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腦供血不足3個小動作有效改善

腦供血不足3個小動作有效改善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8 19:13:19

大腦作為人體的“司令官”,必須要有充足的血液供應才能夠順利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動。然而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越來越多的人出現腦供血不足,日常生活也難免受到影響。

但對于腦供血不足,很多人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究竟腦供血不足是怎樣一個病症?哪些原因可以導緻這一情況?又該如何改善?

1

腦供血不足

不是疾病,而是症狀

腦供血不足,顧名思義,就是腦部某一局部血液供應不足,可引起腦功能障礙。但嚴格來說,腦供血不足并不能算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系列症狀的俗稱。

腦供血不足,高發于老年人。據不完全統計,60歲以上人群中,7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腦供血不足;80歲以上老人中,腦供血不足者占80%。但不排除年輕人也可能存在這一情況。

腦供血不足3個小動作有效改善(腦供血不足不是病)1

臨床上,腦供血不足有急性和慢性腦供血不足之分,哪些症狀可能預示腦供血不足?大家不妨簡單自測一下:

1

感覺功能障礙

大腦血液供應不足,可導緻腦部感覺器、感覺神經纖維、分析區域等受到影響,常表現為面部、唇舌以及一側肢體麻木或異物感

有的人也可能出現眩暈、視物不清甚至一過性失明,或是突然出現耳鳴、聽力減退等現象。

2

運動神經功能失靈

運動神經功能失靈常常是腦供血不足最常見的征兆表現。容易出現肢體無力、走路不穩、拿不穩東西、運動不靈活等症狀,有時也可能出現肢體痙攣或跳動。

說話、吞咽等動作也受運動神經支配,如果運動神經受到影響,也可能出現說話不清、吞咽困難等表現。

腦供血不足3個小動作有效改善(腦供血不足不是病)2

3

精神意識障礙

腦供血不足會引起大腦缺血缺氧,使腦實質發生廣泛彌漫性病變,易出現頭暈、昏昏沉沉、嗜睡或失眠等精神狀況的改變,也可能導緻記憶力減退,甚至短暫性的意識喪失或智力減退,增加老年癡呆症的發生風險。

也有的人可能出現性格上的變化,如:原來孤僻、沉默寡言的人變得愛說話、急躁等。

腦供血不足的檢查診斷

年齡大于60歲的人,如果出現頭暈頭痛、失眠多夢、耳鳴、記憶力明顯減退、肢體麻木等症狀,且持續2個月以上,應及時就醫進行腦電圖、腦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經顱多普勒超聲等相關檢查,以便确診。

腦供血不足3個小動作有效改善(腦供血不足不是病)3

2

4大常見原因

均可導緻腦供血不足

大腦血液供應不足,全身上下都可能受到不良影響。究竟哪些原因容易造成這一現象的發生?

1

血管狹窄、血流緩慢

這兩個原因很好理解:與腦部供血相關的血管狹窄,供應給腦部的血液自然相對減少;血流緩慢,則單位時間内供給的血液也也少于正常情況,都容易造成腦供血不足。

而大家所熟知的“三高”就可以造成這樣的結果:

高血壓:可使血管内膜受損增生,血液中有形成分更易沉積,進而造成管腔狹窄;

高血糖:可損傷血管内皮,增加管腔狹窄風險;還可使紅細胞和血小闆的聚集性增強,增加血液粘稠度,減緩血流,甚至血液瘀滞形成血栓;

高血脂:脂類物質含量升高,易引起動脈硬化,導緻管腔狹窄;如果斑塊破裂,還可形成微血栓,堵塞小血管,影響供血,甚至直接導緻腦梗。

腦供血不足3個小動作有效改善(腦供血不足不是病)4

2

心髒疾病

如果心髒存在疾病,也可誘發腦供血不足。如:冠心病人心血管狹窄,每次泵出心髒的血液相對減少,供應給腦部的血液自然也會有所減少,從而造成腦供血不足。

心衰患者心髒收縮無力,房顫患者心髒收縮不完全,都可導緻排出心髒的血液減少,從而影響腦部供血。

腦供血不足3個小動作有效改善(腦供血不足不是病)5

3

低血壓

比起高血壓,大家對低血壓的認識更少。它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于正常的狀态。一般來說,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于90/60mmHg即為低血壓。

