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ct報告和片子哪個準

ct報告和片子哪個準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6 23:09:10

生老病死,在所難免,相信大家都曾有過“醫院一遊”經曆,面對不同病人,醫生往往會選擇不同檢查方式,最常見有望聞問切,能夠對普通病情做出初步判斷;之後會做一系列的檢查例如:B超、CT檢查、造影、彩超、心電圖、核磁共振等。

其中,CT檢查,檢查精準程度較高,廣泛應用于臨床醫療實踐中,但是,也有部分患者惴惴不安,認為此項檢查以X射線照射為主,它屬于電離輻射,經常檢查會緻癌。

ct報告和片子哪個準(CT檢查是一把雙刃劍)1

CT檢查有什麼益處?

CT在檢查,具有不開刀不侵入和無痛等好處,在急救中高效檢查出病因,CT在X光基礎上進行改良,極大解決了X光成像效果不佳,容易發生重影等缺點。

隻需通過橫切面掃描,就會在計算機上清晰展現,确診效果好,診斷準确率高的好處。

CT能檢查的範圍很廣,從頭部到胸部到腹部,就連骨頭和關節都可以清楚檢查出來,而且檢查效果都很好。

其中對頭部的檢查,能清晰看到頭部是否存在出血、梗死以及腫瘤等狀況;在檢查骨折、腰椎膨出、滑脫等方面,效果比X光要好很多;在對胸部和腹部的檢查中,能發現相關部位是否存在腫瘤和癌變迹象。

ct報告和片子哪個準(CT檢查是一把雙刃劍)2

CT檢查有什麼缺點?

CT檢查的缺點是對人體電離輻射,這種電離輻射主要與人體細胞和體液中的物質産生相互作用。

導緻物質的分子電離和應急反應,會破壞體内的一些大分子,進而破壞人體代謝中很重要的酶,間接對人體造成損害,但CT的輻射還是比較小的,短時間内做一次到兩次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提醒一下,對于胎兒和小兒,尤其是懷孕前三個月,是禁止做CT檢查的。

因為胚胎早期對輻射非常的敏感,容易導緻胚胎停育,流産,胎兒畸形等。而對于小兒來說,它比成人對輻射更加敏感,容易誘發小兒癌症發生的幾率。因此,孕婦和小兒一般都不建議做CT檢查的,如有危及生命情況下才可以檢查。

ct報告和片子哪個準(CT檢查是一把雙刃劍)3

CT檢查的分類:

CT的分類标準很多,但最常用CT分類方法是根據檢查方法來分類的,主要有以下幾類:

1、平掃:所謂平掃就是不需要打造影劑做的CT檢查;

2、增強CT檢查:增強CT就是要加強CT的密度,通過外周靜脈打入CT專用的造影劑,一般是碘造影劑;

3、CT的三維重建:三維CT是通過普通CT掃描後獲得容積數據,經過計算機軟件進行多種圖像後處理,獲得新的顯示方式,以供觀察和分析。這些經過重建的圖像能夠從多角度、多方位的觀察,更加逼真、清晰。因此,可以為臨床醫生的診斷、治療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4、CT血管成像: CT血管成像和CT增強有相似之處,都要通過外周靜脈打入造影劑,區别在于目的不同,血管成像最終主要顯示的是直徑比較大的動脈或靜脈,因顯示的目的不同,所以CT血管造影成像和CT增強在注射的流量、速度上是有區别的。

ct報告和片子哪個準(CT檢查是一把雙刃劍)4

CT 檢查有些注意事項需要知道呢?

首先,CT檢查一般取卧位,特殊情況取俯卧位,不可随意改變體位,如因病情原因無法配合,請及時說明;

其次,屏氣非常重要,尤其是胸腹部檢查過程中摒氣,有利于提高圖像質量,提高效率;

再次,檢查中如不适或發生異常情況請告知醫師;

最後,檢查中請閉上眼睛不要看掃描架上紅燈,掃描部位如有膠布,膏藥等請取下。

此外,除了以上的一般注意事項需知道外,CT增強檢查還需要注意:

增強掃描前做好談話、簽字等手續,結束後留觀15—30分鐘離開。

有碘造影劑、碘、青黴素過敏史者應主動說明。

CT增強檢查需要至少空腹4小時,可以喝水(急性胰腺炎,腸梗阻等病史除外)。

CT 增強檢查後請等候15-30分鐘,如沒有不良反應請護士拔去針頭再離去,注意對針頭壓迫5-10分鐘止血;

增強 CT 檢查後多喝水,多排尿,以利于造影劑的排出;

請妥善保管 CT片,以便于下次複查時做對比。

ct報告和片子哪個準(CT檢查是一把雙刃劍)5

CT檢查的費用?

平掃就是按照部位收費,由于不同地區經濟條件不同,各個地區的醫療衛生部定的收費

标準不同,包括使用的CT設備的高低(雙源CT啊,320排啊等),每個部位的收費标準全國差是還

是很大的。有的三田醫院一個部位才200元,也有些小醫院一個部位就是500元。

再說增強掃描,增強掃描除了按照檢查的部位收費,還要收取打藥的錢。比如對比劑碘劑的錢,一次注射多少毫升,一般是多少錢。如果用高壓注射器,還存在耗材,這些有醫院是收費的,有醫院當地衛生局規定是不能收費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