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有人總覺得自己有病

有人總覺得自己有病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24 10:10:09

來訪者1:我自幼體弱,經常看醫生,父母和我都比較關注我的健康,有點風吹草動就擔心是不是得了什麼大病。半年前,我的叔叔因腦瘤去世了,我就感到更緊張了,擔心這個病會遺傳,就經常感覺頭暈腦脹,懷疑自己腦子也有問題,反複到醫院做檢查。醫生跟我說沒有發現問題,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我還是很擔心,寝食難安,自己也上網查找各種信息,買了醫學書籍看,總是不放心。過不了1個月又要去看醫生,聽醫生說沒問題就放心些,可出了醫院又開始擔心,筋疲力盡,不能堅持工作,實在太痛苦了。

來訪者2:我從小就害怕打針,害怕去醫院。這半年,我經常感到腸胃不舒服,有時候惡心、腹瀉,有時候便秘、腹疼,懷疑自己得了結腸癌,整天擔憂,害怕哪一天就離開了這個世界。家裡人讓我去醫院檢查,但我又害怕化驗檢查可能會讓我感染上别的疾病,也害怕醫生給我誤診。

有人總覺得自己有病(總覺得自己有病)1

以上是兩位來訪者的自述。在精神科臨床和心理幹預的案例中,“假想疾病”困擾了很多個體,不僅使本人遭受痛苦折磨,也對醫患關系、家庭關系等造成了不良影響。

從以上兩位來訪者的表現來看,他們都受到了“假想疾病”的困擾。這類患者可能患上了一種精神疾病——疑病症,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對健康問題過度擔心,困在虛假信念的囹圄之中,時刻擔心患病或害怕病情加重。

但他們的行為反應有所不同,有些患者會像來訪者1一樣,想了解關于疾病的一切信息,他們會過分地定制特殊食譜、增加服用藥物或保健品,他們對患病的恐懼,超過了對生活的樂趣。也有部分患者會像來訪者2一樣,雖然擔心疾病,但更懼怕醫療行為,會避開一切與其有關的主題,如抽血化驗、打針或者接種疫苗等。

我們每個人對身體狀态的感覺都是不同的。這樣的感覺會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家庭或個人的樂觀和悲觀程度,内心平靜抑或焦慮的傾向……總體來說,高焦慮者更會擔心自己的健康狀況。在疑病症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認知行為治療理論認為,焦慮是疑病症的基本問題,其核心是對軀體不适的錯誤解釋,并将其看成是嚴重疾病的特征。

有學者提出了疑病症認知整合模型:個體對軀體不适過于敏感,通常會靈敏地感受到一些細微感覺,并且感受強度似乎大于實際;一旦把這種感覺解釋為某種疾病的症狀,個體的焦慮水平就會進一步增高,而增高的焦慮會使那些異常的軀體感覺更加明顯,從而進入惡性循環。

有疑病型焦慮的個體往往處于一些特殊時期,比如,失業或升遷、更年期、子女離家、遷居、移民等。在這些時期,個體常是無安全感和威脅到其自戀完整性的狀态,憂心忡忡地想要在内部器官中對焦慮進行定位,這種行為實際是一種焦慮向身體的轉移,對潛在的死亡的焦慮。這種對患病的恐懼,實際是對無法掌控自己的存在、身體、思維的恐懼。

疑病症病程有慢性波動性,影響個人和社會功能。患者比較排斥到精神專科或心理診所就診,通常認識不到“病理性焦慮”才是令他們痛苦的根源。個體一旦覺察到自己反複“假想疾病”,應當及早尋求精神心理專業人員的幫助,盡快擺脫困擾。

文:北京安定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副主任醫師 楊祥雲

來源: 健康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