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的大便“臭氣熏天”
有些人的大便臭味卻很輕?
️為什麼大便會有臭味?
️不同氣味的大便預示了哪些疾病?
️不同顔色的大便預示了哪些疾病?
林國樂
北京協和醫院
基本外科 主任醫師
劃重點
01
大便的氣味是如何産生的?
當我們攝入食物後,人體消化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經肛門排出的食物殘骸正是大便。
正常糞便是由3/4的水分和1/4的固體物質組成。這些固體物質中大約30%為戰死糞場的腸道微生物群,30%為未消化的食物與消化液、脫落上皮細胞混合而成的物質,10%~20%為無機物,2%~3%為蛋白質。
人體糞便的氣味與腸道微生物群息息相關。正常情況下,人類胃腸道中至少有500種不同的微生物,其數量級高達100萬億,重量約1公斤。其中大多數為細菌,也有病毒、真菌等,主要分布在回腸和大腸。
這些腸道微生物群可以輔助食物消化和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食物在其發酵作用下,産生二氧化碳、氧氣、甲烷、硫化氫、硫醇等多種氣體,相互融合形成帶味腸氣,還能産生糞臭素、吲哚等代謝産物,在其熏陶助力下,讓大便“别有風味”。
劃重點
02
大便為什麼會有不同氣味?
大便本身常帶有臭味,隻是輕重不一,當我們每日攝入不同種類的食物,其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質等營養物質的構成比例不同,也就使排洩物中最終含有各種代謝産物的比例不同,從而導緻大便的氣味存在個體差異,這也是造成“肉食者味重,素食者味輕”的原因。
此外,由于人體缺乏某些消化蛋白酶、某種食物的攝入過多等原因,胃腸道的加工不一定能完全洗滌清除食物本身的氣味,因而食物殘渣中依然可能留有味道。比如過度攝入榴蓮或蒜類,就有可能排出帶有榴蓮味或蒜味的大便。
除了飲食結構,大便的臭味還可能與消化系統或全身性疾病、排便習慣(大便頻率)、腸道菌群多寡等因素有關。例如,對于排便頻次較少的便秘人群,本身可能存在腸道菌群失調,大便臭味也可能更為濃烈。
劃重點
03
大便的不同氣味預示着哪些疾病?
人體排出的正常大便本身會帶有些許臭味,但通常不重,即便有時排出的氣味較重,一般在短時間内就會消退。而如果大便出現異常臭味,可能提示胃腸道出現了疾病。
例如:
魚腥臭味大便:可能提示阿米巴性腸炎;
酸臭味大便:可能出現于脂肪酸分解或糖類異常發酵性疾病;
惡臭味大便:可能提示慢性腸炎、重度痢疾、消化道大出血、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等胰腺病變、結直腸癌。
大便氣味可能成為提示消化道健康的“晴雨表”,但需要注意的是,僅憑大便有臭味與無臭味,無法直接判定是否與腸道健康相關。即便是專業人士,仍需綜合考慮患者的臨床表現、糞便顔色或性狀等參數、糞便檢測、結腸鏡等影像學檢查結果,才能對疾病做出正确診斷。
劃重點
04
大便出現這4種顔色,當心癌症找上你!
除了大便的氣味,大便的顔色也很重要,我們正常大便的顔色是黃色、褐色,但如果大便出現以下這4種顔色,千萬别掉以輕心,最好去醫院進行檢查,再對症治療。
1. 黑色的便便
如果發現時不時地排出黑色的大便,那麼就要引起重視,然後盡可能地排除一些比較常見的可以誘發黑便的因素,比如是不是吃了豬血、黑芝麻糊等食物,或者是不是服用了部分藥物引起的。
如果不是的話,那麼就要當心是不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可引起黑便的情況有食管癌、胃癌等,此外,由腸癌引起的下消化道少量出血時,也可能引起黑便。
2. 紅色的便便
相對于黑便,紅色的便便還是更好判斷的,但隻要有過這種情況,就要當心,因為如果便便是紅的,就說明是屬于血便,在排除由于痔瘡引起的出血後,要警惕是否是由下消化道出血所緻。如大便混合血液,而且有溝槽,應該考慮直腸癌等下消化道的問題。
3.灰白色的便便
便便呈灰白陶土樣,很可能是由于膽汁進入腸道的通道被阻塞,消化道内沒有膽汁的參與。常見的疾病有膽管癌、胰頭癌、肝癌等,這些疾病容易導緻膽管阻塞,導緻灰白色大便的形成,最好趕緊到醫院進行檢查。
4.綠色的便便
便便呈現綠色,有可能是因為大量食用了綠色的果蔬引發的,不過在排除了這個因素以後,就要當心是不是腸胃出現了問題,尤其是便便呈水樣或糊狀,還伴有酸臭味的話,那麼多半是消化不良、急性腸炎、腸癌等。
劃重點
05
如何才能讓大便不臭?
除了及時治療胃腸道疾病、保持腸道健康,還要有健康的生活、飲食和運動習慣,這有助于保證大便頻次、預防便秘和改善腸道菌群失調,從而可能減輕大便的臭味。
1.足量飲水、吃動平衡、均衡膳食
ꔷ 足量飲水:正常男性、女性每日的飲水量分别為1700ml、1500ml,足量的飲水可以防止大便幹燥。
ꔷ 堅持鍛煉:每周應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累計150分鐘)的運動,如慢跑、健步走、騎自行車等。
ꔷ 均衡膳食:控糖限酒,少油少鹽,不暴飲暴食,多吃膳食纖維,包括谷薯類(200克/天~300 克/天)、新鮮蔬菜(300 克/天)和水果(200克/天~350 克/天)。每周最好能吃300克~500克的魚,蛋類和畜禽肉300克~500克。
2.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晨起的起立反射,有利于促進大腸運動和産生便意,因此晨起後是大腸活動最為活躍的時間點(男性排便行為一般在上午7時~8時之間,女性較男性晚1小時左右)。另一方面,進食容易誘發排便反射,有利于成功排便,因此,推薦在晨起或餐後2小時内嘗試排便。
此外,排便時應集中注意力,減少玩手機、閱讀等外界因素的幹擾,建議每次排便時間不超過10 分鐘。
便便健康小貼士
1.人體糞便的氣味與腸道微生物群息息相關
2. 大便出現異常臭味,比如腥臭、酸臭或惡臭,可能提示胃腸道出現了疾病
3. 大便出現這4種顔色需要警惕癌症:黑便、血便、灰白色便便、綠便
4. 如何才能讓大便不臭?
ꔷ足量飲水、吃動平衡、均衡膳食
ꔷ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來源: CCTV生活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