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隔代親”是個特别普遍的現象,有一種餓,叫做奶奶覺得孫子餓。我們隔壁小雨奶奶總是擔心孩子營養不夠,千方百地給小雨補充營養,粥裡加肉絲、肉丁以及魚片......,面條裡放牛肉、雞蛋......,就這還怕孩子餓,中間還經常給小雨加餐,孩子要零食也通通滿足,按理說小雨照這個養法,應該是個小胖墩,可恰恰相反,小雨面黃肌瘦,經常發燒感冒,不知道的還以為奶奶不好好帶孫子呢!
經常聽小雨奶奶羨慕人家寶寶的大腮幫子、粗大腿,抱怨自己孫子怎麼養都養不胖... ...,殊不知小雨因為每日進食過于營養和緊湊,脾胃得不到休息,造成脾胃損傷,引起積食,孩子胃口越來越差。長此以往,小雨抵抗力也越來越差,發燒感冒成了家常便飯,經常半夜發燒往醫院跑,身體發育也受到了影響。
圖片來源:昭元兒童攝影(配圖與本文内容無關)
兒科醫生介紹,孩子發燒是長期多食引起的營養過剩,體内積食産生内熱後,又飲食不節,加重了積食,如此則反複發燒、便秘。
醫生建議,孩子可适當服用一些消積清熱藥物,并配合食用米粥、面湯等清淡、易消化食物,少吃肉類和蛋類,最好暫時吃到七成飽,不宜過食、飽食。
臨床上,跟小雨一樣,積食的患兒可不少。
小兒積食有哪些征兆呢?
1.突然食欲不振、厭食,甚至餐後惡心嘔吐。
2.胃部不适、肚子脹熱、口臭,尤其打嗝時有酸腐氣味。
3.所謂“胃不和則卧不安”,積食還會導緻患兒睡眠不安,睡覺時不停翻身、磨牙。
4.手、腳心熱,甚至引起發熱。
5.大便幹燥酸臭,放屁頻繁且氣味臭。
6.舌苔白厚或黃膩。
出現以上症狀時,家長需警惕孩子是否積食。
如何辨别孩子是積食引起的發燒呢?
1.突起發熱,沒有其他明顯症狀,與感冒有明顯區别,體溫高,常在38~39℃之間。
2.精神狀态基本正常,個别高燒時會有萎靡不振現象。
3.胃口不佳,看見食物無明顯興趣,大便幹或兩天無大便,腹脹鼓起,輕拍時有蹦蹦響聲。
4.手、腳心發熱,後背和腹部較熱,舌苔較厚、白膩,口中有異味,呼出的氣體較熱,扁桃體可能會有發紅。
積食發燒和感冒發燒的區别是什麼呢?
寶寶若是積食發燒,發燒之前,孩子食欲好,長期過食油膩、高營養食物,發熱前無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狀,發熱伴有大便幹、厭食、舌苔厚膩等症狀;若是感冒發燒,發燒前常因季節交替、溫差較大而受涼,伴有頭痛、怕冷、鼻堵、流清涕、咳嗽、喉嚨發癢等症狀。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對于積食患兒,主要的處理手段是防不是治,要想小兒安,三份饑和寒。
孩子積食了可以這麼辦!
醫生說,在孩子症狀輕微時,家長馬上加以食療、推拿等,一般不會再發展,很快就好了。
比如口氣重、食欲不好、舌苔厚、偶爾咳嗽的話,一般煮點白蘿蔔米粥就可以了。吃點陳皮小米粥,蔥白、白蘿蔔煮水,山楂煮水也可以。
當然可以吃點消食片,但消食片不能常吃,因為身體也有惰性,天天有人幫助消化,時間長了其就不想工作了。
如果發現有睡不安甯、腹脹、有時想吐的症狀,大家可以用雞内金給孩子烙點焦馍吃。
和面時放上雞内金、芝麻,烙成焦馍,雞内金别放太多,放多了苦,孩子不愛吃。
如果已經有發燒、嘔吐的症狀,建議及時就診。
積食注意事項:
1、一頓吃傷,十頓喝湯。
針對那些上吐下瀉的孩子,家長這時不應該再給孩子喂食,不要讓孩子吃那麼多。久病體虛的人喝點小米粥,不用吃藥,時間久了就能恢複身體正常機能。粥是最養人的,可以預防治療很多疾病。比如,孩子經常盜汗出汗多,熬米湯的時候,裝點桑葉放到紗布裡,丢到米湯裡一起煮;夜驚的話,可以喝點麥仁粥。
2、飲食傷胃、則為嘔吐; 飲食傷脾、則為洩瀉。
胃氣是往下走的,胃氣上移就會嘔吐;胃喜溫,大冬天露着肚臍、胯部、吃冰淇淋,女孩兒多有不孕情況。
3、食生飲冷傷胃脘。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是這個地方該吃的東西現在大量吃,問題就來了。南方人體質不同,吃點水果補充電解質等,很快都通過汗液排洩,但北方人不同,排不出來就傷脾。
4、舌苔厚,少吃肉。要吃肉,舌苔厚。
孩子舌苔厚,肚子裡有積滞,消化功能弱,就不要吃油膩食物,可以靠清淡飲食來消化積食。隻要看見舌苔厚,飲食就要清淡。身體弱的孩子吃東西不要太複雜。
5、熱病稍愈,食肉乃複。
6、揚湯止沸,莫如釜底抽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