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發源地在黃河流域,也就是說二十四節氣中關于天氣的參考數據,古人大概是按照黃河流域中原地區,以及華北平原南部的物候進行參考制定。由此,說白露節氣以後,天氣涼爽泛指北方地區,而南方地區距離赤道較近,像華南地區,沒有北方純粹意義上的“凍天”,也就和白露節氣天氣涼爽明顯不搭邊。因此,可以說北方進入白露節氣以後,秋意明顯濃,比如我華北中部這裡,現在已經感覺到秋高氣爽,大中午隻要不在太陽下面,就會感覺到涼涼的秋意。
立秋不是秋,天涼白露後:立秋節氣時常和三伏天高度重合。比如今年立秋節氣完全在二伏至三伏間,8月22号才進入處暑節氣,8月24号才出來“三伏天”。所以你看,立秋節氣時常也是三伏天,即便是在北方,立秋節氣還是很熱,由此而來“立秋不是秋”的說法。立秋節氣15天以後,是處暑節氣,如今處于處暑節氣的末期,在9月7号就正式告别處暑入了白露節氣。
白露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5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三節氣,之後還有秋分、寒露和霜降節氣。從立秋節氣太陽黃經到達135°,至白露節氣太陽黃經達到165°,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太陽直射我們北半球的角度,越來越向南半球移動。同時,夏季風南下,冬季風同樣逐漸南下,在華北地區,可以明顯發現夜幕星河降臨越來越早。在立秋至處暑節氣,北方早晚就已經逐漸感覺到絲絲秋意;到了白露節氣,北方絕大部分地區的人們,真的能夠感覺是秋天意味。
白露節氣來臨,意味着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在《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對“白露”的解釋是“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秋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也就是說,當地早晚溫差明顯,有凝露為霜的時候,天自然溫度明顯下降。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個解釋明顯參照了北方物候在白露節氣的特點,也就是說在黃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區,在白露節氣來臨時,有凝露為霜氣候特點。由此可以看出,白露節氣以後,在北方絕大部分地區,就會進入涼爽的秋天。
如果按照氣象學劃分秋天來臨,嚴格意義上來說,真正入秋需要當地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維持在22℃以下,才算真正意義上的秋天。所以需要當地白天氣溫在25℃左右,夜間氣溫在15℃左右的時候,日平均氣溫才能維持在22℃以下。此時,真的是進入到早晚白露為霜,秋高氣爽之際,有民謠:“立秋向日葵花放, 處暑西樓聽晚蟬。 翡翠園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華天。 枯山寒露驚鴻雁, 霜降蘆花紅蓼灘。”
由此可見,白露節氣來臨,對北方大部分地區來說,逐漸進入到涼爽的秋季;而南方地區,進入涼爽的秋季,還需要一些時日耐心等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