚别人的優點長處,小人則說别人的壞話。

  【利刀割肉瘡還合,惡語傷人恨不消】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洪州法昌倚遇禅師》

  釋義:利刀割肉留下的創傷還能愈合,惡語傷人造成的怨恨不會消除。

  【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

  出處:宋·林逋《省心錄》

  釋義:耳朵不去探聽别人的錯處,眼睛不去盯着别人的短處,嘴巴不議論别人的過失。

  【君子千言有一失,小人千言有一當】

  出處:元·關漢卿《包待制智斬魯齋郎》

  釋義:有學問的人說上千句話,也難免會有一句不恰當;平庸之輩說上千句話,也可能會有一句是得當的。

  【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出處:明·陳繼儒《安得長者言》

  釋義:高興時說的話不容易兌現,憤怒時說的話常常不得體。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出處:清·朱柏廬《治家格言》

  釋義:人生在世,千萬不要說話過多,話說多了必定會有失誤。

  【但攻吾過,毋議人非】

  出處:清·陳确《不亂說》

  釋義:一心隻想克服自己的缺點,不要對别人的是非妄加評論。攻:指責,抨擊。過:過錯。毋議:不要談論。人非:别人的不是之處。

  【勿吐無益身心之語,勿為無益身心之事】

  出處:清·金纓《格言聯璧》

  釋義:不要做、不要說無益于身心的話和事。

  【朋友有過,則直言切谏】

  出處:《清朝野史大觀》

  釋義:朋友有過錯,就要直言指出并規勸。

  諺語集錦

  【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

  釋義:舌頭是利害的根源,嘴巴是禍福的門戶。

  【三寸不爛之舌】

  釋義: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真話好說,謊話難編】

  釋義:真心話容易說,謊話很難編造。說明編造謊言還不如說真話來得容易。

  【事不能辦得太絕,話不能說得太損】

  釋義:做事不能太過分,說話不能太尖刻。

  【話到舌尖留半句,事從禮上讓三分】

  釋義:說明說話要謹慎,做事要禮讓。

  【好衣暖身,好話暖心】

  釋義:好的衣服保暖身體,好的話語溫暖人心。

  【經目之事猶恐未真,背後之言豈可準信】

  釋義:親眼看到的事還恐怕未必是真的,背後人的議論怎麼可以信以為真?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釋義:耳朵聽到的不可靠,親眼看到的才是真實的。

  【會說的,不如會聽的】

  釋義:會說話的人不如會聽話的人。意謂說者雖然會說或會編造,但聽者也會聽出用意或發現破綻。

  【哪壺不開提哪壺】

  釋義:比喻專揭别人的短處或專說别人怕說出去的事。

  【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釋義:打人不打在臉上,罵人不揭别人的短處。指做什麼事情都得給人留有餘地,不要太過分。

  【傷人之言,深于矛戟】

  釋義:用言語傷害人,比用矛戟刺人還要深重。矛(máo):古代用來刺殺敵人的長柄兵器。戟(jǐ):古代一種合戈、矛為一體的長柄兵器。矛和戟,亦用以泛稱兵器。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釋義:說話的人沒有其他想法,聽話的人卻有想法。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釋義: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流言止于智者】

  釋義: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裡就不能再流傳了。形容謠言經不起分析。

  【好話勿在多講,有理勿在聲高】

  釋義:善良的話語不在講得很多,有理的話語不在聲音洪大。好話:有利于他人的話。多講:講得多和反複講。聲高:大聲說話。

  歇後語荟萃

  【放落斧頭聊天——隻說不做】

  釋義:比喻隻是空口說話,不付諸行動。

  【半天裡響鞭炮——放空炮】

  釋義:放空炮是發射出去的炮彈未擊中目标,比喻說話未達目标,也就是所謂的說大話。

  【上山砍柴,過河脫鞋——到哪裡說哪裡話】

  釋義: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變化,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

  【大年初一見到人——都講過年話】

  釋義: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拜年時都要說些吉利話。比喻要多說有益的話、贊揚的話。

  【鹦鹉學舌——人雲亦雲】

  釋義:鹦鹉學人說話,人說什麼它跟着說什麼。比喻沒有主見,隻會随聲附和。

  【門神裡卷竈神——畫(話)裡有畫(話)】

  釋義:“畫”與“話”同音。言外之意,話中有其他意思。

  【下巴底下支磚——張不開嘴】

  釋義:意思是不好開口。

  【和尚不齋——口是心非】

  釋義:和尚表面上說吃素,實際上不吃素。比喻口中所言與心中所想不一緻。齋:佛教、道教等教徒、道徒吃的素食。

  【嘴巴貼膏藥——開不得口】

  釋義:在嘴巴上貼膏藥,無法開口。意思是心裡有話,說不出來。

  【玩具店裡的娃娃——有口無心】

  釋義:比喻說話不經大腦,脫口而出。

  【九曲橋上扛竹竿——轉彎抹角】

  釋義:扛着竹竿在彎彎曲曲的橋上行走,曲曲折折。比喻說話繞彎,不直截了當。九曲橋,是指橋共分成九曲,曲折迂回。抹角:挨着牆角繞走。

  【賣什麼吆喝什麼——言行一緻】

  釋義:說明說的和做的完全一樣。

  【仙鶴打架——繞脖子】

  釋義:仙鶴脖子細長,打鬥時,脖子會纏繞在一起。比喻說話辦事拖拖拉拉,不直截了當。

  【東扯葫蘆西扯瓢——逮住啥說啥】

  釋義:比喻說話東一句西一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