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對于曹魏來說這是不幸的一年,因為這一年裡曹操去世了,他永遠的離開了他一手創建的曹魏,曹丕作為繼承人,從父親那裡接過了王位,接着他又逼漢獻帝退位,就這樣,曹丕沒有花費多大的力氣,就當上了皇帝。
很多人都以為,曹丕是曹操的接班人,如今又成為了皇帝,應該大有作為,可以追趕甚至超越他的父親才正常,但是事實顯然和這一想法相去甚遠,曹丕始終沒有曹操那樣的戰略眼光,夷陵之戰的失敗,使得曹魏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最佳機會。
稱帝以後,他應該大力的培養曹家的勢力,對外戚進行抑制才對,這樣才可以避免外戚專政的情景再度出現,可他走向了另外一個完全相反的方向:瘋狂的打壓曹氏一族,甚至想要殺掉自己的親弟弟曹植,這使得士族門閥的力量進一步擴大,威脅到了曹家人的統治,士族門閥過度強大給國家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延續到了東晉,更讓人意外的是,他竟然忘掉了自己父親曹操的囑托,重用了司馬懿,最後的結局都知道了,魏蜀吳三家征戰多年,不過是在為司馬家做嫁衣而已。
曹丕不光在能力上比不上曹操,在壽命這件事上也沒有能夠比得過曹操,曹操一共活了66歲,但是曹丕年僅40歲就去世了,為什麼他會英年早逝呢?專家們有兩個結論:
第一是因為曹丕貪圖享樂,不守孝道。史書中有過記載:曹操屍骨未寒,曹丕本應該為其守孝,但是他卻衣錦還鄉,等他到了谯縣以後,他更是把守孝這件事忘得一幹二淨,整日飲酒作樂,生活非常奢侈。
古人對孝道這件事是非常重視的,李密的《陳情表》裡有一句"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可以看出,在一些時代,孝道是治國之本,曹丕這樣的行為,自然是引來了不少人的批評,認為他沒有把帝王之禮放在眼中,在父親喪期内胡吃海塞的行為其實是在自毀基業。
一個人若是不懂得收斂,做事情毫無顧忌的話,那麼他的下場很有可能非常凄慘,就如同曹丕一樣,他連孝道都沒有放在眼裡了,還有什麼可以約束他麼?他得意忘形的走上了作死之路,最終落得了一個短命的下場。
第二是因為曹丕喜好女色,《世說新語》裡邊曾經記載過,曹操去世以後,曹丕還把父親所有的女人都納為了自己的妃子,一次他生病了,卞夫人去看望,結果發現曹操以前的女人竟然在曹丕那裡,這讓夫人非常生氣,直接開口大罵。
常言道:色字頭上一把刀,曹丕身為皇帝,可以接觸到各種美女,若是他自己沒有一定的自制力,過度沉迷女色的話,那對于身體的負面影響真的非常大。
筆者個人認為,曹丕之所以短命,其實還和當時的政治環境有分不開的關系,雖然他已經當了皇帝,但是天下并不太平,還要和蜀國吳國打仗,北方也有匈奴在虎視眈眈,曹丕雖然喜好女色,但他不是一無是處之人,不可能完全對這些事情不上心的,這些事情會給身體造成極大的壓力,影響到健康。
另外一個角度,心理原因也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從曹丕的詩詞歌賦裡邊就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比較憂郁的人,比如說:"居常不樂中心傷""懷此百離,憂心孔疚",他自己也知道過度憂傷是不好的,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如果生活在現代的話,他或許已經被确診為抑郁症患者了,加之早年曹操并沒有明确繼承人問題,曹丕還要為自己的地位而擔憂,他心裡邊的負擔是很大的,這也可能會對他的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有的人說,活着就是一種勝利,這句話或許不一定完全對,但是對于司馬懿和曹家來說,這句話是很對的,在曹丕還活着的時候,司馬懿是不敢亂動的,但是很可惜,他英年早逝,曹睿還活着的時候,司馬懿也不敢貿然做出過分的舉動,但是曹睿的壽命更短,僅僅活了35歲,就這樣,司馬懿才等來了機會,可能這就是千算萬算,不如天算吧,曹操當初留下司馬懿的時候,或許也沒有想到這個人能夠活的比自己孫子還久吧,若是曹丕曹睿的壽命可以和曹操一樣長,或許三國後期的結局就要改寫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