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有句俗話說“冬至到清明,海蛎子肥晶晶”。為了準備度過漫長的寒冬,海蛎子會在立冬過後努力囤積身體内的養分和油脂,把自己養得豐滿肥腴、汁水充足,這也正好給食客們大飽口福的機會。
記者采訪中發現,最近市場上的海蛎子突然多了。一種是大車拉來的海蛎子,這主要集中在早市的周邊,海蛎子外殼的泥沙還沒有沖洗幹淨,10元兩斤;一種是農貿市場擺在攤位上外殼沖洗幹淨的海蛎子,15元兩斤;還有一種個頭大一些,一斤能稱四五個,10元一斤。
在榉林山早市,一位業主告訴記者,目前市場的海蛎子絕大部分來自紅島、膠南和威海乳山。紅島的海蛎子是養殖在海邊的灘塗中,個頭不是很大,外表泥沙比較多,回到家需要仔細把泥沙刷幹淨。紅島的灘塗中微生物多營養豐富,海蛎子肉飽滿。膠南、乳山的海蛎子個頭大,由于是在海水中用籠子養殖的,外表幹淨,呈灰褐色,剝開的海蛎子肉質也很飽滿,有一種肉質要流出體外的感覺。價格一般10元一斤。
大型超市:海蛎子論個賣
在香港路一家大型超市,記者看到來自法國的吉拉多生蚝,重量和我們市場的相當,隻是外殼看起來有點扁平,這種進口的海蛎子一隻40元左右。另外一種産自廣東,個頭比較大,一隻兩斤多,每斤15元。
一位餐飲從業者告訴記者,法國、意大利和愛爾蘭進口的生蚝,個頭都不大,價格每隻都在30元以上,主要是高檔酒店采購,都是用來生吃。廣東運來的海蛎子也是養殖的,個頭較大,一般都在一斤左右,大的能有四斤重。這種海蛎子适合蒸着吃或者烤着吃。
産地探訪:一方水土養一方蚝
青島海洋與漁業局的專家介紹,海蛎子好不好吃,跟品種關系不大,主要取決于所在的海域。海水鹽度越高,海蛎子的細胞就必須含有更多具有味道的氨基酸才能與外部的鹽分平衡,因此味道會更加可口。當地浮遊生物與溶于海水的礦物質,能使海蛎子帶有獨特的細微風味。
紅島海蛎子地處大沽河等河流的入海口,微生物豐富,有助于海蛎生長;乳山海蛎子,生長在膠東半島東端,海水幹淨,再有寒暖流交彙,海水溫暖,營養充足,長得也快。
法國、意大利等歐洲進口的海蛎子,自然環境下長大後,要放在幹淨的水域再養殖一段時間才能運到世界各地。這種海蛎子吃的是品牌,至于營養價值應該是和國産海蛎子伯仲之間。
牡蛎生蚝海蛎子,三者啥關系
國外吃的牡蛎,還有南方人吃的生蚝,和我們平常吃的海蛎子,長得差不多,它們是個啥關系?
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專家介紹,牡蛎是牡蛎科下幾十種可供食用的牡蛎的統稱,其中的牡蛎屬和巨牡蛎屬都是咱們餐桌上的常客,比如那種又大又長的巨牡蛎屬的太平洋長牡蛎,以及高端西餐店裡帶着大西洋氣息的牡蛎屬歐洲平牡蛎。在國内,牡蛎有很多叫法,北方人習慣叫海蛎子,福建閩南和台灣地區一般叫蚵仔,廣東和港澳地區一般叫蚝。而我們常說的生蚝,其實是廣東地區為了将鮮活的海蛎子與曬幹的海蛎子(蚝幹)區分而來的叫法。生蚝,應該理解為生猛、鮮活的蚝,而不是“隻能生吃”的意思。
青島做法:
清蒸碳烤最多
清蒸海蛎子是最原汁原味的吃法,南方人叫“吹蚝”,就是将新鮮的蚝原隻隔水蒸,讓水蒸氣将蚝“吹”熟。出鍋時,蚝蓋微微張開,裡面的蚝肉若隐若現。掀開蚝蓋,白嫩嫩肥嘟嘟的海蛎子色澤光潔,讓人想一口啖之。
而“碳烤海蛎子”要的是蒜蓉的香味和海蛎子結合起來,去除海蛎子中的腥味。蒜蓉要好吃,得用油熬。蒜蓉三七分兩份,七分蒜蓉小火慢炸。炸好的蒜泥,呈金黃色和生的蒜泥一起加鹽攪拌均勻。海蛎子洗淨晾幹,把蒜蓉滿滿地堆上去烤熟即可。
外地經典:
福建蚵仔煎
蚵仔煎雖然到處都吃得到,但是做得最好的還是福建廚師和潮州廚師。來自潮州的大廚郭端,青島廚師界人稱阿端,他介紹要做出好吃的蚵仔煎,最首要的條件便是采用新鮮的野生小海蛎子。除了新鮮的小海蛎子,番薯粉也是使蚵仔煎美味的另一個重要關鍵。青島本地用得最多的澱粉和面粉的混合物,但是隻有純番薯粉才能調出香醇濃郁的粉漿。做出的蚵仔煎味道才能又黏又Q。
另外,雞蛋的選用也是一門學問,重視香味的店家會采用顔色深黃的土雞蛋,冬天搭配小白菜、夏天搭配嫩茼蒿,煎出來的蚵仔煎,吃時再淋上以味噌、番茄醬、辣椒、醬油等熬成的醬汁即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