血壓過低,心髒泵血量減少,也沒有足夠的動力推動血液前進,這樣一來,就容易造成全身血液灌注不足的情況,當然也可以導緻腦供血不足。

可見,對于高血壓人群而言,降壓也不可急于求成,以免造成血壓過低,影響腦部供血。

4

頸椎疾病

部分頸椎疾病可能壓迫到心髒向腦部輸送血液的血管,使血管變窄,從而影響血流,造成腦供血不足。

此外,嚴重的貧血也可導緻腦供血不足,引發頭暈頭痛、記憶減退等相應症狀。

腦供血不足3個小動作有效改善(腦供血不足不是病)6

3

如何改善或預防腦供血不足?

對于已有腦供血不足症狀的人而言,找到病因并積極控制是關鍵。如:“三高”人群,應盡可能地将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内,以防腦血管進一步病變,加重腦供血不足;心衰、房顫、頸椎病患者等也應積極治療。

而對于正常人而言,随着血管的老化,也難免出現腦供血不足的情況,因此,積極預防是關鍵。

以下幾種方法,既适用于健康人群預防腦供血不足,也适用于腦供血不足人群進行改善。

腦供血不足3個小動作有效改善(腦供血不足不是病)7

1

一組營養素,保護血管

01補充抗氧化物質

維生素C、維生素E、花青素、番茄紅素等抗氧化物質能幫助清除自由基,減少其對血管的損傷,從而輔助減少脂類物質等在血管壁上沉積,預防血管管腔狹窄,以保證血液供應充足。

新鮮的蔬菜水果,如:番茄、藍莓、桑葚、橘子等,都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每天應保證足夠的攝入量。

02 多吃不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使膽固醇酯化,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還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環,對預防高血脂、保護心腦血管大有益處。

生活中不妨适當增加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魚肉、堅果、蘑菇、奶類等。

腦供血不足3個小動作有效改善(腦供血不足不是病)8

2

“一動一泡”,促進血液循環

通過促進血液循壞,可改善因血流緩慢等原因導緻的腦供血不足。

01 運動

運動是非常好的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的方法,能輔助通暢血流,改善腦供血。

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太極拳、遊泳等,每周至少3次。運動強度以中等為宜,即心跳稍快又能輕松說話,但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此外,看電視時也可以踮腳,它能使心肌獲得更多的氧氣,也能增加下肢血液的流通量,增加血流速度,從而改善血液循環。

02泡腳

泡腳也是公認的促進血液循環的好方法,建議每天晚上用40℃左右的溫水泡腳15~20分鐘,還可遵醫囑添加部分相關中藥,更有利于血液循環。但糖尿病患者、靜脈曲張患者、皮膚感染破潰患者需謹慎進行。

腦供血不足3個小動作有效改善(腦供血不足不是病)9

3

三個姿勢,一種操,護好頸椎

現如今“低頭族”随處可見,頸椎承受的壓力可能高達50多斤,更易發生頸椎病變,壓迫血管,影響大腦供血。

01糾正不良姿勢

走路時應擡頭挺胸、平視前方,不要含胸駝背,以免壓迫頸部神經,久而久之造成頸椎骨質增生。坐着時可以在頸椎處放一個靠枕,起到支撐作用,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睡覺時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一般以10~15cm為宜。

02“米”字護頸操

健康人群平時不妨适當多活動活動頸椎,放松頸部肌肉,避免長時間同一姿勢帶來的僵硬感。

可以用頭跟着“米”字的筆畫運動,前後左右全方位鍛煉頸椎。但要注意動作幅度,不要引得脖子咯咯響。

腦供血不足3個小動作有效改善(腦供血不足不是病)10

腦供血不足3個小動作有效改善(腦供血不足不是病)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